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梧谣
繁体版

第二部分:魏博红雪8生死

    (八)

    慕云听他这么问,赶紧四下闻了闻,疑惑道:“没有,是炭火吗?这些天时而雨时而雪,魏州的炭堆在库里,都受潮了。”

    “哦?难道是我身上的腥气?”殷淑闻了闻自己的袖口,确实身上的白棉袍散发出阵阵甜腥,他不由叹道:“这味道可真熟悉!”

    “师父,我知道安慰你说‘这不是你的错’也没有用,但是如果你不在这里,一万就会变成十万,或者更多。”

    慕云说到这里,看殷淑突然脸色发青,一手按住胸口,竟哇哇的吐了起来。

    慕云还没有见过殷淑这样,吓得脸都青了,连忙过来拍他后背。殷淑这两天本也没吃什么东西,不一时便吐无可吐了。

    慕云先去打水给他涑口洗脸,又用了一炷香的时间才给屋子收拾干净。过了一会,见殷淑的脸色渐渐缓过来了,这才问道:“师父,是酒喝多了吗?”

    “不是,刚刚饮宴,桌子上有碗肉羹,我一时恍惚吃了一口,现在才反应过来。”殷淑整理完毕,又换了一身干净的白衣,半倚在床榻上说道:“云儿,辛苦你了,竟然要你帮我收拾!”

    慕云坐在床边,笑着摇摇头,“这不算什么,以前父亲总是这样,我看母亲给他收拾都看会了。后来行军打仗,母亲不能跟在身边,每次父亲酩酊大醉,都是我给收拾的。”

    殷淑本来阴沉的心又更加沉下去一些,他勉强笑笑,问道:“云儿,这件事了了,你想去哪里?”

    “江南,父亲在时总说边关苦寒,不是大漠黄沙就是沙棘戈壁,他想老了去江南,说那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

    “你现在就可以去啊!放心,陆灵不会伤害我。”

    “我在这世上只剩师父一个亲人,你去哪我就去哪。”

    “那好,等到这边事了,我们一起去,明篱他们也应该到了宣州了。”

    两人说着说着,殷淑便睡过去了。慕云不敢睡在外间,怕陆灵半夜再冲进来给殷淑一刀,于是干脆抱着被褥铺在床脚边躺下。他想起那天演武,陆灵用他并不熟悉的陌刀竟然也能跟自己打个平手,这个人武功深不可测,若是真想伤害殷淑,自己恐怕也抵挡不住,可是为什么殷淑坚持让他跟在自己身边,而陆灵也愿意跟着?想着想着也睡着了。

    相州唐军大营,河西节度使大帐里,郭子仪负着手走来走去,一会摸摸自己的胡子,一会到帐门口叹口气。过了半个时辰,门口护卫终于进来低声道:“到了。”

    不一会儿进帐两人,一个是司戬,一个是萧华。

    萧华见了郭子仪,立马扑通跪倒在地,忍不住大哭,“郭老令公,我对不起魏州十数万军民,请速速发兵救援魏州!”

    “快起来,快起来,你再不回来,我这胡子都要摸掉了。”郭子仪和司戬给他搀扶起来,“文奕,小声点,我这帐里也不安全。深更半夜,不要惊动了‘宣慰使’才好!”

    “郭老令公,魏州怎么办?”萧华虽然降低了音量,但是止不住声音中的哭腔。

    郭子仪拧起他花白的眉毛,无奈道:“恐怕要等圣上旨意,我已经请旨救援,但是我想圣上绝对不会让我去。你身边这位是?”

    “哦,就是他来传话,先是让我修书与你里应外合,我犯下大错后他拿来了这个,让我十日内尽最大努力迁走百姓。”萧华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布袋子递给了郭子仪,继续道:“史思明带人来,我心知必死,结果一个十七八的少年给我带到城墙边,刚要砍我的脑袋,这位壮士又再次出现救了我。”

    郭子仪打开袋子看了看里面金灿灿的东西,点点头道:“我就知道是他!你说一个十七八的少年给你送到城墙边砍头?什么样的少年?”

