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燕歌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 淮南大捷(二)

    郗超率先开火道:“谢安这人就会玩阴的,秦军压境江北,兵临荆州,他却忙着去游山玩水,闭门清谈。现在秦军连陷淮南下游重镇,看他如何防守建康!”

    桓冲无奈轻叹道:“谢安此人虽有宰相的度量,但就是不懂军事,竟不顾众议,用人唯亲,任命谢玄督江北诸军事,用一些全无作战经验的公子哥儿去统军作战,面对如此强大的秦军,国家的结局已清楚的摆在大家面前,相信不用多久,我们就要成为亡国之奴,大家都要着左襟的衣服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衣襟都开在左面)

    郗超忿忿不平道:“谢玄是什么东西,乌衣巷内的纨绔子弟,一个整天只知道佩戴紫罗香囊和俊奴俏婢厮混的花花公子,谢安为一己之私,不顾国家之安危,违众举亲,实在岂有此理。”

    桓伊知道郗超对当年被谢安讥讽为“入幕之宾”仍心怀怨恨,忙道:“现在并不是争论的时候,秦军一旦突破三阿就会逼进广陵,谢玄抵挡不住,建康有可能被攻陷。建康一失,荆州就成为孤军,势必不可久持,所以现在应该是想办法救援建康才是。”

    桓冲点头道:“桓伊格局远大,大敌当前,我们现在应该先放下家族仇怨,一致对敌才有保存的希望。”

    郗超作为桓温的首席谋士,桓氏势力的核心人物,他更能从危机中嗅出机会。他捋一捋胡子道:“桓公所言极是,荆州近年遭受水旱灾害,军需全靠朝廷供给,保住建康就是保住荆州,桓公应马上派一大将率兵进入建康,保卫京师。”

    “谁人可去?”桓冲问。

    郗超叫道:“镇恶郎何在?”

    桓石虔应道:“末将在!”

    郗超下令道:“命你速带三千精锐急赴建康,保卫首都,军情紧急不可延误。”

    桓冲命众将各守职责,防御秦军的再次进攻,众人依令而出。

    郗超悄悄拉住桓石虔道:“将军可知此去建康的重大意义?”

    桓石虔道:“请军师明示。”

    “江东的国本全在荆、扬二州。荆州山雄水险,易守难攻,是北伐中原,南下江淮的咽喉之地,所以大司马以荆州为根基谋图霸业;扬州乃江南最富饶之地,物产丰富,自古有虎踞龙盘,帝王之都的说法。你此去建康,名为保卫京师,实则是要掌控首都的防守,以待时变。”

    “末将明白。”

    谢玄接到谢安的命令,连忙找李靖来商量。他焦急道:“彭超的大军已合围三阿,再进就是广陵了,叔父命北府兵立即北上解救三阿,阻挡秦军南下,但北府兵建立不到半年,人数仅有三万,燕大哥认为能否一战?”

    李靖此时目光正全神疑视眼前的作战沙盘,秦军的进军路线跟他之前预料的完全一样,所预料不及的是晋军实在败得太快,不到三个月,秦军已逼到距广陵不足一百里的三阿,按如此速度,不用三个月建康恐怕也守不住,谢安现在要打出北府兵这张底牌,实属是无奈之举。

    “现在晋国的军队畏秦如虎,毛安之的大军不战自溃,建康已无退路,北府兵必须一战。”

    谢玄见李靖神情坚毅,语气坚定,信心顿时倍增道:“我们是否马上出兵解救三阿?”

    李靖摇摇头,将小旗插在彭城道:“先救彭城。”

    谢玄不禁失色道:“彭城已被秦军围得铁桶一般,彭城守兵不过数千,秦军不破城,其用意最为明显,就是引诱晋军前去救援,然后围歼援军。朝廷派右将军毛虎生率兵五万前去救援,结果被秦军全歼,我们现在去救彭城,不是正中彭超围城打援之计。”

