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任侠踏上征途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分权

    武阳城内,近几日的压抑气氛一扫而空,军营中帐,一片欢笑之声不绝于耳。

    就连县令左丰也挺着个大肚子,晃晃悠悠的来到了中帐,来为谢均庆贺。

    “哎呀,本县令从前就听说,我们县内有一个少年英雄,前些日还剿灭一伙牛牢贼,今日得以相见,可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县令过奖了,报国杀敌,乃我楚国男儿之职责,在下未力寸功而身居高位,自然惶恐。”

    谢均举起酒杯遥祝左丰一下,谦虚的笑了笑。

    “诶,谢队长,少年人是该谦虚内敛一点,但不要过分自谦,谢队长单枪匹马杀入敌阵,营救赵县县尉,阵斩羌胡先锋官。这等功绩,等战事结束,本官定然上报朝廷,向朝廷保举谢队长这等英才。”

    左丰假装摆出不满的脸色,继而又喜笑颜开的说道。

    他现在可得握住这颗稻草,今天听手下奴才来报羌人来袭的时候,吓得左丰差点钻桌子下面去,当他战战兢兢,准备逃跑的时候,又听到来报,城门大开,一小将带着五个随从前去接应来人。

    左丰当即准备破口大骂,城门大开,万一羌人主力来袭,那还不是自寻死路?

    还没等他急忙爬上马车准备逃出城去,就又听见下人来报,那小将勇猛无比,一个人凿穿了整个敌阵,斩杀大半羌胡,阵斩了羌胡的先锋官,把余下的羌胡惊走。

    左丰当时震惊无比,攥着小人的衣领大声质问道:“果真如此?我县中还有如此猛将?”

    小人忙不迭的点头道:“确实如此啊大人,小人亲眼所见,那小将手持一杆长枪,冲入羌胡中就是唰唰几下,那羌胡中没有一人是他一合之敌。”

    当即左丰就决定赶往军营,一定要亲自拉拢这个猛将,说不定自己以后的身家性命全在他身上了。

    酒宴上,军中有头有脸的几名人物一个个推杯换盏,喝的不亦乐乎,如今大战在即,军中禁酒,他们抓住这难得的一次机会喝了个痛快。

    而申屠坚和谢均的面色却有点不太好,毕竟今天羌人刚刚退走,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次折返,如此这般放浪,岂不是自缚手脚?

    想到这里,看众将喝的也差不多尽兴了,于是申屠坚站起身来,说道:“县令大人,如今羌胡兵锋扫荡,县城上不安稳,要不今天的庆功宴就先到这里?”

    左丰左手正拿着羊排朵颐着,闻言一愣,又看向酒席之中众人的模样,也意识到孰轻孰重,于是放下羊排,在申屠坚的搀扶下勉强起身,喘着粗气道:“既然如此,本官就不多叨扰申屠县尉军中之事了,本官会稳坐县衙之中,静候县尉捷报。”

    目送着左丰一步一颤的走出军帐,费力的登上马车,申屠坚忍不住唏嘘了一句:“危机面前,哪怕是一毛不拔的左县令,也舍得放开手脚啊。”

    谢均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随后丢在桌子上,附和道:“那看来左县令还不算吝啬,至少还没死攥着银钱权势不放。”

    “哈哈,他是郡城中大人物的后代,只要活下来,一切失去的都会回来的。”

    “禀县尉大人,赵县的人,醒了。”

    “哦?”申屠坚听见小兵的报告,和谢均对视一眼,一起快步向营帐中走去。

    伤兵营中,守城战以来的第一个客人,高思宠缓缓睁开沉重的眼皮,盯着陌生的棚顶,脑子中转了好一阵才想起来自己身在何处。

    撑着酸胀的手臂缓缓坐起身来,正好看见申屠坚和谢均掀开帐门走了进来。

    看到谢均的那一刻,高思宠眼前一亮,挣扎着就要下床。

    “兄弟救命之恩,高某没齿难忘,以后但凭兄弟一句话,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谢均赶忙将高思宠扶起身来:“高县尉,大敌当前,你我皆同袍,何出此言。”

    将高思宠搀着坐到床上,谢均向高思宠介绍道:“高县尉,这位是我们武阳县的申屠县尉。”

    高思宠连忙又一拱手,对申屠坚感激道:“谢谢申屠校尉打开城门相救,不然高某今日定然死于羌人手下。”

    申屠坚连忙道:“高县尉勇猛过人,区区羌胡而已,待到高县尉养好伤势,申屠定然出本县之兵,剿灭羌胡。”

    “说起来,高县尉,难道,赵县也?”

    申屠坚试探的问道,毕竟军情紧急。

    高思宠有些痛苦的闭上眼,再睁眼,一双虎目已经有点点晶莹。

    “自从上次牛牢贼作乱之后,我就感觉到危机感,两天前,我正在县中操练兵士,突然小吏来报,城墙外有羌胡斥候在巡视地形,我登上城墙后,那羌胡斥候还在大摇大摆的绘制地形图。

    于是我趁他们不注意,拍马冲出城去,斩了那些斥候,可惜当时我并不知道羌胡大举来犯,只当是小股的羌胡袭扰,按照惯例向郡城禀报,点燃烽火。

    可谁知道,第二天天刚刚亮,就有足足一千人的羌骑包围了赵县,而我派出去的信使也被他们砍了头,丢在了城墙下。”

    说到这里,高思宠轻轻拭了下眼角,继续说道。

    “可惜赵县城墙低矮,兵士们训练时间又短,只不过片刻便抵挡不住他们的进攻,情急之下,我也顾不得其他,将关县长缚于身前,率领十几个亲随冲出城门。

    谁料羌胡进退有据,我刚杀将出来,又寻不得弟兄,只好重新杀进去,寻了弟兄,带领他们再冲了出来,向着武阳县的地方来。

    可谁知道,他们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一刻,就连明公也...”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知己的死亡和手足的凋零,让这位八尺男儿忍不住流下泪水来。

    谢均拍拍高思宠的后背,以示安慰,随后道:“高县尉,你先安心养伤,等到战事平定了再说。”

    高思宠止住泪水,摇了摇头道:“高某并不是什么县尉,只是明公抬爱,领了个县尉的头衔罢了。如今赵县已毁,高某也没了牵挂。

    只求申屠县尉收留,能让高某再次上阵杀敌,报此血海深仇!”

