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燕歌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出兵灭燕(三)

    李靖传令擂鼓升帐,杨安、张蚝、蒙力、韩飞等十多名将佐顶盔掼甲肃立帐下。

    李靖环视众将,肃容道:“大军历尽艰辛,已入燕境千里,对岸是慕容评统率的三十万燕国精锐,我军现已粮尽,只有前进,没有退路,我决定今晚与燕军决战,与大家一起建立功勋,报效国家,荣归故里,在庄严的未央宫殿接受天子封赏的尊荣,各位当竭力死战,建立大功。”

    帐下众将齐声吼道:“愿追随上将军,竭力死战!”

    李靖下令,全军饱餐,除兵甲战马,将所有的锅碗杂物全部抛弃。半夜,秦军擂动战鼓,放火烧营。三万人马杀声震天,登岸弃船,全军兵分三路,中路突进,两翼护卫,如出笼猛虎般直扑燕军大营。

    燕国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经过十多天的拉据,认为秦军不过如是,防备之心早已放松,突遭袭击,阵势大乱。

    李靖亲率中军,直冲燕军的中军大营,秦国两翼骑兵阵法娴熟,挥动马刀有如狂风卷叶,杀得燕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哀号声震天动地。

    燕军的中军大营被李靖冲得七零八落,慕容评在众将保护下狼狈逃命。燕国大军失去指挥,顿时乱成一团,纷纷各自逃生,乱势一下不可收拾,像波浪般浸向四周,到处火光冲天,喊杀连天,燕军如盲头苍蝇,待宰羔羊,再没有顽抗之力。

    秦军穷追三十余里,燕军完全崩溃,被斩杀五万余人,被俘和四散逃命的十万余人,三十万燕国精锐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慕容评单人匹马逃回邺城。

    李靖与王猛两军齐头并进,直如秋风扫落叶般直卷燕国的州郡。秦国的东征兵团越过太行山向邺城挺进,李靖与王猛的大军到达邺城近郊会合。当时,燕国京畿附近的秩序已经大乱,流兵散勇遍野,山贼盗匪到处抢劫,败退的燕军为争抢粮食、金银财帛不断火拼,百姓叫苦连天。王猛抵达后,约束部队严守纪律,出兵保护百姓,消灭流兵盗匪,恢复社会秩序,颁行法度,执法简约宽大,远近内外一片平静,河北百姓无不奔走相告道:“中原失陷五十多年,想不到今天会再出现这样的仁义之师!”

    秦国的十万大军在冬季前对邺城形成了合围之势。

    王猛上疏道:“大军已围邺城,燕国指日可灭,我们一定会执行陛下仁爱天下的心愿,除首恶之徒,任何人都不会受到伤害,使六州的百姓共同沐浴浩荡天恩,请陛下安坐在首都长安,捷报马上就可以送达。”

    苻坚收到报告,马上派人传旨王猛道:“丞相与上将军出征不到三个月,陷洛阳、破壶关、围邺城、除首恶,功勋之高可昭日月。朕今亲率六军黑夜起程,当尽快赶到,助丞相破城。前方的将士们浴血奋战,为国家建立伟大的功业,丞相可以全军进行休整,等朕亲率大军抵达后再行攻城,朕亲为丞相、上将军和全体将士进行封赏。”

    王猛接到苻坚的诏书,心中未免觉得一丝莫名其妙。

    王猛找来李靖,并抱怨道:“大军已经围城,邺城指日可下,为何皇上仍执意要亲征,难道忘记了我曾在灞上的警告吗?”

