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青春的结尾找到你
繁体版

奠文

    23年2月12日下午六点左右,奶奶去世了。嗯,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不过我知道生离死别是大自然的规律,我知道的。但是心理上还是难以接受的。

    奶奶大概是出生于1940年,那个时候还在抗日战争,我小时候听她说,那时候为了躲避兵乱,她和她哥哥两个人在家里的床下藏了两天两夜不敢出去,不仅是躲日本人,也躲国民党。仔细算了一算,那个时候她还小,从抗日战争到现在,奶奶活了大半个现代史了,除了苦难,我几乎想不到她的一生还会有些什么,还能用什么形容词来概括她这一生。奶奶个子矮,加上患有腿疾,大半辈子活在病痛之中。

    小时候活的心惊胆战,跟着她哥哥东躲西藏,吃了上顿不见下顿,直到后来结了婚也要受爷爷的家暴。是的,根据前文讲述,爷爷是典型的封建思想的人物,我从大家的口中得到了统一的答案就是爷爷总是家暴奶奶,自然而然,吃苦受累便是奶奶的家常便饭。

    大爷的去世又让奶奶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再到爷爷去世,奶奶搬到我家老房子,由父母赡养,尽管不用再受爷爷的打骂,却由于常年受累,腿疾已经根治不了了,加上高血压等各种老年病,她俨然成了一个药罐子,大把大把的药吃的我自己作为一个看客都承受不住。再到后来肆虐的三年疫情,她都安然无恙的挺过来了!这让我们大家都喜出望外,却万万没有想到——她会倒在最后的时刻,

    她阳了之后父亲就赶紧送去医院丝毫不敢耽搁,我期间去看过奶奶,她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大大小小的,尺寸不一,奶奶躺在病床上,没有意识,房间里只有仪器滴滴答答的声音,身体由于大量的输液而导致的特别臃肿。

    医生说是病毒引起的心脏衰竭。人活到现在这样,大家心里都清楚结果是什么了,到了最后回到家过了一个多星期去世了。她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哭,没必要,我也不让妈妈哭,直到最后下葬的时候,我脑袋才懵了,我眼睁睁看着她被装进棺材里,埋进土地里,出不来了,那个慈祥和蔼的老太太我以后再也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坟罢了。我不想再看见这座坟了,我没有像大姑二姑那般哭丧,在我认为,缅怀逝者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她铭记在心中,不需要过多的表达对她的思念。

    奶奶的世界其实很小,小到只是这一个村子而已,她连县城也没去过几次。我也只能强装坚强,扪心自问,我们一家人确实已经尽力了,县城最好的医疗资源已经用上了,我给她端过屎尿,给她擦过身体,我能做的已经做过了,这个时候告诉我自己,已经没有啥遗憾了。

    其实在农村,孝顺父母这件事很少人能做到,在我们家是这样的,奶奶生了五个孩子,死的死,散的散,最后只有父亲一个守在她身边,确实挺令人唏嘘的,我一般睡的很晚,奶奶去世那晚,父亲回到房间里,和母亲倾诉,父亲说总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没让奶奶享受过几天福,母亲也只能安慰他,奶奶该吃的也吃过了,也没和别家老人那样找事。似乎我还是头一次看父亲哭了,像个孩子一样,是啊,我父亲他没有父母了,他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我的痛苦肯定比不上父亲。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只能用剩下的几天陪在他身边。

    死亡这件事我现在才明白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体会的到的,不是像写在本子上“死亡”两个字,读者可以轻而易举的明白的,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懂,才能明白。我不懂三叔,二姑他们是何感受,在我看来他们不孝顺,可能他们也会心怀愧疚,也可能不会,我不再管他们了。我也不想知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后也要赡养好父母,好人就应该有个好的结局,至少在我这里是。

    奶奶这一生我不知道除了苦难还能再总结出别的什么,她从小到老都是在吃苦,年轻的时候吃身体上的苦,老了受精神和身体两种苦,长期的病痛和精神上的空洞,决定了她晚年不会好过,写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奶奶或许就像是一棵柴火吧,烧光了自己,温暖了儿女,自己却成了一撮灰,最后让风给吹散了,飘散在空中,飞向远方,吹的什么也不剩了。

    我也不禁想问,生命的意义何在?它到底该怎么存在呢?是不是像书本上写的那般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呢?生而为人,我们又该怎样的活呢?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活呢?我们活着,能给后代留下些什么呢?我们能为这个世界创造些什么呢?我们的后辈,又该用什么词汇来评价我们呢?

    可能这些问题,只能是让这些活着的人来回答吧,我虽然不知道这其中内容是什么,但我似乎知道答案,其实大体也只不过是像一些挽联和墓志铭一样——净捡一些哄人的好话说罢了。

    我也为奶奶感到伤心和怀念,奶奶虽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她不应该被人遗忘——至少不应该是那么短的时间!

    这也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写的一句话:

    “仁厚昏暗的地母呵!愿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初稿写于2023年2月15日,终稿写于2024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