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梁开局遇上逃荒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亲戚

    包正希坐在书房之中,有些头昏脑胀,前些日子天花的消息刚出之时,粮食的价格只是略微上浮了一些,在放粮之后便逐渐平稳了下去,可谁知这只是表面平静。

    随着天花疫变的加重,粮价飞涨的速度一天比一天高,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这场疫灾才能过去,所以每个人都在疯狂囤积粮食。

    不光如此,城外逃荒的灾民也越聚越多,当今天子以仁治国,自然不会放任灾民们饿死,哪怕眼下封城也会尽量给城外的灾民们送些粮食过去,这更是加剧了此间的负担。

    这就苦了朝廷,云州的灾情迫在眉睫,价格飞涨之下,筹措如此巨大数目的赈灾粮,就是把整个国库砸锅卖铁全卖了都赔不起,而从南方抽调也早就来不及了。

    “诶,若是没有金人劫掠,何至如此……”

    包正希叹息了一声,他明白,不光是商人误国,发生这些事情的根本原因还是羸弱的国家。

    大梁这些年接连不断的种种变故,冥冥之中让他感到了某种不安,他有些茫然的看了看窗外早已落光叶子的垂柳,只能在心中安慰自己。

    与此同时,宫中议事殿内。

    大病刚愈的陈协在咆哮,内侍的禀告险些让这位威严的帝王当着三位宰辅的面骂娘。

    “三万石粮食,这些混账真当朕是傻子吗?!他们没有粮食,全天下的人早就死光了!”

    帝京作为如此庞大帝国的首都,常住人口至少有百万之数,光是每日粮食的消耗就不止三万石。

    陈协怒目圆睁,猛拍着桌子,“这些人平常喊着忠君爱国一个比一个响亮,如今到了朕需要他们的时候,竟然就给朕筹集了三万石粮食!混账!”

    他双目充血,俨然一副吃人的模样,“他们却是忘了,朕也不光有仁慈,也有雷霆之怒,是了,是朕这些年太软弱了,竟然让他们觉得朕是好欺负的!来人,给朕去尽数拿了来……”

    三位宰辅作木人状视而不见,帝王发怒,即便是宰辅也不好硬抗,更何况以他们对这位的了解,这应该最多就是气急了说的气话而已。

    一旁的陈轩见状,自然不好让父亲失言,于是赶紧顶住了自己老爸的话头。

    “父皇息怒,密谍司的人刚刚来报,他们发现金国正在往边境囤兵,此刻不是内动之时啊!”

    说着他递上了手中的信封,陈协接过之后赶忙扫了一眼,只是几秒钟,那因愤怒而充血的脸部便冷下去不少。

    宰辅之首孙行俭是个年纪60上下,双鬓斑白,眼睛却依旧炯炯有神的男人,他向前一步看着陈协道:“陛下,密信可否让臣一观?”

    陈协点了点头,无力的坐下去,将密信放在桌边,接着仿佛整个人被抽去了魂魄一样双眼无神,是啊,自大梁开国以来,还没有一个帝王如他这般境地的。

    先是连年旱涝不断,又爆发了瘟疫,现在又面临着金人大军压境的威胁……

    揉了揉早已酸涩难耐的太阳穴,陈协无助道:“内帑还有三十万贯,先用着吧,再让宫人去发卖些供货和宝物换些粮食,云州各地直面金人,若是不早日安稳下来,朕寝食难安。”

    刚刚读完密信内容的孙行俭也叹了口气,有些惭愧,他刚想建言皇帝从内帑中拨些钱财,没想到陈帝竟然先开口了。

    “臣……无能,不能为君分忧,还请陛下责罚。”

    “爱卿言重了。”陈协说罢,语气突然冷冽起来,“传朕的旨意,即刻将周谓、刘诗进、韩正几人拿进诏狱,此间事了,朕要好好奖赏他们一番!”

    孙行俭闻言皱了皱眉,但并没有出言制止,这几人他知道,正是最近趁机低买高卖囤积了不少粮食的几个勋贵。

    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什么重大的罪过,人人都在这么干,可诏狱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监狱,一旦进入诏狱代表着你做的太过放肆,惹怒了皇帝,哪怕好的结果也是流放。

    只是眼下刚刚收了内帑30万贯,孙行俭也没有什么理由劝谏,只好低了低头,默认了一样退下,这便是大梁君臣之间的默契。

    发泄了一番怒火,陈协的心情总算是平缓了下来,他定了定神,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已经过了七天了,郑村那个……奇人,可有结果?”他脑袋偏向大王子陈轩问道。

    “回父皇,郑村消息明日就到。”

    ……

    余文巷中。

    准备好上门拜访的两只鸡鸭和些许米面,沈安安正对着镜子仔细检查着自己的妆容。

    虽然赵却临走的时候给她留下了不少银两,但自觉已经麻烦不少的她并没有使用,仍旧是用自己平日里织布绣花攒的工钱,还有逃荒时身上剩下的钱财买了些礼品。

    虽说不怎么值钱,却也是一番心意。按照他们当地的习俗,第一次见面不用多少钱财,只要尽心尽意即可。

    沈安安不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千金小姐,作为一个农户出身的女儿,这些对不少公子哥来说也会觉得有些沉重的东西,只是被她沉了沉气就拿了起来。

    自然不舍得雇个挑夫,路她早就打听好了,离得算不上远,只有几里地,对于出身平常、干惯了苦力活的百姓们来说,算不上什么。

    一路上沈安安走走停停,鬓角流出的汗水顺着脸颊向下淌去,很快便浸湿了衣领,但她脸上却洋溢着甜甜的微笑。

    这家亲戚是她大伯,小时候对她极为宠爱,不时便会给她买些蜜糖和零嘴解馋,后来据说赴京赶考,虽然没考中,却也在衙门中谋了个活计,于是便就此留在京城,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成功人士,连他们当地县衙的老爷提起来都有些羡慕,据说还有不少人上门拜访,只为在京城办事行个方便。

    沈安安自然没有多少别的心思,作为一个刚从饥荒和乱世中逃出来的少女,血浓于水的亲人就是她心中最后的依靠。

    终于,大概走了半个时辰,沈安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看着面前雅致的小院,她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迫不及待的敲了敲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