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成了亡国公主的榜一大哥
繁体版

第8章 逢良友知行合一

    却说当日,子瑜从泰山郡动身前往江东的时候,孙尚香也孤身前往荆州刘表处。

    别看孙尚香年纪尚幼,但自小有着和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骜个性,而且才智敏捷,刚强勇猛,颇有孙策的风范。

    见到刘表之后,一番‘父兄虽亡,然非死于荆州之手,实亡于冀州袁绍之挑拨’的言论,成功说服了刘表。

    不但归还孙坚孙策尸首,而且还亲自前往江边祭祀两人。

    之所以如此顺利,一方面是刘表见她年幼,多少得顾及颜面,总不能落下‘欺负稚儿’的名声吧。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孙坚和孙策已经死了,孙家唯一能掌兵的也只剩下孙坚的弟弟孙静,不足为虑。

    而事实也的确如刘表所料。

    孙坚和孙策的葬礼结束之后,孙静第一时间掌握了兵权,并且发书荆州,主动跟刘表言和。

    欺负年幼的侄子一向是叔伯最擅长的事情。

    对此,吴夫人也是无可奈何,谁让孙权年纪太小了。

    但凡孙权年满十五,她肯定要跟孙静争上一争。

    事到如今,吴夫人也不愿意继续留在这里了。

    继续留在这里,随着孙权一点点长大,孙静肯定会越来越忌惮,担心孙权会跟他争权。

    索性去投靠她的弟弟,丹阳太守吴景。

    一众孙坚旧将也都理所应当的选择跟随孙静。

    唯有一人例外:祖茂。

    祖茂是最初跟随孙坚的人之一,如果能够活着,到了孙权时期妥妥的三朝元老。

    当然,东吴三朝元老的头衔含金量不太高。

    运气好的话,从初平二年开始跟随孙坚,建安五年过年之前就能混上三朝元老的头衔,总共还不到十年的时间。

    不过祖茂运气不好,没有活到那个时候。

    原本,在跟随孙坚讨伐董卓的时候,他就因为替孙坚引开华雄追兵而战死了。

    不过在这个世界,发生了一点变化。

    引开华雄之后眼看必死之局,关键时刻,他觉醒了第二道天命,也正是凭借着那道天命,祖茂成功逃得一命。

    祖茂有自己的想法。

    早年黄巾之乱,孙坚聚义兵讨贼的时候,祖茂就开始跟着孙坚。

    这么多年,绝对算是孙家元老。

    可是他的能力他自己也知道。

    论实力他不如黄盖,论功劳他不及程普、韩当。

    以往孙坚在的时候,作为元老,他自然地位超然。

    可是现在如果跟着孙静,过往的资历可就没有太大的用处了。

    最主要的一点是,他一向和孙静不和,如今若是跟着孙静,怕是会慢慢被边缘化。

    所以,祖茂主动提出护送吴夫人一家老小。

    一方面是为了报答孙坚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也是趁机离开,也好另寻安身之处。

    孙静当然知道祖茂是什么意思,但也没有阻拦。

    他本来也看不上祖茂,愿意走就随他吧。

    有祖茂的护送,一路上自然顺利。

    祖茂再怎么样,也是‘内感养神’境界的修者。

    正所谓:以神御气气无倾,气里神凝意不萦,时照上宫常内定,玄中气化化神清。

    修行一途,共分五大境界:引气入体、守身炼气、气定归玄、内感养神、神蕴天地。

    每个大境界又分为九个阶段。

    达到内感养神境界,绝对算是二流武将了。

    如果没有大纛和军阵的压制,面对散兵游勇,足以在百万军中杀个七进七出!

    可是人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

    吴夫人带着一家老小走到半路上,吴景得到袁术的命令,前往秣陵攻打笮融。

    前方战乱,无法通行。

    没奈何,一家人只好暂且在曲阿安身。

    这还是孙尚香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颠沛流离。

    再加上她虽然觉醒了天命,获得了吴书,可是吴书所记载的‘重臣’却没有半点的头绪。

    如此下去,谈何继承父兄遗志。

    年幼的她开始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于是跑到江边来排解心中苦闷。

    她正漫无目的的走着,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了击筑而歌的声音,于是循着声音找了过来。

    然后就听到了刚才三人的‘瑞兽之论’。

    孙尚香本以为是隐世腐儒的酒后空谈,准备离去。

    可就在这时,一句话让她的脚步为之一顿。

    “夫欲成大事者,必先修心,若要修心,需知行合一!”子瑜醉得越来越厉害了,以至于音量都控制不住了。

    孙尚香一愣。

    知行合一?

    她从未听说过这个观点。

    步骘问出了孙尚香的疑惑:“何谓知行合一?”

    酒劲上来,子瑜愈发的高谈阔论起来。

    “似足下二人这般,隐世于此,一味空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步骘和严畯面色一僵,面色都有些不自然起来。

    子瑜骂完两人,长袖一挥继续高声语道:“一味空想只有困难,亲身践行方有答案!”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以所知引所行,以所行证所知!”

    “在行中知,于知中行,此既为知行合一!”

    一味空想只有困难……在行中知,于知中行……

    子瑜的话如当头棒喝,驱散了三人心中的迷茫,撕开了他们踌躇不前的犹豫。

    诚然如此!

    步骘和严畯顿感眼前似有光芒撕破黑暗,照亮天地。

    直到此时,他们才发现,原来那对黑暗的畏惧和迷茫,都只是他们自己的空想。

    一味的空想,却固步自封,从来没有试着走出哪怕一步。

    于是,那空想越积越多,直到遮蔽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对未来愈发的迷茫和恐惧。

    而现在,子瑜的一番言辞彻底打开了他们的心。

    二人正襟危坐,上身微微前倾:“敢问……”

    “敢问先生!”步骘和严畯还没问出,一道稚嫩的声音响起:“敢问先生,如何确定自己所求之事是否正确?”

    孙尚香早已经听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近前,当即忍不住出口求教。

    步骘和严畯虽然对忽然出现在这里的孙尚香感觉奇怪,但他们现在根本没有心情探究孙尚香是谁,为什么在这里。

    因为孙尚香的问题也正是他们想要问的。

    两大一小,全都竖起耳朵,期待的看着子瑜,等待着他的回答。

    子瑜此时酒劲已经彻底上头了,他勉强睁开惺忪的醉眼,晃晃悠悠的站起来。

    “致良知。”

    说罢,子瑜迈着轻飘飘的步伐离去。

    小样儿!

    自己都搬出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了,还拿不下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