    李靖知道王猛一心为国,所以处处以大局考虑,他尽心尽力辅助苻坚,也希望得到苻坚的信赖与支持,苻坚也确实十分信任王猛,所有的国家大事都由王猛操办,秦国也因此日益强盛,苻坚可谓垂拱而治,坐享升平。但君心似海深,王猛虽有非凡的才智,有安邦定国的韬略,但此刻竟然没有读懂苻坚的心思,真可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靖与王猛共事多年,不但建立了深厚的情义,也深深佩服王猛的治国才能,在这大分裂的乱世中,能创立太平盛世,其功业成就即使千年之后都无出其右。

    “丞相虽无韩信之意,难保皇上无刘邦之疑。”

    王猛浑身一抖,倒吸了一口冷气,身体往椅背上一靠,长吁了一口气道:“若不是老弟提点,差点误了大事。”

    李靖微微一笑道:“丞相率六万人马出征不到三个月,消灭燕国百万大军,如狂风扫叶,大军卷席千里兵抵邺城,各地州郡望风而降,中原百姓壶浆箪食来迎,这样的功业皇上恐怕既喜也忧。喜是丞相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国家建立伟大的功业;忧是燕国即灭,燕国六州广袤的土地和亿兆民众皆在丞相掌控之中,以丞相的才能和中原百姓的拥戴,若有韩信之意,大事去矣!”

    王猛点头道:“如此说来,我多番劝阻皇上亲征,反而是增加了皇上的疑虑了。”

    李靖道:“现大军已围邺城,慕容暐只是瓮中之鳖,破城只在指日之间。现我军大胜,灭燕在即,大势已定,长安的政局可以稳定,就算有个别宵小之徒欲藏不轨之心也不敢作乱。丞相何不上疏皇上亲征邺城,以彰显天子之威,使皇上的天恩沐浴六州人民;让秦国的声威震撼四方,这岂不是更好?”

    王猛霍然离座道:“对极!天威难测,君心似海,为臣者切不可功高盖主!”

    苻坚接到王猛请求亲征的奏章高兴至极,命尚书李威辅佐太子苻宏留守首都长安,派阳平公苻融镇守洛阳,命吕光率兵同时北上,自己与慕容垂亲率帝国羽林禁卫部队二十万人,星夜赶赴邺城。

    只十天时间,苻坚已率前锋到达燕国首都邺城郊外,王猛与李靖前来晋见,王猛见到慕容垂心中略感意外,慕容垂见到李靖却有愧疚之色。

    三十万秦国大军合围邺城,强大的军事压力,加上慕容垂的号召,燕国内部人心浮动,燕国宜都王慕容桓率军赶来救援京都,被邓羌击败,仓惶逃往故都龙城。在秦国大军的不断施压下,燕廷内部已完全崩溃,人心思变,城内叛军暗通秦军,乘夜打开邺城北门迎接秦国大军进城。燕帝慕容暐、上庸王慕容评、乐安王慕安臧等燕国帝相公卿各自逃命,庞大的燕王国瞬间土崩瓦解。

    破城三日之后,秦国天王苻坚率慕容垂及一干将相,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邺城皇宫。太后可足浑、燕帝慕容暐、宰相慕容评、大将军慕容臧、大司马慕容冲全部被俘。

    燕国各州州长、郡长以及六大夷族首领全部向秦国投降,共计一百五十七郡,二百四十六万户,九百九十九万人。

    公元370年,前秦灭燕,统一中原,成为五胡十六国时代最强大的国家。

    前燕兴起于辽东,全盛时其疆域东尽青齐,南至汝颖,西抵贿黾,北守云中,将晋国压缩至淮水以南,与关中秦国平分黄河流域,是当时晋、秦、燕、凉四国中幅员最大,人口最多,兵力最盛的帝国。燕主慕容俊、太宰慕容恪、吴王慕容垂都是不出世的名将。慕容家族人才辈出,纵横天下,所向无敌,从辽东入主中原,建立了以慕容鲜卑族为政权的大燕帝国。燕主慕容俊逝世后,燕国由于政治腐败,太后足可浑擅权,慕容评、慕容臧等人贪赃枉法,慕容垂立大功而猜忌,被逼叛逃秦国,慕容德、皇甫真、高泰、申胤、申绍等大批的文臣武将、国家栋梁被燕廷弃用。慕容垂投秦一年后,燕国即被秦国所灭,历三代君王(慕容皝、慕容俊、慕容暐),共立国三十四年。

