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天阙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暗流涌动

    大都督府向来与内阁不对付,听了梁国公跳出来找内阁票拟要钱,首辅严藩立刻回道:“国公大人误会老臣意思了,卫所事件前因不明,老臣只是根据宣府递上来折子里阐述事实,并无议罪之意。至于国公大人提到的抚恤补兵之举,本就是都督府的职责范围内,所需银饷应与户部商议,从年初都督府预算中调拨即可,无需再交由内阁票拟。”

    “老匹夫,我卫所儿郎乃是你们内阁下辖宣府监军司所杀,一应抚恤善后所需银饷当然由你们内阁重新票拟给出,凭什么从我们都督府的预算里扣除。”梁国公本就是武人脾气,暴喝道。

    “梁国公,此乃朝廷朝会,不是市井街头,能否慎言。”作为有文化修养的首辅,自然不能像梁国公那样互骂回去。

    看着两位老大人又起争执,大殿开始分阵营闹腾起来。

    元贞帝轻皱眉头,一旁秉印太监常洪一甩手中的鞭子,清脆的响声传遍大殿的各个角落,众人安静下来。

    “好了,一事归一事,国公说的士兵抚恤善后事宜,户部先与都督府拟个条陈上来,一应银饷先从户部出,待事情查实后再商议银饷科目。方才首辅提到卫国公主交由宗人府的意见,诸位可还有其他异议。”元贞帝说道。

    “回禀陛下,鸿胪寺昨日夜间收到敬宣王府差人送过来的一封折子,因为折子上提及的卫国公主相关事宜涉及方才首辅大人所说功过评议,臣请启奏。”鸿胪寺卿吴应物此时出列说道。

    元贞帝一挥袖,说道:“便在朝堂上念吧,捡重要的说。”

    吴应物展开折子,便开始将敬宣王府那位金帐汗国的质子浑邪王的折子念了出来。

    众位大臣听完后,脸色各异,一时间大殿中再起私语之声,原来浑邪王在折子里主要说了四点。

    一是自五年前浑邪王与卫国公主互为质子之后,偶尔通书信帮助对方了解一应风俗民情,时间欲长,两人心心相惜,又因秉持理念相同,故而成为了至交好友。

    二是自今年起,卫国公主与其通信中表示了对蒙哥大汗身体的担忧,忧心一旦蒙哥大汗不虞之后,两国盟约能否持续。彼时左贤王已开始集结士兵,再起战事之心昭然若揭。但因为浑邪王在京为质,无法在金帐王庭做出一应安置。所以拜请卫国公主在金帐王庭与祭祀殿进行相关安排。

    三是前几日蒙哥大汗崩逝后,祭祀殿为防止左贤王举兵异动,故而秘不发丧,安排卫国公主秘密离开金帐王庭将大汗金印交由浑邪王,不料此事走漏风声,卫国公主被左贤王帐下将士追杀。所幸天佑卫国公主,逃出生天,方解此厄。

    四是浑邪王再次重申金帐汗国与大武王朝在民需商贸上高度互补,两国主君有一千个理由把两国关系搞好,却没有一个理由把两国关系搞坏。而后,请示准备于四日后出京与卫国公主在京城外会面,接受金印后,转道居水关回归金帐王庭,待接受汗位后,将与大武王朝永结兄弟之盟。

    “如此说来,卫国公主离开金帐王庭另有隐情,并非有过。”都察院的右都御史说道。

    “何止无过,公主此举为国家社稷再立新功。此等功勋理应由内阁拟旨传诏为妥,不应仅有宗人府予以评议。”国子监的一位教谕说道。

    “巾帼不让须眉,公主实乃我辈士子之楷模矣。”国子监的另一位主事也附和道。

    国子监为大武王朝所有士子儒生的研习修行之所,讲的就是立功立言立德之举,平素最喜此类建功立业之事。虽然在朝中并非实权,但地位超然。此时看着国子监的两位老教授都给予卫国公主如此之高的评价,太子心中大为不悦。

    似乎是察觉到太子心中所想,元贞帝再次开口说道:“太子对此有何评议?”

