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致富忙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好消息

    莫大郎去府城的次日,谷雨几人在摊位上闲坐着,准备收拾物什家去了。倏忽间,谷雨听到吧嗒吧嗒的马蹄声。抬头一看,莫大郎正坐在马车前室上,满面红光。谷雨担心的心忽然就安定了下来,看来是有好消息了。

    莫大郎下车后,小方氏和莫天蓝首先迎了上去,莫大郎没急着与众人招呼,而是先与车夫攀谈两句,向他致谢。

    谷雨见状,很是利落地拿了一筒本来要留给莫二郎的豆花递了上去。车夫推托两句,笑呵呵接过,驾着马车离开了。

    车夫离开后,小方氏紧张地把莫大郎细细打量了一遍,见他衣服虽有些皱巴,精神却很足,担忧一夜的心也缓了过来,开口问道:“大郎,你怎的去府城呆了一天一夜,是遇到了啥事儿吗?”

    莫大郎安抚地拍了拍小方氏的肩,转头与众人高兴地说道:“昨日我一进府城,就循着爹给的地址,先找了爹的老友郑伯,郑伯虽然不再走商了,但还是介绍了几人给我认识。我把梨膏糖和安世堂开的说明书给那几人一看,其中的三位走商就直接全部买了下来,还很是热情地与我攀谈起来了。昨晚就是与那三人谈买卖,才没赶上回来的时间。不过收获巨大,那几人说了,咱这梨膏糖有多少收多少。”

    李氏几人听闻,都很是欢喜,这生意做的好哇。谷雨心中也欢喜,但却还是要问清楚:“收购价是多少?需要咱送货上门吗?”众人也一脸好奇地望向莫大郎。

    莫大郎笑着道:“根据咱之前的说法,给了三十八文一罐,但却不用咱运输了。直接做好放到桃花村,他们会派人来取。已经约好了,第一批要两千斤,五日后来取。”

    谷雨听后,也很满意,三十八文一罐,虽然利润是薄了些,但就目前来说,运输对于自家才是最困难的。那些人能把运输的事儿解决,真是省事儿不少。

    想到家中的药材数量不够,众人又急急忙忙地跑了一趟安世堂。林掌柜见众人买的药材如此多,也很是大方地给抹了零头。

    谷雨不好意思道:“前儿多亏了林掌柜仁善,不仅宽恕了我的无礼,还帮忙写了梨膏糖的药性,这糖才卖了起来。我们还未曾感谢,怎好意思再接受掌柜的恩惠。”

    林掌柜却不在意道:“不必多说,我愿意写,也是因为梨膏糖真有其药性,算不得什么的。”谷雨见林掌柜坚持,才没拒绝,临走前,又送了一罐梨膏糖。

    买了药材,还没完,还得到陶匠铺继续预定陶罐,家中的陶罐定是不够的了。来到县城边上的陶匠铺,一口气定了一万个。本来谷雨是打算定做些一斤装或五斤装的陶罐的。只是可惜,若放多了,容易颠簸散,终究是放弃了。

    而陶匠坊对于这笔大单也很是欢喜,与莫大郎一番唇枪舌战后,每个罐子降低了一文,谷雨对此很是知足了,她还在陶匠铺中见到了许许多多精美的碗碟盘杯,心里暗暗记了下来,打算之后若是开起食肆,就过来好好淘一淘。

    待东西准备妥当,莫大郎没空跟着回桃花村,豆腐坊的新品炸豆腐正在研制,估摸着过两天就能上市了。他打算五日后,再到桃花村去,一起迎接那三位大客户。临行前,谷雨还特地交代炸豆腐做好后,第一时间送一批到食摊上去,由食摊先卖,以便打开市场。莫大郎自是点头应下。

    ……

    回到桃花村,把事儿跟莫二郎一说,莫二郎也很是高兴,也不耽搁,带着庄老二就跑到梨花村去了,这是件大事,自然不能再作口头上的约定。谷雨拿上笔墨纸砚和红泥,就急哄哄地跟了上去。

