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剑九重关
繁体版

第二十章 看似靠谱

    转眼间,又是半个月。

    陈半鲤坐在桌子前,看着面前摆放的一张泛黄的书页。书页边缘破碎,显然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这应该是从一本医学典籍上撕下来的残页。那本书已经无处可寻,但这页纸却巧到极点的留了下来。

    是的,当真是巧到极点。

    这上面记载了一个案例。一百五十七年前,京都南郊曾发现过一起匪夷所思的案件,死者死前全身焦灼,诡异的是焦痕是从头部和心脏两个地方蔓延开的,死时全身呈橘红色。

    然而,无论多高明的法诀,都要有真气支撑才能使用。诡异的是,死者身上没有任何可疑的真气痕迹。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这是在修真界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一句俗语。

    虽然这句话有文字过多雕琢之嫌,但也不失其严谨性。

    这本典籍将这起案例作为一种没有被发现的病症记录在案,陈半鲤却从这症状中看出了些奇特之处。

    定魂是调和灵魂阴阳的过程。关于灵魂之力,修真界不多的研究有一点是很有名的,有关三百多年前的一场肉体与精神的辩论。

    这场辩论由一位京都学院的学子提出,他认为真气源自精神,此话一出,秉持真气由窍穴而生观点几百年的修真界群起而攻之。但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那名学生的观点,修真界在一段时间里泾渭分明地分成了精神本源和肉身本源派。

    至今这个论题还没有结果,更是随着人族对灵魂研究的避之不及,渐渐地被湮没在了历史的黄沙里,再没有人提起。

    但无论是哪一派,都确定了一件事。

    灵魂的属性,是与真气属性有关的。

    换句话说,阳魂生炽气,阴魂生寒气。阴阳交融,然后合泰,修真者真气方能生生不息。

    可以说,定魂,是修真者从固守自封到拥抱世界的一个关键阶段。

    而这个病例,在陈半鲤翻遍了藏书阁所有的有关典籍后,才从一些边角处得出了一个猜想。

    那个病例,是阳魂失衡而死。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失败案例,不会让发现这件事的陈半鲤纠结犹豫至此。

    首先,那个人死前是定魂境。

    这说明一件事,他在阳魂失衡的情况下成功突破了定魂。不管时间长短,哪怕他突破成功的下一瞬间就变成了一块焦炭。但...他毕竟是成功了。

    其次,一般人不行,不代表他不行。

    他有那神秘功法,还有沧溟护体。先前那漩涡吞噬了沧溟剑凝聚了几百年的精纯剑气,他不信如果自己真的内火焚身,那漩涡还能无声无息。

    这理由或许有些牵强,但陈半鲤不在乎。或者说,他强迫自己不去在乎。

    坐在桌前的少年脸上神色不断变幻。不知过了多久,他发狠似的咬了咬牙,清秀的脸庞竟是显出了一丝狰狞。

    他等不及了。

    筑基后期已经羁累了他太多时间。他想在五年里拿到蓬莱剑,就必须拥有足够的实力,眼下施一白刚在前几天突破了定魂后期,如果还止步不前,他连这些同辈都比不过,何谈其他?

    所以今天,他必须突破!

    他收起病例,起身关好了门窗。确认一切无误后,他从地上抓起几本乱放的典籍,给自己腾出一块空来,随后在光滑地板上盘腿坐下,把沧溟搁置在膝头,身旁摆放了一些丹药。

    闭目,心神内沉。

    见到那片昏暗大海后,他没有向下看,而是向上望去。

    天地初开,一片混沌,氤氲着难以形容的色彩。

    看了一眼后,他不再犹豫。真气沿小册上的路线在体内流转,他的神识分出一些控制真气,大部分再次内沉,就像书院先生们教训人最喜欢说的话“我一眼把你望到底!”一样,向身体更深处看去。