    太子心中虽然不爽,但依旧挂着淡然的笑意回身对着元贞帝说道:“恭喜父皇,边境再得百年太平。皇妹此番作为,堪比再造乾坤之功。儿臣请旨,着礼部、鸿胪寺、国子监等组成迎接队伍前往上北城恭迎皇妹。待至君临城后,儿臣再率皇室宗亲,朝廷文武于城门外迎接。另对于敬宣王所请之事,蒙哥大汗崩逝,子女奔丧那是人伦常情,且敬宣王继承汗位之事宜早不宜迟,依率照准。”

    元贞帝露出笑容,说道:“太子所言,朕心甚慰。内阁拟旨吧,按太子说的办。”

    次辅徐世阶此时见公主之事完毕,再次出列道:“第二件事,宣府知府胡有为奏请上北城游民苏牧擅杀宣府监军司马江充一事,本应就地格杀。因卫国公主从中回护,故而上奏请示。”

    “此事不可只听宣府一家之言,依据公主所奏,公主正是因为有这位游民苏牧所掩护,才能安然返回上北城,臣以为朝廷应对此侠义之举予以褒奖。”大都督府的一位堂官说道。

    “但他毕竟擅杀朝廷命官,其罪当诛,岂可不纠。”另一位大臣表示反对意见。

    此刻田不语御史再次出列说道:“宣府知府胡有为轻易听信流言蜚语,妄下结论,置使监军司与上北城卫所冲突升级,乃至流血事件发生。胡有为遇事不决,臣请陛下按渎职罪砍了此僚狗头。”

    众位大臣翻了个白眼,有大臣开口说道:“胡有为听闻卫所都尉有通敌之嫌,遣监军司前去查封问罪,乃是按照朝廷法度行事,行为并非有逾规之处,至于后面的卫所事件,当时是由监军司的总管以及司马处置,与其并无多少关联,田御史所参的渎职罪并无实据。”

    “众爱卿所言都有道理,卫所事件是个惨痛的事故,方才对于抚恤善后只已做了安排。至于那位游民苏牧,内阁拟旨的时候,令其随卫国公主一道回京,期间有卫国公主看押。宣府知府行事莽撞,罚俸一年。”元贞帝说道。

    内阁次辅徐世阶应诺,接着说道:“最后一事,雍州布政使上折子称当地今年水患严重,省内多处良田房屋被淹,百姓流离失所,更兼水匪又起。请求朝廷予以赈灾除匪,以保境安民。”

    “雍州水利去年工部以及河道总督府不是刚进行维修吗,不是说固若金汤吗,为何又起水患?”元贞帝声音大了很多。

    水利总督连忙从队列中出来跪下,说道:“臣死罪,雍州水利确实刚刚维修,但没有料到今年雍州雨水百年一遇,连下了一个月的雨,雍州淮河大坝虽然已组织河工多方抢修,但最终还是决堤了。”

    “年年都是这些陈词滥调,大坝年年休,年年决堤,列位臣工,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啊。都察院呢,给朕好好查查,这些年工部以及河道总督府银子都花到哪儿了。”元贞帝将身前的御桌拍的啪啪响。

    左都御史闻言连忙出列应诺。

    “赈灾剿匪之事朝会后,内阁和大都督府,以及都察院跟太子商议吧,尽快起一个方案施行,不用再报送朕了。”元贞帝说完,重新坐回御座上。

    常洪见状,再次甩了一次长鞭,唱道:“散朝!”

