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燕歌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鞠躬尽瘁

    凉国既平,境内安宁,百姓乐业,李靖向朝廷报捷。

    苻坚任命梁熙当凉州刺史,将军蒙力、韩飞辅助刺史梁熙,留守姑臧,邓冲仍守枹罕。把凉州七千余豪门贵族迁到关中,其他居民全都如常安居。各将士依等级长官封爵,免除有功将士五年的田赋差役,并赏赐每人美酒三杯,下令大军刻日班师回朝。

    大军行到半途,突然接到丞相府的加急密函,李靖打开密函,内容只有八个字:丞相病危,望速回京。

    李靖大惊,虽然知道王猛一直带病日夜操劳,但未曾想不过短短数月,王猛的病情会如此严重。当他日夜兼程赶回长安时,已是落日西沉,长安城头上只剩一轮如血残阳。

    丞相府中灯如白昼,众多的家仆婢女正忙乱进出,李靖快马到府未及御甲,府内总管早已候着,连忙上前行礼道:“丞相已三次催问大将军到否?请大将军随我入府。”

    李靖赶到王猛榻前,见王猛面色蜡黄,双目紧闭,微弱的气息有若游丝,不禁心中一阵悲怆,他轻声叫道:“丞相、丞相。”

    王猛微微睁目,看见李靖在旁,心中欣喜,精神顿时徒增了几分,他挥手让左右侍婢退下,示意李靖坐于榻侧,深呼一口气道:“自我从华山奔秦,与圣主君臣相得,有如诸葛亮遇到了刘备,从此立志于苍生社稷,无一日敢怠惰松懈。物转星移,不觉已十五载,可惜天不假年,行将就木。”王猛的手微微发抖,李靖小声安慰道:“丞相日夜操劳国事,过于忧心,只要慢慢调理,定可康复。”王猛摇头道:“天意如此,绝非药石可挽。”他从枕下拿出一本奏章道:“这是我给皇上的最后一道奏章:晋室虽南渡偏安,但华夏文化风俗一脉相承,在北方夷族未真正融于华夏文明之前,民心依然附晋,恩德未及,民风未移,切不可轻易武力图晋,否则秦国将会发生大的灾难。秦国目前最大的敌人不是晋国,而是隐伏于朝廷之上的鲜卑人,西羌人,应该逐渐将他们排除,国家才可以安定。”李靖含泪道:“丞相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宵衣旰食,天下皆受丞相的恩惠,愿丞相好好保重,不负国家人民的眷望。”王猛叹息道:“我何尝不愿,若上苍可以借我二十年天命,我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可惜天意难测,天命难违啊!”

    此刻的李靖心潮起伏,他与王猛的时空相隔了一千六百多年,但为了同一个理想、同一个信仰,不畏艰险,披荆斩棘,相互一起走过了十五个年光。王猛不仅是自己的兄长,更是师长,现在怕要分别了,余下的路自己该怎么走,时代的齿轮又会转向何方?李靖顿觉茫然。

    “丞相还有什么嘱咐吗?”

    王猛艰难地挪动了一下身子,吃力地道:“我发妻早亡,遗下一子王皮,此子资质平庸不能成器。我一生清廉,家无余财,我已上表皇上,我死之后,求赐耕牛十头,令其返乡耕田务农,家事已了,但国事堪忧。”

    李靖道:“凉州已平,代国也灭,天下秦占其七,关中、关东在丞相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人民乐业,秦国的国力正日益强盛,丞相为何反而感到忧虑?”

    王猛道:“皇上乃睿智英明之主,见识和气量都超越常人,但再圣明的君主也难以超越人性的局限。现在秦国国力强盛,君王的权力达到顶峰,则奢淫之意必起;军队屡战屡胜,则傲慢之志必长;君威日盛,则猜忌之心必生。我若在,陛下因尊重我之故,乃可免为约束,我殁之后,无人可以约束,奸佞之徒必伺机阿谀献媚,朝廷法纪之松驰,已可预见。”

    王猛一手拭泪,一手紧执李靖的手道:“我知大限将至,派人催贤弟速归,实在有心腹的说话要向贤弟坦告。”