    “十七八岁,样貌俊朗,身高大约六尺有余,不像胡人,他是跟着史朝义身边的一个白衣谋士一起来的。”

    “哦,是这样!”郭子仪眯起眼睛,又捋一捋胡须,“之前也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年轻武者来给我送了一封他的亲笔信。”

    “信里说什么?”萧华问完之后顿觉有些唐突,马上转口道:“魏州怕是保不住了!史朝义来之前我已经开仓放粮分银,将大部分百姓驱赶至博州或者南下。只是没有得到朝廷的旨意就私自放粮,分了官银。哎,那时候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便豁出去了。”

    “这倒无妨,你不是看到这个袋子才这么做的吗?那小朋友罪状多了,不差再多这一桩。”郭子仪晃了晃手里的袋子,随即严肃的说道:“此次相州之役,还需速战速决,但是今天大帐议事,‘宣慰使’的意思是天寒地冻士兵缺少冬衣,接下来他打算放缓战事,还说我们难过,邺城里的安庆绪更难过。哎,兵将已无斗志,再这样拖下去,恐怕安庆绪突围都能胜了我们这‘九位节度使’。”

    “郭老令公。”旁边的司戬一抱拳:“这袋子正是我带来的,今后我若有重要情报需要告知令公,就在魏相边界据此十五里的龙泉山北峰顶上放一块红石,下面压着锦囊。从今日起每隔五天,请派人查看。”

    “这办法刁钻的很!老夫若是也有消息要告知那个人,也一样放在那红石之下。”郭子仪又拿出随身的一块令牌递给司戬,继续道:“此乃老夫私人令牌,如果有急务不便等到五日红石之约,来人拿着这块令牌便可直接入军营来见我。壮士此去千万小心,敢问如何称呼,请以真名告知。”

    “司空戬。”

    司空戬走后,萧华马上向郭子仪建议刺杀鱼朝恩,说自己一人前去,豁出这一条命换来大家的清净。郭子仪却说,没有鱼朝恩还有狼朝恩狗朝恩,重要的不是这一条命,而是肃宗的忌惮。萧华这才听从郭子仪的安排下去休息。

    第二天夜里郭子仪安排两人陪同萧华离开相州,奔着长安方向去了。萧华随身带着郭子仪的亲笔信,信中他并没有请求撤回鱼朝恩,而是请求肃宗下严旨督促九位节度使限期攻破邺城。郭子仪知道自己是武将,要求撤走监军,那等于威胁皇帝说这只军队只能姓郭不会姓李!但是他相信肃宗心里明白他的意思,能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不是看自己声音够不够大,而是看他愿不愿意醒。

    萧华走后没几天,朝廷的旨意就到了相州,鱼朝恩拿到圣旨后立即召集全体节度使,宣布让崔光远接替萧华为魏州刺史,即日带兵三千赶赴魏州。郭子仪倒吸一口冷气,他深知这个崔光远!

    不到一年前,郭子仪在汲郡跟叛军打的难解难分,向当时还是汴州刺史的崔光远求救。汴州驻军两万,跟魏博隔着黄河遥相呼应。当时郭子仪已是天下兵马副元帅,他的求救令不可不去。于是崔光远派了“一千人马,支援汲郡”,到了也只是帮着郭子仪呐喊助威,弄得郭子仪哭笑不得。

    但是这次,郭子仪想魏州城池坚固,精兵强将,就算这个崔光远再草包,守城应该是没问题吧!只希望他守住一个月,至少等到这边攻破邺城,那么这个连环结就算是有个突破口了。

    没想到史思明几乎可以算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魏州!

    崔光远逃了回来,跪在鱼朝恩面前哭天抢地:“宣慰使明鉴,魏州军民降安禄山太久,人心都不在我大唐了。前任刺史萧华将存粮和库银全部放给刁民,留下一座空城给我!我若不趁夜突围出来,恐怕我带去这三千多人今天就全部殉国了!我几次向郭令公求救,一点回音都没有!”

    鱼朝恩很享受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一个上州刺史,朝廷三品大元,对他说下跪就下跪,这是何等的威风!

    鱼朝恩并未躬身搀扶起崔光远,只是做了个“让他起来”的手势,淡然道:“崔尚书快起来吧。魏州之失责任不在你,咱家与你一同上报圣上,请放心吧!”

    “呵呵,崔尚书可知一年前的睢阳?”还没等崔光远站起来,一旁的李光弼居高临下的看向崔光远,满眼的蔑视。

    睢阳之战,进士出身的书生张巡,用了不到七千人的兵力死守城池十个月,没有让叛军南下一步,直至最后战死。李光弼的意思很明显:你手里固若金汤的魏州,五天就受不了了?