    李靖欣赏地看一看谢玄,这个公子哥果然大有长进,确是可造之材,可见谢安选人的眼光。

    他指着沙盘分析道:“秦军困城不破,当初的用意确是围城打援,可惜晋军实在太弱,不但毛虎生的大军不堪一击,毛安之的军队更是未战先溃,朝廷已是无兵可派。秦国大军现在已推进到三阿,彭城已经成了他们的后方,虽仍然围城,但彭城外无救援,内无粮草,城内数千守兵如惊弓之鸟,对秦军已无足轻重,彭城的戒备必然已经松懈。现在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三阿和广陵方面,如果我们贸然轻师前去解救三阿,必定会遭到秦军的伏击,一旦我们新军首战即受到重创,士气挫败,以后的仗就难打了。”

    谢玄仍满脸疑惑道:“彭城已处秦军后方,加上被秦国大军所围,我们如何解救?就算三万北府兵全投到彭城,也是守不住的,彭城就是秦军为我们布下的天罗地网,只怕我军去救也是如羊入虎口,有入无出啊!”

    李靖在沙盘前沉思了一会,语气坚定道:“突袭彭城,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谢玄惊讶地望着李靖,他出身名门,也是从小学习兵法,对《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兵法名著虽不敢说理解十分精通,但也能背诵如流,但从来没有“从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种新奇特别的战法。

    李靖看着一脸惊愕的谢玄,微微一笑道:“救援彭城并不是为了守住城池,现晋军普遍畏惧秦军,很多将领都是未战先慑,一触即溃。彭城守将戴逯在秦军的重兵包围下,坚守不降,其气节让人敬佩。如果能从秦军重重包围中救出戴逯,必定会极大地鼓舞各城的守将,使他们有坚守城池等待救援的信心,就能阻挡住秦国大军的快速南下,从而打乱秦军突袭江淮,东西并进的军事的部署,为我们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创造有利的条件。”

    谢玄恍然大悟道:“从运动中消灭敌人,就是不与秦军正面硬碰硬,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燕大哥运筹帷幄,对战场了如指掌,北府兵首战定能名扬天下。”

    谢玄传令众将大帐听命,按李靖的部署,各依令行事。

    谢玄亲率一万五千北府兵,与将领刘牢之、何谦北上援救彭城,军到淮河南岸的泗口,先秘密遣人潜入城中,告知守将戴逯,援军即至,全军做好弃城撤军的准备,另分派何谦领兵三千,沿途多举旗帜,大张旗鼓进攻留城。

    彭超收到晋军进攻留城的消息,大吃一惊,留城是秦军军需粮食辎重所在,不容有失。于是立即撤除对彭城的包围,命令彭城的部队马上前去救援留城,并亲自率军杀奔留城,以确保秦军这个军需重地不能有失。

    谢玄与刘牢之趁守军撤离之机,率军夜袭彭城,这时困守好久的戴逯总算逃出生天,立刻带兵出城,与谢玄、刘牢之两军合兵一起,向白马塘方向急撤。

    彭超被谢玄这个花花公子耍了一道,解了彭城之围,救走了戴逯,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大将都颜,带领三万精锐骑兵追击晋军,务必要将谢玄生擒。

    秦军自进入淮南以来所向披靡,都颜根本就没把谢玄这个毛头小子放在眼内,率三万秦骑拼命追赶。

    谢玄边打边退,终于将都颜的三万骑兵引入白马塘的山谷狭道之中。狭道两旁山高林密,不利骑兵展开攻势,秦兵部将王显劝阻道:“此地凶险,不宜轻率追赶。”都颜道:“谢玄这小子就在前面,不能让他跑了。”于是,指挥部队加快追着谢玄的后队,一直追赶了十多里,眼见就要追上,谢玄回身再战,但一触即溃,转身又走。都颜指挥骑兵从后穷追,并大声喊道:“不要让谢玄这小子逃了。”天色越来越暗,两边山路越来越险峻,王显又上前劝谏道:“谢玄似是诱敌,将军务必小心。”都颜大笑道:“这些晋军畏秦如虎,根本不堪一击,谢玄一个黄毛小儿,这样的军队就算真有埋伏,又有何惧!今晚不抓住谢玄决不收兵。”都颜催军前进,转过一个山坳,前面的晋军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天色已暗,当晚又全无月色,只觉得山谷之内一片寂静,周围听得山风从两旁狭道间呼啸而过,两边山上的嶙石在火光的摆动下显得狰狞恐怖。夜风越来愈大,山路越来越险,两边尽是芦苇。王显急忙勒住战马对都颜道:“从来轻敌过甚都不会有怎么好结果,这里道路狭窄,两山之间树木丛杂,现在夜风加大,一旦敌军采用火攻,我军休矣!”都颜顿时遍体生寒,他也是久经战阵,心知大事不妙,急忙喝令退兵。可惜迟了,北府兵将领诸葛侃早就率一万人马在此设伏等候了。