    到了梨树村,莫二郎几人直接去了张屠户家,张屠户也十分高兴,若是能卖给莫二郎,能省大把功夫,还不必担心被压价,自是最好不过。

    不过,兹事重大,张屠户带着莫二郎一行人去了张村长家,把事情一说,张村长就立马同意了,还表示请莫二郎在此稍坐片刻,他来负责同村民说清楚情况。并叮嘱张屠户好好招待贵客,就起身回屋取了个锣,出了门去。

    谷雨颇为新奇地跟了前去,只见张村长拿着个锣站在村口敲了几声,就有村民探出脑袋过来问询,知道是全村集合后,就帮忙着通知人过来了。

    待村民集合完毕,张村长就唾沫横飞地把事情说了,也把谷雨一家的要求说了,末了还道:“这买卖若做得好了,莫家郎说了,往后还从咱这收梨,尔等想想这是多大笔买卖!咱梨树村的人都是老实人,这次本来就是各随心意,不愿卖的就算了,若是卖了,又以次充好,丢了咱村的颜面,可别怪老夫不给脸面。”

    村民们对张村长显然十分信服,几个汉子率先开口应和,都表示绝对只把好货供给莫家。愿意卖梨的人家显然很多,就是不卖的也不是不愿,而是已经被预定出去了。那些已经被预定梨子的人家这会儿肠子都悔青了,这价格可差远了。莫二郎给的收购价是三文一斤,其它收购才给两文一斤,可不就是亏了么!

    故此,契书签的很是顺利,等最后一名村民离去时,谷雨手中已有厚厚一沓契书了。这还没完,同张村长约定了提货时间和提货人后,几人才匆匆离开。

    往后几日,所有人都在忙着做梨膏糖,糖的香味一直在桃花村久久不能散,仿佛梦里都是香甜的气息。这可把村中的小孩馋哭了,愣是拖着自家的爹娘给买糖吃。

    终于,赶在五日前,把两千斤梨膏糖都备齐了。全家人都忙得腰酸背痛,尤其是李氏和小方氏,腰都直不起来了。后来,待莫土宏和莫大力真正上手后,情况才好了些。

    五日后,莫大郎一大早就来到了桃花村,小方氏几人还要出摊,就没在家等着。只李氏和谷雨留了下来,这毕竟是第一次,她还是要留下来见见的。

    还没到晌午,八辆马车就进到了桃花村,一路往莫二郎家驶来,路上还跟着许多看热闹的村民和小孩。

    从马车上下来的是一位姓马的走商,身材中等,大肚便便,留着两撇小胡须,眼睛有神,看着就精明强干。他与莫大郎和莫二郎寒暄后,巡视了一番,很是自来熟地对莫二郎道:“二郎啊,你这梨膏糖味道是真的好,只是这房子太小,做不了多少呀。若是兄弟你没钱,我送你些银钱又何妨?”

    莫二郎连忙摆手拒绝,道:“马兄哪里话,这儿毕竟只是佃租的地儿,不定什么时候就不租了。哪里就需要马兄你操劳?”

    马走商只随口一提,见莫二郎真无此意,也就打哈哈过去,又奉承了几句后,不经意问道:“这梨膏糖真是巧思啊,不知是否有幸能见见这位能人?”

    还未等莫二郎说,莫大郎就接过了话头道:“这是我弟妹想的巧思,不过这会儿她在厨房,不好见客,晚些饭席上再引见罢。咱不若先去看看货吧。”

    马走商点点头,也看出莫二郎不善言辞,也就不在问他,而是与莫大郎聊了起来。莫二郎在旁暗暗松了口气,这梨膏糖本是谷雨的主意,只是谷雨以自己年纪小,不想出风头,把方子按在了李氏头上。这点全家人都知道,也帮忙做了保密。

    马走商验了货,把货拉走,很是利落地把账付清,约定下一批货要五千斤,七日后提货,吃了便饭就离去了。

    说起来,饭席间,马走商对李氏处理猪肉的手艺赞不绝口,表示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豚肉菜了。李氏也不多言,只微笑地应答几句,却让马走商刮目相看,心下暗道:“本以为这家是靠大伯哥立起来的,没想到竟还有高人不露相啊。”

    莫名其妙成了高人的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