    “李侍中,这不怪崔尚书,情况不同,敌人也不同。”鱼朝恩这才亲手拉起哭哭啼啼的崔光远,继续说道:“各位,腊月将至,将士们的冬衣都还不全,士兵都吃不饱穿不暖还哪有心思打仗,各位节度使就是这么带兵的吗。各自回去先想办法安排好将士过冬,魏州之事咱家自会上报给圣上。”

    郭子仪站在一旁,这还是第一次,他始终一言不发。他知道多说无益,眼下最要紧的是相州的战局,魏州已然是丢了,如果相州这边战局再不打开,下一步倒霉的就是这六十万“缺少冬衣”的将士。

    李光弼不死心,继续追着鱼朝恩道:“宣慰使,现在史思明拿下魏州,已然站稳脚跟,我们必须趁他还没有下一步动作之前动手拿下邺城,他若来救,我们六十万人足以分兵打他,他若不来,我们先取邺城,再取魏州。再耽搁下去,军队全无斗志,恐怕战机尽失。”

    “李侍中,你是听不懂咱家的话吗?史思明的范阳军大部分来至北方,冰天雪地作战都不在话下,现在去打,不是硬碰硬吗?不如就这么围着邺城,安庆绪没有粮了,他还能吃雪不成?到时候不用废一兵一卒就可以拿下邺城。”

    李光弼还要再说什么,被旁边一个比自己还要高大的人拦了下来,这人上前说道:“宣慰使说的是。但是我来至陇右,这种天气作战对我来说如家常便饭,何不让我攻城试试?总这么僵持着,您跟朝廷也不好交代啊。”

    说话的人叫李嗣业,身高接近八尺,他其实是京兆高陵人,但是长得比契丹人李光弼还要威猛一些。常年在安西都护府刀尖舔血,跟随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四处征战,智取小勃律,突袭石国甚至生擒其国王,几乎把大唐西北所有小国都扫平了一遍。他虽然职位品阶低于李光弼,但是年岁更长,资历也更老,所以见到他站出来,李光弼也不好再做声。

    鱼朝恩被李嗣业最后这句话说的有一点点动摇。确实,总这么不动,士兵的刀都要生锈了,这样回去自己也没办法交代,总得意思意思打一下吧。于是他勉强点头,同意李嗣业带一万人马“围攻”邺城。

    虽然人少了点,但是毕竟有希望了。李光弼跟郭子仪一样,也知道鱼朝恩不会让自己去立这种现成的功劳,生气但是也没办法。只有郭子仪暗暗担心,一万人,似乎真的是太少了!所谓困兽犹斗,何况是殊死一搏,安庆绪已经没有活路了,没有活路便没有了后顾之忧!

    乾元元年的腊月已经到了,安庆绪听说史思明已经在魏州称王,赶紧派人送去传国玉玺,表示你不用称王,皇帝我都让给你做。

    史思明如果称帝,安庆绪才彻底没指望了:自古以来没有皇帝救皇帝,只有新皇帝杀旧皇帝。所以史思明没有称帝并且占领了魏州,让他觉得自己还有希望:“史叔叔”马上就要来救自己了。正所谓“一线生机”,邺城的叛军仿佛绝处逢生一般打退了李嗣业一波又一波的猛攻。

    城头拼了命的向下放箭,大石头扔没了就扔小石头,小石头都没有了就扔桌椅板凳,总之为了保命,就算此时让安庆绪给二十万两黄金扔下去砸人他都愿意。

    李嗣业心中焦急拍马上前,立于军前。他本来就是武人出身,冲锋陷阵是家常便饭。他年轻的时候因善使用陌刀名震安西都护府,大家都把他称为“陌刀将”。现在虽然有些上了年纪,但是这身先士卒的脾性始终不改。再说如果拿不下邺城,岂不是在鱼朝恩那里落下口实!

    这时一支冷箭迎面飞过来,李嗣业骑在马上,目标比其他士兵要明显许多,他赶紧闪身,但是箭还是射进了他的左肋下。众人连忙把李嗣业抬回去。

    等到郭子仪赶到李嗣业帐中的时候,他已经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