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正好秋水微凉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沁芸含泪点点头道:“我知此事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可以道完,但是今日定要说个明白,因为事关绣文与贾征的那份缺失的爱。那日刚过清明时节,汴京为迎接春日而举行庆典活动,在汴京人们最喜花儿,那日我已有孕,身怀绣文,本也不该去参加庆典活动,正在家中为难,你父亲贾良回到府中道太后忽感恶疾,太医院已派太医纷纷前去诊治,翰林司早已下令要将所有新鲜食材专给太后服用,问我拿走当年从临川娘家带到汴京的丸药,当日他出门之时就早已嘱咐过,这药时日已久,不可滥服以免中毒!虽说当年甚是流行各种丸药养生,但是如若知道各种配料,并且取至新鲜食材当食用或是安心还好,如若用它来治病是万万不可,之前你父亲得过恶疾,他服用过一颗,那次虽然这药丸帮他抵挡过身体不适,我以为只是巧合而已,与这药丸毫无干系,而且是在当年我与他新婚前后,药丸所用食材均是新鲜之物,可是那日所呈太后的药丸早已陈年已久,我想你父亲也心急为圣上解忧,未曾想太多后果,谁知那日太后服用后,病情加重一病不起,圣上怪罪下来,要治你父亲重罪并声称如若太后因此有性命之忧,你父亲就要难逃其罪,这个时候贾良对圣上说出药丸并非是他制造之物,而是我李沁芸呈上之物。”

    众人听到于此都惊呆了,周全站起来急着说:“怪不得那日重兵前来把守芙蓉阁,原来是这等天大的事情!那日我问过把守的兵们,他们看我只是小孩子不想理我,只告诉过我待夫人产下孩儿就不会在这里了,后来夫人生下了绣文,确实不知何时何日重兵才撤走了,现在细想起来,原来是老爷惹了大祸,把一切罪名怪于夫人头上,所以才有重兵把守芙蓉阁,可是夫人你那时可知道有频莹的存在?她又与此事有何干系?她脖子上的牡丹项链原来是您的首饰,又为何会出现在频莹的身上?”

    沁芸拍了拍周全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来慢慢话从前,接着道:“在汴京,士大夫们在家中养歌女唱小曲儿也是常事儿,贾良虽说不是文人出身但也有此心,在彼时彼地也是平常,那里我已有孕在身怀有绣文,就想着守着我的芙蓉阁盼着孩子们长大,梦中所见是开出一片桂花儿,也许是极思临川也未可,所以执意以为是一女孩儿,就叫周全带我去街口大相国寺旁边的东街寻一手艺人,叫他帮我做成一对儿手饰,想着若是女孩儿,待她出嫁时日戴在她的身上,后来不知怎的那项链偏偏被频莹相中,或许她当日在那店里见过也未知,我也理解她的那份心,是有心为之还是无意而为都是有的,她一生飘泊在船上唱着小曲儿为生,不知来处不知归处也是一个可怜人儿,就算没有频莹也会有黛莹、蝶莹......”沁芸说到此处,绣文流着泪坐了起来望着李沁芸,心中好像有千言万语也不知要从何而出,沁芸走到绣文的身边坐在她的绣床边问:“你怨娘吗?”绣文摇了摇头,双手握住李沁芸的手道:“绣文不怨母亲,绣文一出生就得到了母亲的慈悲护佑,虽然未与您朝夕相处,但有哥哥、周全、倩儿还有彦青,他们都是山水一程又一程的相继来守护我,这些都是母亲的慈悲让文儿有福可享,绣文心中充满感激,也不曾怨恨父亲与频莹,如同母亲所说频莹也是可怜之人,心中有怨未见慈悲更是可怜,父亲有给予绣文生命之恩,怎会生得怨气,我来人间一场,有这么多人一路护送,这么多人将我放在心上,绣文唯剩下感恩。”

    素娥走过来也拉住绣文的手道:“这孩子不是生得美,而是善,这善念让她灵气十足,怪不得我儿彦青念念不忘,从临川找到建业,从建业寻到西凉,又从大漠里将你带回到临川。”顾相源听后与素娥对望并点点头,彦青看了此情此景只有万般感动于心,继而与沁芸道:“请姨娘接着说吧。”