    众人再次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元贞帝从建极殿下来后,并未像往常那样直接去紫华殿清修,而是坐着行撵去了尚书房。

    同时让秉笔太监常在传唤绣衣吏指挥使纪希梵入宫。

    绣衣人是高祖皇帝设立一个皇帝专属机构,主要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因其官服绣飞鱼图案,便称之为绣衣人。宣宗时期,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

    至元贞帝登基后,绣衣人机构发展更加完善,其统率的暗卫隐谍遍布世间,各地风闻之事皆出于此,其掌管的诏狱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以至于坊间传言,宁叫御史参灭门,不要绣衣请进门。

    此刻尚书房中,元贞帝看着绣衣人指挥使纪希梵递过来的一份密报。

    “你的意思是,现在并不能鉴别出那位游民苏牧有没有被王之涣夺舍成功?”元贞帝眼中露出疑惑的神情,看着眼前自己最忠实的心腹。

    纪希梵并未穿着绣衣人的制服,而是一身青色常服,面容极其慈祥,头发梳得十分的认真,没有一丝的凌乱。整齐的头发中夹杂的一根根白发清晰可见,有些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似乎在悄悄的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陛下此局中,最关键的就是王之涣会不会出手。只要出手了,便会入了我们的局,老臣并不担心王之涣是否夺舍成功,只要那个孩子进了君临城,我们便可以摘了这个果实。”纪希梵平静的说道。

    元贞帝欣慰一笑,说道:“在这个世界中,朕真的找不到比你更善于布局的人了。”

    纪希梵微笑着回答道:“臣只是布局,陛下才是执棋之人。”

    姑苏城中一江流,名为泸沽湖,自城中自西向东穿行而过,逐渐开阔,经由内江直赴沧海。因泸沽湖风景独特,沿河两岸府邸连憧。

    镜湖下梢幽暗之处,有一府邸隐于层层茂柳之中,与周围府邸相比,却是简陋了很多。

    府前青石地面上遗留的枯叶并没有被清扫出去,府门紧闭,亦不见有人出入,只有府门上那个敬宣王府仍旧熠熠生辉。

    “公主殿下,已经查明潮阳帮的背后之人确实是太守府的袁青啸,洛大人那边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是否现在出城?”王府大厅中,有一身穿飞龙服的绣衣人对着云素公主说道。

    “潮阳帮的帮众已经都去了内江口那边,现在便是我们查封太守府最好的机会!”云素公主一身戎装,将手中的一张信笺折起来后说道。

    “通知所有人,按照计划动手!”元素公主面色沉静的说道。

    “诺!”

    那名身穿飞龙服的绣衣人指挥使领命行礼后急急向外面跑去。

    与此同时,建章殿中,天后娘娘凭栏看着远方。

    “杀了!”她轻轻的说道,像是传达某种命令,又像是自语某种期望。

    忽然,几名披着黑色大氅的官员从长平街的牌坊下鱼贯而出,身后则是涌现更多的持刀兵士。

    这些人很快就围聚在长平街乙七号的铺子面前,一旁写着油字的铺旗无风自动。

    为首一人用气机感应了一遍前面庭院里的动静后,抬起右手狠狠挥下。

    那人抬起右手的时候,大氅里面显现出飞龙服的一角,此人竟是绣衣司的一名指挥使。

    身后的绣衣人在看到指挥使给出的信号后,拔出腰间的横刀,向着那府院冲去。。

    巨大的响声惊醒周围尚在梦中的邻居,甚至隔壁铺子的围墙上瓦片也被掀起不少。

    “哪个天杀的走夜路不长眼睛,弄坏了我的铺子!”一声刺耳的喊声从隔壁铺子中传来,一名围着油裙,手拿掸子的妇人冲了出来,很快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慑。

    指挥使旁边的一边官员恶狠狠的说道:“清天监办案,闲杂人等速避。”

    那名妇人顾不上捡起掉在地上的掸子,赶紧回到铺子将门紧紧关闭。抬起右手狠狠挥下。

    伴随着阵阵刀兵之声相撞的响声,不断有人倒下。

    厮杀声不知持续多久,终于归于宁静。

    “禀告公主殿下,太守府一共一百二十一人已尽数伏诛!”

    “禀告公主殿下,已搜得太守府与突厥左贤王勾连的信件在此。”一名绣衣人从府院的宗祠里翻出一个匣子。

    云素公主持剑立于一匹军马之上,在听到自己满意的消息后,双腿一夹马肚,沉声说道:“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