    秦军正想后撤,只听得狭谷中杀声震天,火箭倾泻而下,两边芦苇一点即着。一霎间,四方八面尽是火光,夜风愈大,火势越猛,秦军骑兵顿时大乱,互相践踏,死伤者不计其数。正忙乱时,谢玄和诸葛侃率兵拦住谷口,前后截杀,一直杀得秦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白马塘一战,谢玄与诸葛侃全歼秦军三万精锐骑兵,当场斩杀了秦军大将都颜,王显匹骑逃脱。秦军一路南侵以来,就没有碰到过什么像样的抵抗,想不到三万精锐骑兵就这样被晋兵尽歼,北府军首战告捷。

    谢玄与刘牢之、何谦、诸葛侃等合兵一起,共二万五千人马,马不停蹄直扑三阿。

    这时候,彭超、俱难都在三阿,正指挥十万秦军围攻三阿。谢玄手上就这二万五千人,面对十万强悍的秦兵,怎么打?别无选择,冲过去吧!北府军刚在白马塘打了个大胜仗,锐气正盛。刘牢之、诸葛侃、何谦等北府兵的将领原本就是彪悍的流民首领出身,士兵们都是些从北方逃难过来,饱经磨难的贫苦百姓,这些人经历多年的残酷历练,几乎人人都练出一副好身手。李靖又从这些人中百里挑一,经过近半年的正规化特种军事训练,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已非一般的晋军可比。现在这支军队人人怀着国恨家仇,加上立功心切,管你秦军是十万人还是多少人,精锐还是不精锐,随着谢玄长戈一挥,北府兵如出笼猛虎般扑向秦军。

    彭超还以为都颜早将谢玄这个公子哥给收拾了,哪里会料到晋军突然从自己的背后发动进攻,而且人人拼命,锐不可挡。彭超赶紧指挥部队调头迎战,可这时,北府兵的势头已挡不住了,两军混战一处,北府兵人人以一当十,把一头雾水的秦军杀得晕头转向。秦军入淮以来根本就没有与晋军打过一次硬仗,所到之处,晋军都是望风而逃,彭超也认为攻取建康已是指日可待了,自己东西并进、直取建康的宏图大计马上就可以实现,他连报捷的奏章都写好了,就等着拿下晋国都城回长安进爵封侯,怎么会想到在黎明前夜,突然遇上这样一支不要命的军队。

    兵败如山倒,彭超、俱难的十万秦军,被北府兵打得丢盔弃甲,拼命从三阿向盱眙方向败退。

    彭超率败兵退至盱眙,抬头望去,城头上经已插满了晋军旗号,正惊魂未定,突然城门大开,一彪人马大声呐喊,晋军将领高衡率北府兵迎头杀出,此时的秦军犹如惊弓之鸟,已无力再战,彭超急忙拔转马头向北狂奔。

    原来,在谢玄救援三阿时,李靖与高衡从广陵渡江西上,抢在彭超之前取夺了盱眙。

    谢玄与三阿州长田洛合兵六万,从三阿到盱眙与李靖会合。现在北府兵是越打越有信心了,谢玄简直视李靖如天神一般崇拜。他一见李靖,兴奋得如小孩般跳起来道:“燕大哥用兵如神,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简直是兵法中的精粹,胜过历代兵家战法。小弟自从军以来,从未打过如些酣畅淋漓的胜仗,燕大哥,下一仗我们怎么打?”