    李沁芸用手帮绣文理了理头发接着道:“太后因服用了药丸重病,圣上怪罪下来后本是大罪,贾良只好立即与我脱离干系,还未临盆之时就等来了一纸休书。”

    倩儿听到此时早已泣不成声,跑到沁芸的身边抱住她问:“夫人受了极大的委屈!”李沁芸扶着倩儿一边安慰一边道:“倩儿也长大了,倩儿如同一位好姐姐将文儿护得如此好!他彼时只有一纸休书才好与我划清界线,以保他清白与性命,此事也是人性中确是难以消化之事,但也是人性中可以理解之事,不理解也要试着理解,不得消化也要试着消解,此生若是带着恨意活着,就不会看得到人间百般的美妙了,也要感谢可以保全于他,让他继续守住贾府,只有守住贾府,征儿和文儿才可以在此安心长大,等他们长大成人,一切的往事过眼云烟之后如同今日再话缘由,所以当日只好将绣文生下后,趁着夜色独自南下,你父亲想着息事宁人,所以就将此事归于我的逝去了。”

    “母亲你那日可在门外看见我在院中找寻你的踪迹?”贾征走过来问。

    “我那日刚生完绣文,疲惫不堪无力去安慰你,只是唤你去寻灯,在你转身之迹就走出了家门,念你还小应不忆得了。”沁芸道。

    “那日我见夜里黑了,不知为何还未掌灯,听闻一声孩儿哭声,应是妹妹来了,我寻将你去,你用手指向我身后,我向身后一望,待我再转身而来之时,母亲早已不见了踪迹,就如同一个谜一般,我用一生的时间去找寻,后来虽听父亲说你难产,但我知道这其中一定是有因果,只是当时妹妹还小,我也年幼,只得守着这些因果盼着长大,想守住汴京让你有家可回,这些因果如同一个魔咒一般没有头绪,直到那日绣文在信中念及彦青带着她去做新衣,有一女子待她百般的好,不知为何就认定是你,我又再向望火楼的兄弟们打探,我想母亲应该隐居于此了,如今妹妹已成人,汴京已失守,是时候再将前缘一续了。”

    “断了的缘终会续上的,征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在茫茫人海中找寻一个人有时候很容易,用尽一生的时间,有太多的时候只是太艰难了,所幸没有认错人,该找寻的已经找寻了,没找寻的也只能留给了时间。”玉桦抱着莞儿走到沁芸的身旁,说完向沁芸行礼道:“见过母亲,给母亲请安!”李沁芸扶起玉桦,仔细地看了看她的模样点点头道:“征儿有福,终究是找到了一位疼他念他的有心人。”沁芸接过玉桦怀中熟睡的莞儿道:“孩子现在这般大了,希望她可以安然长大。”玉桦随后向素娥与顾相源也请了安,随后落座在窗前的椅子上。

    素娥道:“沁芸刚回到临川之时,已经奄奄一息,气弱还可以调养,只是这心结不易解了,那日我在李宅的门前看到了她,她踌躇着要不要敲门而入,但是她人未回到临川,消息倒是传得快,贾良早已将她早逝的消息快马加鞭传至而来,李父早已年事已高,又突闻此消息,伤心之下把全家人都安置到了建业,沁芸是他最小的,也是最疼爱的女儿,经过舟船劳顿他老人家伤心加上年事已高,也先走一步了。”说到此处沁芸低头用手巾掩面而泪流不止。

    素娥接着说:“沁芸知道李宅已成为伤心之地,寻了药铺而找到我,我与沁芸同在这条街上长大,虽然仅存的记忆中只有我与她二人,好像还有一个同我们一般大的女孩儿,现如今忆也忆不起来,恍惚中只记得我与沁芸一同摘桂花儿,再忆得就是她远嫁,如今她如此情形再回到古街,我也是心疼万分,于是找了一处地方先将沁芸安置,后来日日调养,慢慢恢复了些气色,那年我也刚好生下彦青,我与她二人同吃进补之物,沁芸念子心切视彦青如已出,每到季节转换就给青儿添置新衣,这些年的新衣都是出至沁芸之手,后来为了隐居于此,也为长久打算,沁芸改了名字叫绣娘,寓意绣文的娘亲,只有这样才可保全你们长大,如若不这般,太后有了危险之时,恐怕全家都要治罪了,虽说贾良有自私的一面,但是他也许也是一种选择吧,虽说后来忆起也是心有不甘或有遗憾,但是看来今日你们团圆于此,也算没让沁芸吃尽苦头。”