    燕国覆灭,慕容垂带兵进入燕国首都邺城,对当初逼害、诬陷自己的可足浑、慕容评、慕安臧等一众前燕王公大臣愤怒到极点,想将他们全部处死,以雪前耻。

    从前吴王府的侍卫长高弼与慕容垂的妻子段氏,被皇后可足浑陷害,严刑拷打,始终不肯诬告,段氏坚贞不屈,最后遭酷刑惨死,慕容垂因此逃过大难。高弼后来一直追随慕容垂逃亡,关系至为亲密,他极力劝阻慕容垂道:“我对大王这样的行为,不敢认同。”

    慕容垂满腔怒火道:“你难道忘记了当初和王妃所受的屈辱了吗?若不是王妃坚贤不屈,而你意志坚强,惨受酷刑也不肯招认,我早被这些奸贼谋害了。想我慕容垂纵横天下,为燕国立下伟大的功勋,到最后竟有国难投,有家难归;落得寄人篱下,苟且度日。我恨不得将可足浑这个娼妇碎尸成段,为王妃报仇,不除慕容评、慕安臧这些奸贼,实在难以平息我心头之恨。”

    高弼紧紧拉住慕容垂的衣袖,伏地叩首道:“大王被逼投奔秦国,并非真心所愿,只是因为遭奸人谋害,被逼无奈,所以才叛国出逃,现在国家虽然覆灭,但天道难测,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可以复兴。大王身上流有祖先遗传的高贵血脉,身怀英雄豪杰的盖世韬略,是所有族人复兴的希望,现在虽受到困难挫折,寄居他邦,但不可丧失内心的志向。我认为,大王对待故国的旧人老友、应以大海一样,恢弘度量去包容他们,安慰他们,团结他们,像大山一样成为他们的依靠,逐渐积聚力量,何必因为一时的愤怒去报复他们,让仇恨冲昏了理智而将一切抛弃,从而自毁根基,大王的所为我不能认同。”

    慕容垂听高弼的一席话,顿时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连忙扶起高弼道:“是我错了,若不是你提醒,大事去矣!能有你这样的朋友,何愁大业不成。”他连夜向苻坚上疏,请求宽恕燕国的王公权臣,三公部长,苻坚十分欣赏慕容垂的胸襟气度,全部采纳他的建议。

    王猛对苻坚如此信任慕容垂,而且对投降过来的鲜卑、羌族贵族特别恩荣重用,心中总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

    当初,苻坚的祖父、秦国太祖苻洪在枋头起兵反抗后赵暴政,入关中称帝,现苻坚从邺城亲抵枋头摆下盛大的筵席,宴请祖父苻洪时代的乡亲父老,下诏道:“朕恩少德薄,承上天的旨意,祖先的荫庇,怀柔远人,感化四方。现凶顽已灭,应福泽苍生,大赦天下,与民更始。”下令:把枋头改名为:永昌,终其一生免除枋头百姓全部田赋捐税。

    随后,苻坚封赏灭燕功臣,加授王猛为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晋封清河郡侯,镇守邺城;封李靖骁骑大将军、太尉、封忠勇侯;加赐镇南将军杨安当博平县侯;加授邓羌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安定郡太守、加赐真定郡侯;吕光使持节、封都亨侯。其他将士分别封爵任官,各依等级进行,将燕国皇宫中的金银美女分别赏赐给有功将士。

    苻坚在邺城下令:前燕国所颁发的扰民法令规章全部取消,各州刺史、各郡太守、各县县令都由原来的刺史、太守、县令担任,勉励人民从事耕田种桑,要求各级政府机关救济穷困,掩埋无主尸体,表扬有道德节操的人士,兴办教育。

