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成了亡国公主的榜一大哥
繁体版

第7章 步骘严畯击筑而歌,子瑜醉酒高谈阔论

    灵儿当然不是要卖折凳给流民。

    那些无房无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民根本不是她的目标客户。

    灵儿是要卖折凳给庶民。

    兵荒马乱,世道艰辛,连世家子弟都不敢说自己能绝对的苟全于乱世,更别说那些庶民了。

    一旦局势动荡,前一秒是庶民,下一秒就可能成为流民。

    如果是正常的三国世界,当然不行,谁逃难还随身带着那么沉的摺凳啊。

    可是这个世界不一样,哪怕是最普通的人,随身带一个摺凳也是轻若无物一般。

    灵儿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不过折凳需要简单的改进一下。

    要充分考虑到流亡途中能够用到的场景,让折凳成为居家逃亡必备良品。

    说干就干。

    第二天赵敷接子瑜前往靖水楼赴宴,灵儿打点好家里之后就出门去了。

    靖水楼。

    看得出来,为了这次宴请,赵敷用心了。

    酒过三巡,宾主尽欢。

    喝到兴起,赵敷也开始大吐苦水,直言自己空有一身武艺却不得刘繇重用。

    赵敷能力怎么样子瑜不清楚,但他知道刘繇的确没有用人之明。

    否则的话,他也不会成为孙策升级路上刷的第一个小BOSS了。

    “……不似子瑜这般,独具慧眼!”

    赵敷大吐苦水,说着说着,说到子瑜身上了。

    独具慧眼?

    自己?

    有这回事吗?

    “说来不怕子瑜笑话,昨日和子瑜一见之后,我一夜未眠……”

    赵敷的话让子瑜浑身忍不住打了个冷颤,下意识的挪动了一下身体想要逃离。

    好在赵敷接下来的话让子瑜放下心来。

    原来赵敷说的是昨日城外子瑜见到他时候说的那些话,尤其是子瑜当时眼中的光芒,让郁郁不得志的赵敷为之动容。

    子瑜:……

    他正在考虑要不要解释一下。

    自己昨天之所以那样,是因为误把他当成赵云了。

    这也不怪自己啊,谁让他上来就是一句:我乃常山赵子荣!

    当时真给子瑜给唬住了。

    酒宴结束,赵敷将子瑜送到门外就告辞离去了。

    子瑜刚要进门,耳边隐隐听到击筑而歌的声音。

    开始是紧密的节奏,紧接着曲调一转变得舒缓起来。

    仿佛天地间亘古存在的苍凉缓缓生起。

    当隐忍铺陈的击筑声完全舒展开来的那一刻,就好像千万条光从乌云之中迸发出来一样。

    听惯了小曲,猛得一听如此大气磅礴的音乐,顿感心胸都开阔起来。

    看天色还不算太晚,子瑜兴之所至,循着声音走了过去。

    距离他宅院不远处的河边,有一水榭,两人正里面击筑而歌。

    歌曰:日月有常兮,星辰有行;四时从经兮,万姓允诚;于予论乐兮,配天之灵;盼麟天降兮,复光东亭!

    倒是两位忧国忧民的隐者,以歌祈求上苍降下瑞兽麒麟,以便恢复日月有常,四时从经的朗朗乾坤。

    忧国忧民的心思子瑜当然不会否定,自古以来,忧国忧民都是文人的风骨。

    但他们这种隐世于外,一味祈求上苍保佑的想法激起了子瑜的‘杠精之魂’。

    子瑜也是喝了不少的酒,再加上凉风一吹,酒气上头,当即和乐而歌。

    “唐虞之世兮,麟凤来游;今非其时兮,复来何求!”

    击筑之声戛然而止,两人同时看向子瑜,面有不悦。

    呀哈!