    李靖看着风尘仆仆,一头大汗的谢玄,心中十分欣赏这个年青人的担当。

    谢玄召集众将升帐,他首先道:“北府兵首战大捷,打出了晋军的兵威士气,这全仗燕参军的运筹帷幄,接下来的行动由燕参军作部署,各将谨守将令,不得有误。”

    刘牢之、何谦、诸葛侃等将领从广陵募军到军队整训,都清楚知道,谢玄名为统帅,实为谢氏家族的代理人,这支北府军真正的核心和统帅就是这位燕参军。北府兵首战全歼秦军二万精骑,打得骄横跋扈的十万秦国大军,满地找牙;袭彭城、援三阿、解盱眙,竟在这位燕参军的风轻云淡之间,简直不费吹灰。这班流民悍将自是人人信服,谁不愿意跟随效力,建功立业。

    李靖道:“秦军一路而下,战无不胜,以致骄气日盛,此番挫败,必全军退守淮阴,整军再战。秦军终是百战之师,战力极强,虽然初次战败,然军力强大,敌众我寡的态势依然没有改变,若与之硬战,我军并无胜算。”

    谢玄道:“那我军能否退保三阿,凭江依城据守,与敌军相峙?”

    “不可以,凭城据守,久守必失,而且不把秦军歼灭或赶回淮河以北,长江就无险可守,建康仍在秦军铁蹄的威胁之下,随时都有被秦军东西突破的危险。”

    听李靖如此一说,众将一时不解,刘牢之道:“既不能硬打,也不能据城而守,参军如何打法?”

    “火烧淮河桥,夜袭淮阴城!”李靖早已成竹在胸,他手指地图对众将道:“淮阴是秦军在淮南的最后一个据点,淮阴城地处淮河南岸,连接淮河北岸。据探马回报,秦军由于不熟水性,所以在淮河渡口新建大桥,以通淮河南北两岸,只要烧掉淮河大桥,截断秦军北逃的归路,秦军必败无疑。”

    谢玄激动地挥动手臂道:“火烧淮河桥,夜袭淮阴城!请参军下令吧!”

    众将情绪激昂,齐声喊道:“末将请战!”

    李靖道:“今晚淮河涨潮,正是火烧秦军淮河大桥的最佳时机,秦军接连战败,主要是对我军过于轻敌所致。彭超、俱难、邵保等人都是秦国久经战阵的大将,也一定知道淮阴城和淮河大桥对秦军的重要性,必定会重兵严守,我军必须要选一个机智勇敢,而且熟习水性的将领,率领敢死队,趁夜潮水涨之时,发动袭击才有成功的可能。”

    刘牢之昂然出列道:“末将愿往,若不能完成任务,请参军军法处置。”

    谢玄道:“刘将军勇猛,但其他将领也愿立功,刘将军可有必成的把握?”

    刘牢之道:“属下军中有一员部将,年方十八,是本地京口人,对淮河水道十分熟悉,从小在河边长大,自称是河伯投胎。此人虽然年轻但机智有谋作战勇敢,有他同去必可成功。”

    谢玄问道:“此人叫什么名字?”

    “刘裕。”

    “刘裕!”李靖心中一震,连忙道:“请他到大帐一见。”

    一会儿,只见一个身形雄伟,体格壮健的年轻人入帐参见。

    李靖问道:“你就是刘裕?”

    “属下正是。”

    “你的小名可曾叫‘寄奴’。”

    李靖此言一出,众皆愕然。刘裕更是吃惊不少,连忙行礼参拜道:“这是属下的贱名,属下因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从小以砍柴、放牛、卖草鞋、打渔为生,后跟随刘将军参军卫国,属下的这个小名参军后不曾使用,在军中从来无人知晓,不知参军从何得知?”

    李靖看着眼前这个气宇轩昂的后生,心中无限感慨,此人可就是日后的南朝宋武帝——刘裕?他微微点头道:“你可知这次突袭秦军的重要性?”