    年未,苻坚把慕容暐以及燕国的皇后妃妾、亲王公爵以及文武百官和鲜卑、羌族四万余户人口全迁到首都长安,由李靖、邓羌、吕光护驾,亲率六军返回长安。

    王猛率邺城百官到郊外跪拜送驾。

    苻坚执王猛手道:“朕将关东六州全托付给丞相治理,关东地区刚刚平定,事情千头万绪,政务繁杂絮乱,全赖丞相支持,各郡太守、各县县令由丞相全权委任,不受任何权限的拘束,若有杰出的人才可堪大任,丞相可以先行任用,再报朝廷正式任命。”

    王猛伏拜道:“臣决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六军旌旗猎猎飘扬,号角声震天齐鸣,天子盛大的銮驾启程首都长安,百官伏地叩拜,山呼万岁。天子威仪,权力之巅,号令四方,莫敢不从!

    李靖与王猛道别:“丞相日理万机,为国操劳,应该以天下百姓为念,多多保重身体。”

    王猛望着苻坚的御驾返回长安,车骑如云,枪戟蔽日,无数的旌旗锦幡迎风飘扬,鸾凤大旗上斗大的“大秦”二字高高展猎,让人望而生畏,天子的威严在这一刻,震慑四方。他感慨地对李靖道:“能遇上圣主是王猛的幸运,我怎么可以不勤勉谨慎,鞠躬尽瘁。不出三年,我就安治关东六州,返回长安,请将军再助我平定北方,统一天下。”

    李靖也动情地道:“李靖定不忘初心,以匡扶社稷,拯民水火为己任。”

    苻坚大军凯旋,在太极殿接受百官祝贺,对燕国降臣进行恩恤,封慕容暐当新兴侯;太宰慕容评当御前监察官;燕国太尉皇甫真当御车总管,其余慕容德、悉罗腾等大批燕国旧臣都依照等级加以任命。

    返回长安后,苻坚每天都被歌功颂德所包围,慢慢也开始注重享乐了,他从燕国皇宫中搜罗了大批的珍奇古玩、美妾歌姬充实到后宫之中。其中,前燕帝慕容俊的幼子、慕容暐亲弟,时年十二岁的慕容冲生得十分俊美,虽身为男子之身,却有闭月羞花的颜容,苻坚十分喜爱慕容冲的龙阳之姿,竟将其置于别院。

    李靖随苻坚返回长安后,因不擅于这些阿谀奉承之道,刻意闭门躲避,只潜心训练军队,注重军务。

    一日,门人送入名贴道:“宾徒侯前来拜会。”

    “将军到来何必拘礼。”李靖亲到门外迎接,并对门人道:“以后慕容将军到来不必通报,直接入府便可。”

    慕容垂谦礼道:“大将军乃国家重臣,慕容垂带罪之身,岂敢僭越无礼。”

    彼此寒暄之后,李靖见慕容垂一脸忧色,似乎心事重重。

    “皇上仁厚,不仅对慕容皇族特别恩恤,就算是原燕国的公卿旧臣也加以重用,将军还有什么要担心的吗?”

    “陛下皇恩浩荡,待关东六州人民如再生之父母,是千古难觅的英明君主。特别是对在下的恩宠,让慕容垂粉身难报,但逆子叛逃,不但让家族蒙羞,更使在下诚惶诚恐,若非陛下宽宏量度,我慕容垂一族恐怕早被屠灭。”

    李靖看着慕容垂英雄豪杰,战场上叱咤风云,但此时人在屋檐下,更兼国家灭亡,任人摆布,悲凉惶恐之情让人不胜唏嘘。

    良久,慕容垂疑惑地望着李靖道:“皇上圣明之君,皇恩浩荡。在下对逆子的突然叛逃一直耿耿于怀,不知所因,但不敢多问,知大将军乃信厚之人,今日冒昧一问,让我明白究竟,肝脑涂地以报答陛下的恩典。”