    顾相源拿来手巾递给素娥,转身对彦青道:“现在终于将心中一件大事了却,我与你母亲算是没有白回临川,眼下安阳的铺子还要有人打理,明日我就要与你母亲启程回安阳,毕竟安阳只有彦亭一个人守铺子,我们也不放心。”

    彦青起身对父亲行礼道:“请父亲与母亲安心,我会在这里安顿好一切,待一切安然也会回至安阳。”

    顾相源笑了笑道:“傻孩子,现如今你有了绣文,怎会说回安阳就回安阳?如若要回安阳也要与绣文同回,如若留在临川也要与绣文商议才是,等过些日子一众人等安然于此了,再议也不迟啊,再挑一个良辰吉日你可与绣文喜结连理了。”彦青听完望了一眼绣文,绣文害羞地低下了头,众人听后感叹着,终于见到了那一树一树的花儿开。

    “天色不早了,母亲就安顿于此吧,以后就在此咱们一家团圆了,玉桦带着母亲回到里屋好生休息,有什么话咱们明日再说也不迟。”贾征扶着沁芸道。

    彦青也跟着素娥和顾相源回到了街头的中药铺,彦青走出李宅关上小院的门那一刻心中万般担心与不舍,他不知道绣文要如何把这一切消化,素娥看出了彦青的心思边走边安慰道:“绣文心中有善念,这些善会将万般的愁与忧都化解得烟消云散的。”彦青点点头,他相信绣文会安然。

    一夜又起春风,暮春时节的小院总是落红满地,沁芸起得很早她就坐在桂花树下绣牡丹,绣文也坐过来与之同坐,莞儿跑过来在绣文与沁芸之间嬉戏,无忧无虑好不欢喜,沁芸问贾征孩儿叫什么,贾征道:“生下孩儿之时正在赶路也并未取名,后来又去寻绣文在西凉也未曾取名,如今咱们全家安然于此,不如母亲就赐一名字如何?”

    绣文抱住莞儿望着沁芸点点头,沁芸看着莞儿如湖水般的眼睛,她抬头望向天空,莞儿也天真无邪地看着朵朵云儿飘过,沁芸道:“就叫慈云如何?”

    “慈云,好名字!”绣文与贾征异口同声道。

    “莞儿你可知道从今天开始你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了,你叫慈云。”绣文低下头抱着莞儿道,

    “谢谢母亲赐予慈云给莞儿,母亲心有善念必会将这福气传给慈云,希望她长大后可以明白与人为善的这份心。”玉桦听后谢过沁芸。

    “母亲昨夜你说到了古街上,可为何不与远去建业的家人相认?偏偏又要一人隐居于此呢?”绣文看着沁芸问道,她话一出口,倩儿与周全也走过来围坐在沁芸的周围,围坐在桂花树下,沁芸用手轻抚着慈云的头道:“我在汴京是接到了一纸休书才回到古镇上的,又何况有圣上怪罪,如若找寻家人也只会给他们增加麻烦,母亲也离逝多年,而父亲也寻她而去,家人也四方安生,我只可回到古镇上独活,等到你们长大,待一切往事过眼云烟、风平浪静之后再话从前,于是就在这条古街上开了一间绣庄,一来可以打发时间,二来也好有个营生安顿下来,我知征儿长大后会有朝一日带着妹妹回到这条街上来看看,只是不知是何时何月而已,所以那年素娥全家去安阳,劝我一同离开,我也要执意要留下,彦青留在古镇上读书,我知道是素娥不放心我一人在此居住要他陪着,直到那日他带着你来绣庄做一身衣裳,我看到了绣文,我知道该来的人回来了。”

    “可是那日夫人为何不与文儿相认?”倩儿着急地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