    刘裕昂首挺身道:“属下自幼在京口江面长大,十分熟悉淮河水流的情况,人称河伯投胎,保证可以完成任务。”

    “好,自古英雄出少年!”李靖下令道:“刘牢之与刘裕率本部一千人,趁今晚涨潮时,纵火烧毁秦军大营的淮河大桥,众将各率本部人马埋伏于淮阴城外,只要望见江上火起,必须全力攻城。谢玄将军亲率人马伏于秦军北撤的要道,切断秦军的退路。”

    众将此时对李靖可以讲是信服得无以复加,连一个无人知晓的小部将的小名,都能知道得如此清楚,这位参军大人简直有神鬼莫测之机,谁不愿意跟随他效力立功。这支北府兵虽然新建,但战意高昂,战斗力极强。

    刘牢之果然厉害,他率领一千敢死队,趁着夜潮逐水沿江北上。他先令刘裕带领一百名水性极好的兵士,潜入急湍的河水,砍断水中的木栅,后面跟进的一千敢死队奋勇杀入敌营,冲破秦军的防守,放火烧毁了秦军搭建的淮河大桥。

    谢玄望见江心起火,带着何谦、诸葛侃、高衡、戴逯、田洛投入全部五万人马与秦军展开殊死决战。秦军一向认为晋军软弱无能,只是靠长江天险和水师的优势,勉为自保,如何想到突然从天而降这样一支如虎之师,瞬间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现大桥被毁,大军在江边无路可退,只得背水迎战。双方混战中,秦军大将邵保被晋军临阵斩杀,十万秦军在淮河南岸被谢玄打得落花流水,彭超、俱难拼命死战才得以逃脱。晋军大队人马趁势渡江追击,在淮河以北再度与秦军会战,大破彭超、俱难的军队。十四万秦国精锐在江淮下游被谢玄的三万北府兵,打得近乎全军覆没,彭超、俱难仅保住一命向北逃走。

    捷报不断传入建康,晋廷满朝欢跃,当初指责谢安违众举亲的公卿大臣们,这时又都纷纷跑来恭维他“举贤不避亲”了。

    谢安总算松了一口气,他在家族危亡时被逼从东山再度出山,这一年他四十岁。二十二年间,他耗死了枭雄桓温,保住了晋室的江山,登上晋国的权力顶峰,成为“谢与马,共天下”的大晋宰相。

    秦国大军攻破襄阳,两路大军东西并进,京都建康情况危急,眼看晋朝这个百年门店就要关门,谢安慧眼识英雄,果断请求李靖带领谢玄京口练兵,创建了这支名威天下的“北府兵”。谢安这次孤注一掷的果断,再次为摇摇欲坠的晋王朝续了一口气。如果没有这个横空出现的燕风,这场东晋建国以来最凶险的淮南保卫战,还可以打赢吗?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这一局,谢安又赢了,面对强悍的外族敌寇入侵,勇于担负起保卫国家的重责大任,果断启用燕风为新军的统帅,将自己的兄弟、子侄都派上战场,谢安在这个历史的关键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可能更想不到,让他名垂青史的伟大战役,还在后面等着他呢。

    有了北府兵这张王牌,谢安腰杆子也硬了。他指令谢石的舰队在长江边拦住桓石虔,坚决不肯接受桓冲三千精锐前来“保卫京师”。他回复桓冲道:“朝廷已有妥善的计划安排,武器和军队都不缺少,将军派来的部队应该留下来加强荆州上游的防务,不要使丢失襄阳的情况再次发生。”

    谢安想不到,桓冲更是想不到,谢玄新建的三万北府兵屡创惊人战绩,将十四万秦军打得落花流水。无奈之下,他与郗超商量,认为现在大敌当前,还是先合力抗击外敌。于是,桓冲趁着北府兵淮南大捷之机,调桓石虔前往抗击秦国从益州南下的部队。桓石虔也确实了得,晋国第一虎将的名号也不是凭空而来,他率军在竟陵郡袭击从巴陵南下的秦军,大破秦国部队,生擒秦军将领阎振、吴仲,杀七千余人,俘虏一万多人,大大地提振了晋军的士气。

    捷报不断传入建康,晋帝司马昌明十分高兴,认为打败秦国大军的主要功劳应归功宰相谢安和车骑将军、荆州刺史桓冲,下旨加授谢安为卫将军,桓冲开府仪同三司,加封北府兵统帅谢玄为冠军将军,大赦天下。

    谢安能够不计前嫌,在国家危亡时刻,怀柔桓冲,安抚调动各大家族,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表现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风度。当时天下人都认为,他的气度风雅远超东晋的开国宰相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