    慕容令不顾父亲、家族的安危,突然阵前脱逃,投奔慕容臧,被慕容暐流逐到辽东后再次叛变,最后被擒,身首异处。慕容令种种异常行为让人百思不解,对慕容垂而言更如心头大石,寝食难安。

    当时,两国大军交战,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慕容令也不在李靖军中。后来知道慕容令临阵叛变,心中虽有几分猜疑,但王猛之后并无提及,加上军情紧急也就没有再去深究原因了。此时,慕容垂突然提及,李靖一时茫然不知所答。

    慕容垂见李靖默然,以为李靖有难言之隐,连忙道:“此事已过,蒙皇上不予追究,主上的恩德天高海深,慕容垂粉身碎骨难报万一,唯尽忠报效而已。”

    李靖也不好多说什么,便问道:“将军家中一切安好?因回京日短,事务繁杂,尚未登门拜会,反累将军亲临,实在惭愧。”

    “大将军国事繁重,本不应打扰,只是小女有一物执意转交。”慕容垂将一个包袱交给李靖。

    李靖心中一颤:“公主还好吗?”

    慕容垂脸色苍白,声音微抖道:“婉儿在皇上出征前已入宫了。”

    送走慕容垂后,李靖茫然若失,他打开包袱,里面有一袭锦袍,一封书信,是慕容婉亲笔:靖哥哥,我走了,不能等你回来了。多么希望你能带婉儿到那个民主、法治,开满了鲜花的地方。若有来生,靖哥哥能带婉儿去吗?这是我亲手织的锦袍,希望它能一直陪伴你。婉儿走了,靖哥哥珍重!

    李靖一阵心痛,为了父亲、为了家族的安危,她有选择的余地吗?裴妮、张萱、段王妃……,在这个大分裂时代中的千千万万人,他(她)们有选择的权利吗?都没有,在极权专制之下,任何人都没有选择的权利。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人民理想中渴望的生活,也仅仅如此而已。

    不论如何,苻坚是当世胡、汉君主中最为开明的君主,他力主汉化,促进各民族融合,为华夏民族的伟大统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奠下了后世北方胡族不断汉化,最终融入华夏民族的基础,千年之后,苻坚的功绩仍是炫炫生辉。

    灭燕之后,苻坚全权委托丞相王猛治理前燕六州的土地和人民,王猛宵衣旰食,不辞劳苦地报效苻坚对他的信任。

    王猛英明刚烈,正直果断,清廉严肃,对善恶是非分辩得十分清楚,对无能力、平庸、不称职的官员进行罢免,对贪赃枉法的进行放黜,把有才干的官员提拔上来,对这些没有权贵背景,被埋没在低层的人才加以擢拔,督促人民课农经桑,练习军旅。每个官员对他所提任的职务都能胜任,每项刑罚都有依据,特别注重对核心统治皇族的人才培养,要求苻坚把皇弟平阳公苻融从洛阳调到邺城,参与管理政府工作。在王猛的全面治理下,秦国日益富裕,关中、关东、北方广大地区的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武力强大。在这个历史上最黑暗的大分裂时代,到处虎啸狼嚎,人民被杀戮,民族被灭绝,中州大地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只有在王猛治理下的秦国,给人民一个时期安宁的世界,让他们不再被残杀,远离战火,休养生息。

    秦国强盛,天下已无敌手,苻坚骄奢享乐的思想不断滋生,身边争宠献媚的佞臣日增,慢慢也开始沉迷于声色玩乐之中。

    苻坚将慕容婉纳入后宫,不顾众臣反对,又将燕国十二岁的大司马慕容冲一同收入宫中。慕容冲小字凤凰,苻坚自将他纳入宫中后,对他的宠爱无人能及,认为凤凰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的传说。为了宠爱慕容冲,苻坚命人在他居住的阿房宫中种下数十万株的梧桐和竹子,并大肆扩建华丽的宫殿,天天享乐其中,对慕容婉和慕容冲姐弟的宠爱,宫中无人能及。当时长安百姓有歌谣唱道:“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可怜十二岁的慕容冲才遭国破,又遇凌辱,内心已埋下复仇的种子。