    申屠坚闻言大喜,他此行来的目的就是将高思宠收入麾下,如今这等猛将亲自提出要求,自己岂能不答应?

    只是申屠坚突然有些尴尬住了。

    目前手里的职位,军侯吧?高思宠对本县兵士也不熟悉,到时候难免指挥出错。再低一点的屯长也都是军侯的亲信,动一个都能引起不满。

    再低一点,又怕引起这位猛将的不满。

    申屠坚略一思索,心中有了一些规划,只是不知道高思宠能否答应。

    “高兄弟,在下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道高兄弟愿意否。”

    “申屠校尉但说无妨!”

    “好,那我就说了。”申屠坚一抚手说道:“在下一直以来都设想过,采用精锐组建一个精锐营,作为最锋利的箭头,当战事焦灼的时候便直刺敌人薄弱处,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可惜麾下并没有将才能担此大任。

    但今时不同往日,谢兄弟和高兄弟都是当时罕见的猛将,所以我打算今日启用精锐营,谢均担任营长,高兄弟为副营长,共统率一百精锐,每战必先,克敌制胜!”

    高思宠全然不在乎什么身份地位,只要能让他上阵,哪怕是当一小兵他都可以,如今申屠坚的计划,整合他心。

    “多谢申屠校尉抬爱,高某必当竭尽所能!”

    三人寒暄了一阵,谢均和申屠坚也不打扰高思宠的兄弟,毕竟他脱力昏迷,如今刚刚苏醒,还需要静养一会。

    从帐中推出来,乘着星夜,谢均忍不住问道:“申屠老哥,你这又是哪来的想法,组建精锐营?那些军侯能愿意吗?”

    申屠坚虽然比他们官大一级,但手下无实权,最近还是有了左丰的支持才能大刀阔斧的传令。

    这些军侯在军里这么多年,根深蒂固,表面上卖你个面子,真要从他们手下抽走精锐,还不给你使绊子?

    申屠坚呵呵冷笑一声:“乱世当用重典,大敌当前,谁要是敢有异议,我不介意宝剑染血。”

    半晌沉默,谢均也知道,这是申屠坚打造自己的势力最好的机会了,也是绝无仅有的机会。

    不然的话,一旦羌胡退去,申屠坚将再次回归到孤家寡人的局面。

    翌日,天刚蒙蒙亮,露水从守夜兵士的铠甲上缓缓滑落,城墙上的士兵打了个哈欠,看了眼日复一日,永远没有改变的朝阳,又开始了新的,重复的一天。

    城墙下,较场内,六百余名兵士已经队列整齐的站定,三名军侯也顶着惺忪的眼睛站在前列,互相小声地嘀咕着。

    “这又是搞什么事?起这么早让列队?”

    “谁知道呢,县尉难得大权在握,自然得好好操练一下咯。”

    蹬蹬蹬。

    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三人的碎碎念,申屠坚面色坚毅,一步步登上点将台,虎目扫过下面的六百名披坚执锐的兵士,心中豪气顿生。

    大丈夫,不外乎如是!

    “儿郎们!今羌胡大敌来犯,杀我父老,掳我妻女!羌胡的刀,就架在我们脖子上!昨天你们也看见了!

    赵县,已经被羌胡摧毁,赵县的县尉杀敌百人,力有不逮,被迫逃亡。

    为了避免武阳县落入羌胡之手,本将思虑再三,决定组建新营,旗号烈字营!营内设一百精锐,正副营长二人,位比军侯!

    烈字营,其攻如烈火,席卷万里,每战必克。

    今天,将进行一次全军武比选拔,前百名者,可入烈字营,凡入营者,顿顿吃精米,隔三差五有肉吃,月俸....”

    申屠坚抬头望向各个呼吸渐渐加粗的兵士,沉声说道:“月俸一千五百钱!”

    此言一出,下方彻底沸腾了。

    除了翻倍的军饷,还有超高的待遇,让这些苦哈哈的兵兴奋到了极点。

    “下面,由烈字营的营长,谢均,颁布选拔规则!”

    谢均穿着一身黑甲,庄严的走到申屠坚身前,他的身边是同样肃穆的高思宠。

    由于阵前点兵,许多选拔的手段都无法实现。

    “吾标准不高,但有满足三条标准者,皆可入营。”

    “披甲而日中可七十里的,出列!余者散去!”

    下方的士兵听了一怔,随后约么三百多人齐齐向前一步。

    传闻中禁军的选拔标准,是属三甲而日中百里。

    “习马术者,出列!”

    下方众人皆是脸色一暗,哪怕谢均已经将条件放宽到仅仅会骑马就行,而不是马术娴熟的,依然散去了打扮,只留下不到百人。

    “步弓一石,马弓七斗者,出列!”

    三条标准过后,场中仅留下六十二名虎背熊腰的壮汉,各个身姿挺拔,目光炯炯。

    与他们相对比的是,三名脸色阴沉的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