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梁开局遇上逃荒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抵达郑村

    就这样过了一刻钟,李午有些茫然地看着眼前的王三,虽然他面有痛苦之色,可竟然硬生生保住了性命,此刻正在被几人用砍下的木头抬着。

    谁能想到,那种看似胡来的治病方法居然真的有效。

    回想着赵却刚刚缝合皮肉的手段,李午只感觉不可思议,在医家还停留在汤药针灸治病的年代,这种外科手段的冲击力不亚于发现地球是个圆的,尤其是在他这等行家眼里,几乎能算得上出手跟阎王爷抢人。

    望着他的神情,赵却好像知道他什么心思似的笑了笑,“别把伤口缝合想的那么夸张,眼下只是止住了伤口的血,会不会感染还得看明后天的情况,要是发烧了还得过一道关。”

    “感…感染?”

    “是啊,就是伤口发炎……可惜了,这次出门没带抗生素。”

    外部可以涂抹酒精,可内部有可能引起的感染,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只能靠身体硬抗。

    闻言,一句话都没听懂的李午忽然感觉有些羞赧,瞧着赵却那副神情,仿佛知道这些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让自诩读遍医家经典的他很难接受这种落差感。

    但作为一名医家魁首的关门弟子,李午有着出色的素质,比如说好学和不耻下问,他当即便抬头盯着赵却追问道:“发炎……是化脓的意思吧?”

    “这个……差不多吧。”赵却挠了挠头。

    “是这样……那抗生素又是何物,竟然能医治伤口化脓?”

    在这个年代,伤口发炎化脓几乎算得上不治之症,没错,就是不治之症,只能硬抗过去。

    一旦患者出现了伤口的脓疮,在没有抗生素的治疗下,即便是很的小伤口也有可能会逐渐夸大形成溃烂,最后造成败血症死亡。

    赵却见他这么亢奋,差点想对自己这大嘴巴来一巴掌,于是低头沉思了一阵,他连忙补充道:“抗生素乃是我紫府州一脉的秘药,专治伤口化脓,对其他病症也用处颇多,只是制备困难,数量极为稀少……”

    闻言,刚有些兴奋的李午顿时有些气馁,不过他没有放弃,因为就算对整个医家来说,如果能得到伤口化脓的治疗之法,哪怕需要用到再多珍贵的药材也是值得的,毕竟这可是造福天下的一大好事。

    更何况医家庞大,梁国上上下下几乎所有的郎中和大夫皆是医家子弟,药材早就被他们垄断,平常人家觉得珍贵的中药,对他们来说却不会太贵,大量的生产足以让他们把成本压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因此,略微思索了些会,李午当机立断道:“这点不必担心,医家有的是上好药材,你若是愿意,可否将这秘方卖出,只需开价,我绝不还口。”

    完蛋,他还真上心了!

    赵却只感觉一阵无语,这年头,他上哪给他弄抗生素去,就说青霉素这种比较常见的,最早有记载的口服使用方法是明朝的霉变芥菜,起码要放十几年才有功效,效果还有限,如果要成批制备,肯定少不了专业的器皿和工具,这些东西他哪里懂。

    想了想,赵却只好应付道:“此秘家师不让外传,而且师傅说过抗生素虽然有奇效,滥用却会留下隐患,正所谓阴阳调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云里雾里地说了一大通,终于暂时打消了李午的念头,赵却见状松了口气,看来以后自己说话要注意些,不然万一再出现这种情况可就难应付了。

    一行人抬着伤员继续走着,有之前的隐患作前车之鉴,全员都下意识放慢了前进的速度,就这样大约到了下午三点左右,几人总算到达了目的地——郑村。

    此刻的郑村萧索的不亚于人间地狱,只见家家闭户,大街上空无一人,外侧的几排房子甚至还零零星星的着着火,似乎烧了一半又被人扑灭,此刻正在昏暗的日光中散发着浓烟,活脱脱一副末日景象。

    没有村老和里正迎接,只有一个高瘦的男子和一个小男孩站在村口,看见几人走来立马惊喜地迎了上来。

    “止步!”

    一名士卒站出,拦下了想要靠近的两人,“来者何人,亮明身份。”

    出乎意料的,那男子闻言有些拘束地站在原地,反而是那小男孩向众人解释着,原来他就是之前一直用弓矢跟外边联系的小药童,之前整个村里负责治病煮药的都是他们二人。

    郑五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看到几人有些畏手畏脚,眼见身后两名士卒抬着个人,便赶紧谄媚着上前帮忙,可反观那小药童就不一样了。

    他年纪跟赵却相差不大,目光炯炯有神,竟然一点不怕生,反而好奇地望着赵却问道:“你只戴着块布,难道不担心染上天花吗?”

    与其他人包裹的严严实实不同,赵却就只戴着个口罩,看起来简单至极。

    看着小药童那纯真的眼神,赵却只感觉一阵好笑,“哈哈哈哈,小朋友你放心,我自然有我的办法。”

    那小药童闻言有些奇怪地望向赵却,眼神古怪之极,他缓缓说道:“某今年已经十五岁了。”

    赵却愣了愣,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抬手看了看自己那稚嫩的皮肤,自己这副身体……恐怕有没有十四还不好说呢!

    “咳咳,我心理年龄大一点……那什么,言归正传,我们先进村吧。”

    跟着几人小药童来到郑五家中,这郑五居然是个打光棍的,父母妻子早些年就死了,留下几年土房,倒也够众人居住。

    一坐下,赵却就马不停蹄地问道:“村里有牛吗?”

    郑五和小药童闻言愣了愣,但还是如实点了点头,毕竟牛在小农经济社会的地位可谓是极高的,即便耕牛稀少昂贵,可几乎是每个村的必需品。

    大梁官府也严禁宰杀耕牛,当然,牛肉美味口感十足,有权有势之人自然是有不少方法搞到。

    或许知道几人是外边来救命的医生,郑五一脸忧郁地咬了咬牙,“小民家中就有一头,这就去宰杀了犒劳几位大人下酒!”

    他却是误以为赵却几人想要趁机搜刮,大饱口腹之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