农家致富忙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馄饨

    梨膏糖味美,药效好,耐储存的优点逐渐显现,订单也蜂拥而至,周边府城,乃至京城都出现了梨膏糖的身影。

    谷雨家单打独斗肯定是忙不过来了的,便与桃花村的林村长说明情况,租借了莫二郎家旁边的荒地,搭起了棚子,请了村子的婆婶过来做短工。

    如此一来,食摊也得进行人员变动,小方氏暂时留在了桃花村监督,新来的莫培梁则是在食摊上帮忙。而莫二郎也没空去县城叫卖了,也留在了桃花村帮忙。

    为了方便制作,谷雨经过多次尝试改良,固定下了最佳的梨水比例和药材配比,更加方便了小方氏操作。

    大半月后,把最后一单交付完毕,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为了赶梨子的采摘季节,他们可是连轴转了许久,终于把所有订单完成了。

    其实,想要买梨膏糖的商人走卒还有很多,只是,梨树村的梨已经消耗一空了,若是再从其余地方收梨子,那成本可就高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故此,经过一家人的讨论,还是决定消耗完梨树村的梨子后,就不再接单了。

    如今,所有订单都已完成,终于能够好好歇歇了。谷雨掏出账本,把短工的工钱都结清,还额外每人多给了一两银子的奖励。

    二十个婶子和小伙儿都笑得见牙不见眼,之前的疲惫都一扫而空,那劲头似乎能干到动不了为止。村长儿媳妇赵娘子小心翼翼把钱袋子往怀里一揣,笑道:“若是东家不嫌弃,往后还有活计,尽管吩咐才好呢。”

    送走了短工,往日喧嚣的屋子终于安静了下来。

    谷雨独自坐在正房的饭桌前,细细地算起了账,刨掉各种支出,此次的总利润为三百五十七两另六百四十二文。

    这账目一出,李氏和小方氏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兴奋到无以复加。谷雨又从中取了五两给小方氏,莫土宏和莫大力则是三两,李氏也是三两,莫二郎是五两,其余莫天蓝,月娘,莫明仁是二两,信宝一两,再另取了十两则是给莫大郎的。

    莫大郎这次可是功不可没,不仅引来了马走商三人,后来还去了隔壁府城,帮助梨膏糖在短时间内打响了名气,可谓是开拓市场的得力干将。

    至于剩余的三百多两,就得好好规划一下了。

    谷雨之前就想过要开一家食肆,加快自家美食大业的发展。如今,没想到靠着梨膏糖,提早完成了资金积累。

    不过,这种事儿还是得和家中长辈商量一下,于是休息半日后,谷雨就召开了家中的第二次会议。此次是谷雨家中的内部会议,就连义哥儿都在下学后匆匆赶了回来,共同商议。

    莫二郎是第一个开口的,他认真道:“咱把这笔钱在村里买地吧。大坡村毕竟是咱的根,总是要在家有地才算是活出样儿来。”

    谷雨听闻,倒是不意外,莫二郎是典型的庄稼汉,有地心里才踏实。

    只是,他这一番话,也给谷雨提了个醒。她们家毕竟是农户,若是没有地,直接买了地开店,只怕会被直接入了商籍,到时候义哥儿和信宝的前途可就渺茫了。

    李氏显然也是赞同相公的决定的,只是她自己支撑了这般久的食摊,也知道食摊比种地可有前途多了,于是也开口了:“相公说的在理,咱们是要在大坡村买地。只是,如今食摊的生意月发红火,我估摸着盘家小铺面也是可行的。”

    莫明礼在一旁静静听着,他已经入学一月有余,他年纪比同窗年纪大,性子也安稳,已经习得不少字,听夫子说过不少道理,便也开口道:“爹和娘的话都有道理,买间铺面,怎么也是不亏的,当买。而地是咱在大坡村的根,自然也不能落下。咱如今的银钱,不多也不少了,不若先买间小铺面,剩余的银钱就买地,如何?”

    这法子两全其美,莫二郎和李氏都赞同地点点头。谷雨心中也十分满意,看来义哥儿这一个月的学没白上,看着就比之前更多了一股机灵劲。

    经过全家的商讨,最终决定店铺买了就挂在谷雨名下,毕竟细说起来,这梨膏糖的方子也是谷雨出的,挂在她名下再正常不过了。

    谷雨推辞两下,见家中人坚持,尤其是义哥儿和月娘都是一片坦然地神色,才接了下来,心中对莫二郎和李氏的做法还是有点儿惊讶的。

    她真没想过莫二郎和李氏竟然会愿意把铺子挂在她的名下,虽然梨膏糖的方子的确是她出的。但在古代,女子除了嫁妆,再没有其余是属于自己的了,包括自己这个人本身,都无法随心所欲地活着。

    因此,对于李氏和莫二郎的做法,她心中没有触动肯定是假的。当然,谷雨也知道,李氏和莫二郎能想到给她铺子,大多数原因还是因为这铺子本来就是她自个儿挣来的,且在谷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开明了。

    既然已经决定了银钱的去处,谷雨就拜托牙行帮忙留意了

    聊完梨膏糖的事儿,就得说说食摊的事儿了。最近因为梨膏糖实在太过忙碌,莫娘子食摊的朝食一直来不及上新。如今既然忙完了,自然也要提上日程了。

    而谷雨要上新的朝食也很简单,那就是馄饨。

    说起来,馄饨在北方应该是家喻户晓的美食,就是在千禾县也有几家。不过,谷雨早就去店里尝过,馅料的确没得挑,但馄饨皮还是厚实了些,导致口感不够爽滑。

    想要馄饨皮压得够薄,又不至于破损,其实是有讲究的。面粉过筛,鸡蛋,淀粉和碱水缺一不可。

    谷雨这一手馄饨皮的手艺可不是跟在主播老板身后学的,而是她母亲教的。母亲包的馄饨皮薄馅大,还能爆汁,实在是妙不可言。

    当年,她可是凭借这一手馄饨手艺,被主播老板一眼相中。

    因此,论起做馄饨,她还是很有自信的。

    她把馄饨的做法细细与李氏和小方氏说了,再让两人不断练习,家中的馄饨就没停过。

    终于,一周后,谷雨咬开一个馄饨,细细品尝,满意地点点头,可以放到食摊上卖了。

    旁边莫天蓝几人都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吃馄饨了。

    天知道,李氏和小方氏为了练手,最近无论朝食午食还是暮食,家里吃的全是馄饨。

    家里人也经历从一开始的喜欢,到平淡,再到见到馄饨就想跑的心路历程。

    如今,终于能和馄饨说拜拜了。米饭,果然才是永远的神!

    全家人当晚吃到香喷喷的米饭时,都眼睛湿润了。

    ……

    馄饨在食摊上反响热烈,皮薄馅大,滋味就是比起北方的也丝毫不差什么了。尤其是几个北方的食客,那是吃的头也不抬,一口气就点了三大碗,后面更是日日都过来吃馄饨,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馄饨才对味儿嘛,比俺家乡的都好吃哩。”

    而极少吃馄饨的南方人也很是喜欢,许多学子都觉得这馄饨是他们吃过的最好吃的馄饨了,比起其它街上的馄饨不知强了多少倍,不愧是他们松石街上的东西,永远都是最好的!

    这莫名其妙的攀比之心,谷雨是万万没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