    不仅如此,苻坚对出游打猎更是乐而不疲,经常率领大批羽林军和慕容冲前往西山打猎。大军一旦出动,旌旗蔽日,一去十几天,常常乐而忘返,弄得长安城中人人惊惶,谣言随之而起。苻坚对众人的劝谏,乃至皇太后苟氏的劝阻都置之不理,朝廷上下都认为祸乱将起,李靖十分忧心,秦国的局面来之不易,但在封建专制下滋生的无限权力,对任何人都是毒药,秦皇、汉武没有人能够例外,能阻止苻坚的或者只有王猛。

    王猛接到李靖的密函十分担忧。他上疏道:“打猎并不是什么重要的国家大事,现在燕国刚灭,南方的晋王朝依然十分强大;北方凉国、代国、仇池等仍虎视眈眈。天下人都将希望寄托在陛下身上,而陛下竟抛弃人民的期望,长期在野外打猎行乐,国家一旦发生变化,陛下如何应对?陛下应该听从忠直的劝告,远离奸佞小人,国家和人民才有希望。”

    苻坚收到王猛的上疏,笑道:“丞相就有如我的兄长一样,我怎么敢不听从。”下令给太子苻宏、长乐公苻丕及一众皇子道:“从今以后,你们侍奉丞相应跟侍奉我一样。”对直言忠谏的官员给予封赏,当中有一名戏子王洛,曾当面对苻坚提出劝谏,特别嘉赏绸缎一百匹,擢升他当言官,以表彰他不畏谗言,直言无畏的勇气。

    王猛见此,乘机劝说苻坚杀了慕容冲以绝众人之口。苻坚这次不论王猛怎样劝说都不肯同意,但又不想逆王猛的意思,于是命人将慕容冲秘密送出皇宫,另于别院安置,王猛无奈,也只好暂时作罢。

    不出三年,关东六州在王猛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官员胜任,中原地区,黄河两岸一片生机盎然。

    苻坚下令阳平公苻融当冀州牧,驻守邺城,命丞相王猛回京主持政府工作。

    苻融送别王猛,躬身请教道:“多年来,承蒙丞相教导,丞相的教诲,我一定终生以奉。现受皇上重托,督关东之事,请问丞相,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则是什么?”

    王猛道:“要国家得到治理,必须得到适当的人才。要想得到适当的人才,必须慎重遴选。要想慎重遴选,必须认真考核。只要官员人选恰当,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苻融拜谢道:“丞相的话虽然简单,但道理至为深刻!”

    王猛抵达首都长安,苻坚亲率文武百官出城郊三十里迎接,再加授王猛都督中外诸军事、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中书监,基本上将国家的要职一脑子都交由王猛一人兼任。

    王猛上表道:“丞相一职责任重大;太子太傅的地位十分尊崇;尚书令统筹全国事务,十分沉重;司隶校尉负责京师的安全,责任巨大;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国家的军队,是国之根本;中书监负责传达陛下的一切旨意。文官武职、政府要枢、皇家命令都由我一人兼任,管理全国大小名项业务,哪怕是伊尹、姜子牙、萧何这样的贤能大才也不可能胜任,何妨我的能力与先贤们相差甚远,请陛下收回成命。”

    苻坚下诏道:“朕正要扫六合一统天下,除了你,找不到第二个可以依靠的人,你不担任这些职务,就犹如朕不当天子一样,怎么可能呢!”

    次日早朝,苻坚下旨:由王猛主持朝廷,无论国政外交、军事政治全由王猛一人决定,文武百官全体听命。

    王猛得到苻坚的如此信任,自然更加不敢怠懈,日以继夜地工作。

    苻坚在王猛的劝阻下果然没有再外出打猎游乐,但对慕容冲的宠爱却与日俱增,对前燕归降过来的鲜卑贵族和羌族权贵,赏赐更是随心所欲,毫无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