    他们在这期盼上苍降下瑞兽拯救苍生,可是这货上来就是一句‘尧舜的时候才配得上瑞兽降临,现在天下都这样了,凤凰和麒麟还来干什么’。

    虽然对子瑜跟他们唱反调的行为稍有不悦,但礼仪还是需要遵守的。

    两人站起来整肃衣冠向着子瑜行了一礼异口同声道:“鄙人淮阴(彭城)人氏,姓步(严)名骘(畯),字子山(曼才)。”

    继续异口同声:“敢问足下何许人也?”

    步骘!

    严畯!

    这不是自己的两位好基友吗!

    自己之所以来曲阿,就是为了找他们两个,然后一起游历吴中,进而觉醒天命。

    子瑜欣喜,本来还打算过两天安稳下来之后四处打听打听找找两人呢。

    没成想今天凑巧在这里遇到了。

    正好,多相处些时日,也能促进感情,更加的默契。

    就像两人现在的样子。

    步骘和严畯此时简直就像是粘贴复制的似的,从刚才就异口同声,就连作完揖直起身的动作都一模一样,甚至看向自己时两人目光自上而下的打量都保持同一频率。

    “鄙人琅琊人氏,复姓诸葛,名瑾,字子瑜,适才听到二位击筑而歌,一时兴起和乐而歌,若有唐突,还望见谅。”

    子瑜也没多想,两人应该是相处一段时间了,默契一些也属于正常现象。

    两人相视一眼,再次异口同声:“各抒己见而已,哪有什么唐突不唐突的,子瑜请落座。”

    三人落座,步骘率先开口:“子瑜刚才歌曰‘今非其时,复来何求’,敢问何意?”

    子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二位为何背井离乡,远渡江东?”

    “自然是来此避乱。”

    “为何避乱?”

    “因为中原有乱。”

    “我等尚且知道避乱,瑞兽难道不知。”

    严畯立刻接过话头:“瑞兽之所以为瑞兽,因其所到之处,祥瑞和泰。”

    子瑜摇了摇头:“非也!如此想法,简直就是本末倒置。”

    “瑞兽之所以为瑞兽,是因其非太平盛世不出,而非瑞兽能带来太平。”

    “昔桀纣之时,虽瑞兽凌空,不足救民;尧舜治世,纵然凶兽遍地,百姓亦可安居乐业。”

    步骘严畯相视一眼,脸上不悦之色早已消失,两人同时拱手:“子瑜高论,诚然如此!”

    他们何尝不知道瑞兽无法平息乱世,不过只是隐居于此无法抒发心中愁闷,所以击筑而歌自娱自乐罢了。

    “以子瑜之见,当今群雄何人可普救万民,三兴汉室?”

    两人现在正处于人生的迷茫和纠结阶段。

    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不知道谁是英主,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跟随谁。

    见子瑜谈吐不凡,于是趁机求教。

    大汉四百年江山真不是白坐的,哪怕到了如今的地步,绝大多数人想的还是三兴大汉,重整朝纲。

    就像荀彧荀攸叔侄二人似的,虽然效忠了曹操一辈子,但一个阻止曹操加封魏公而死,一个阻止加封魏王而死。

    袁术之所以死的那么快不是没道理的,天下人对大汉的忠心还没有消磨干净,他就敢称帝,他不死谁死。

    如果是之前,子瑜会趁机建议他们跟自己一起投靠孙策,平定江东,也好让自己安安稳稳的在江东苟下去。

    可是现在,孙策都死球的了。

    总不能把刘备或者曹操推荐给他们吧。

    万一他们鬼迷心窍真的听自己的话走了,谁陪自己游历江东觉醒天命啊。

    “二位似乎有些困惑和迷茫?”

    子瑜醉眼惺忪的看着两人。

    江风吹拂,让子瑜的酒劲越来越上头。

    不过现在还能保持清醒,所以子瑜准备趁着自己还清醒的时候拿下两人,让他们心甘情愿把妹妹许配……心甘情愿陪自己游历江东觉醒天命。

    而此时的江畔,困惑迷茫的不仅仅是步骘和严畯两人,还有另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