    李靖不禁也双眼流泪道:“兄长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王猛泣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当日出征燕国,我命慕容令担任参军作为向导,其实已藏祸心。出发前,我专门到宾徒侯府与慕容垂辞行,并问慕容垂有何信物相赠,慕容垂当即解下随身的佩刀送给我。兵至洛阳,我以金刀为信,令人间说慕容令,故意说慕容垂因不甘屈辱于人下,趁秦国大军出征之机,意图谋反,让慕容令马上投燕,并出示慕容垂的金刀为证,慕容令信以为真,匆忙之间叛逃燕国,我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要让皇上起疑心,诬杀慕容垂。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诬陷,因为慕容垂英雄盖世,才智当世难及,为早日铲除秦国的隐患,故不惜毁誉设间,而出此毒策。皇上仁厚,不与追究,慕容垂逃过此劫,将来必为秦国之祸害。我施此恶毒之计,不但折尽阳寿,还会祸及子孙,更会遭后人唾骂。慕容垂为求自保,被逼将女儿送入宫中,此事我一直耿耿于怀,实在是愧对贤弟啊!”

    李靖终于明白,当日大军从邺城返回长安之后,慕容垂显得心事重重,终日惶惶不安,对自己却总是欲言又止。

    “此事已经过去了,丞相也不必自责。”他安慰王猛道:“丞相煌煌功业,后人自有评述。”

    王猛继续吃力道:“秦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平定中原,天下秦已占其七。苻秦是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北方胡人政权,自亘古以来所未有,主上虽支持推行汉化,但胡汉民族间的矛盾依然尖锐,单凭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不可能抺平的,必须继续大力推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学习先进的汉民族文化,彻底抛弃部落豪酋分割统治的模式,逐步向汉族皇权集中制的中央政府模式过渡。江南政权虽然十分微弱,但中原百姓仍认为晋王朝是中华正统所在,民心仍然向往之,华夏文明一脉相传,只有让北方政权加强汉化,增强各民族的华夏认同,使胡汉同出一源,让中原百姓民心归附之后,才可以考虑图晋,否则秦国必会发生重大的灾祸。这些我在遗表中已经向皇上说明,但我死之后,苻坚统一天下的雄心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挡。晋国积弱,桓温已亡,朝堂之上尽是谢安、王坦之等文人掌政,这些人都是善于清淡之流的风流名士,擅于空谈,疏于武备,这样的朝廷如何可以抵挡强悍的北方胡骑。我原本希望阳平公苻融能劝阻陛下暂缓图晋,但苻坚统一天下,混合四海的意志坚如磐石,苻融及其他人都只能顺从于苻坚的意志。秦国一旦发动灭晋的战争,鲜卑、西羌、羯等部落各怀其志,必趁势而起,一旦秦国局势有变,北方匈奴、丁零等部落必将南下,若江南失陷,华夏文明在胡骑屠刀之下再被摧残,华夏民族势将四分五裂,汉化制度,民族融合的基础也将一并被摧毁。果真如此,我们都要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难度这是天意吗?”

    李靖听得浑身发冷,王猛以其超越时代的睿智预见将要发生的灾难,如果历史真的没有在什么意外的地方突然转弯,以晋国的微弱,根本阻挡不住北方铁骑的南下,那么王猛所预言的这一切都将成为现实。

    王猛的呼吸已变得十分急促,他气若游丝看着李靖道:“我死之后,你的功劳太大,而且手握兵权,他们父子兄弟尚且相残,所以你日后也必遭猜忌,想当初,慕容垂击败桓温立下大功后,这样的事例同样不能幸免。秦国连战皆捷,天下已无可匹敌,皇上骄气日盛,今日之主上,已非当日以天下为己任的雄主了,权力让一切改变。可惜天不假命,徒呼奈何,求上天再给王猛二十年,猛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王猛紧握住李靖的手,用尽全身力气道:“现天下能阻挡苻坚灭晋的,就只有你一人矣,千古文明,万斤重担都由贤弟来承担,贤弟珍重啊!天不灭汉,华夏不灭!”王猛紧握着李靖的手慢慢松开。

    苻坚从王猛逝世那天到王猛入殓,三次亲到灵前哀悼,悲痛欲绝,对太子苻宏、皇弟苻融道:“难道上天不允朕混一四海,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这么快使王猛离朕而去!”

    苻坚下令大赦天下,依照汉朝安葬霍光前例安葬王猛,民间百姓为纪念王猛的恩德,纷纷建祠拜祭。

    王猛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能够在大分裂的黑暗时代,辅助苻坚推行汉化,实现民族融合,统一中国北方。当时的中国北方在五胡的屠刀下,十室九空,尸骸盈野,如人间地狱。王猛的政治改革为北方人民带来了一个时期的安定繁荣,为北方少数民族融入汉化,开创了新的政治体制。王猛一生鞠躬尽瘁,其伟大的功绩,千古之后自有后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