    他的神识如坠深渊,不断向黑暗中蔓延。

    在他的意识里仿佛过了很久,但其实不过片刻后,他感受到了灵魂的存在。

    他的神识在同辈中,哪怕有了功法加持也不过弥补了自己的缺点,只能算寻常。哪怕如此,他都感受到了一种残缺的感觉。

    神识所触的不可见之处,那仿佛天地初开便存在于此的奇异气息是他最本源的东西,是他所爱、所恨、所悲的集合,是只属于他的清塘的十六年的容器。

    但它是残缺的,有损伤的。代表阳魂的炙热有余,而阴柔不足。

    陈半鲤猜想,或许这就是自己过于阳刚威猛的原因。

    不再多想,他的神识落在灵魂上,试图将此处与体内世界以功法之力连接。

    真气运转,流转不息。

    有人说,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看不见我。

    年少的陈半鲤不懂这句话下是何等的心酸悲伤,但他觉得自己已经发现了那种距离。

    明明都存在于自己的体内,却仿佛隔着万里星海。

    这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他的神识游离于灵魂之外,并试图引阳魂之力入体内世界,他能感受到阳魂的炽热,也能感受到灵魂受牵引的拖拽感。他好像分裂成了两个人,一内一外注视着自己。

    传统上的距离定义在这里不适用,这是人体最神秘的领域。那里是星海彼端;那里触手可及。

    他留在体内的神识注视着那片混沌色彩的天空。

    忽然某一刻,那里出现了一个肉眼难见的黑点。那黑点初始时近乎不可见,在某一刻忽然膨胀!

    从微观到无限大,只用了一瞬间。

    无限的光明绽放在整个世界!

    那是星空诞生之时的光明,无限古老,无限神圣!

    不知过了多久。

    光明敛去,天空重现。

    天空已经不复混沌,而是澄碧如最纯净的蓝宝石。

    那片大海也不再昏暗,浪涛涌动如金鳞万片。

    金鳞便是阳光。

    天空上有一轮太阳。

    阳魂之力化作的太阳静静悬挂在碧空中,仿佛已经存在了千万年,向这个世界喷洒着虚幻的无穷的光和热。

    陈半鲤并未因第一步的成功而有任何喜悦的情绪,因为最关键、最危险。让他犹豫不决的从来都不是第一步,而是第二步。

    化阴魂为月。

    关于这第二步,他已经有了一个成型的推论。

    正常情况下,他此时应该按照引阳魂的步骤,引阴魂入体,然后化阴魂为月,牵引阴阳二气,凭借功法令二气交泰互生,从而实现体内的日夜更替,循环不息。

    但他阴魂有缺,便需要一些外力来填补。眼下他能获得的最精纯的阴寒之力,便是沧溟剑的剑气了。所以他预想的下一步,便是引沧溟剑气入体。

    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逻辑,实际上陈半鲤作出的构想在人类几千年的修真历史上都算得上是极其疯狂!

    他此时的知识储备处于一个很奇怪的状态。不为人知的隐秘他所知极多,他知道三百年前提出那个推论的学生如今已位大楚官场青云,他知道蓬莱剑现在就在京都;他的功法举世无二;他的体内世界为三千世界唯一。

    但他不知道正常功法的真气运转路线,不知自己剑心通明,更不知道自己之前表现出的一些东西对所谓普遍认知造成了怎样的冲击。

    筑基中期一剑胜定魂?

    筑基后期一剑春去?

    这都是白数不负责任的填鸭式教学造成的后果。他只管给陈半鲤灌输一些千年灵药,却忘了陈半鲤的消化能力;他应该在第一步就知道的诸多常识,白数也没跟他讲过。这就导致陈半鲤现在就像一个拿着顶级法器的三岁小孩,短短的胳膊随便一挥,就会发生一些所有人都预想不到的事情。

    是的,他认为的慎重思考,实则漏洞百出,不比他五岁时候跳进清塘镇小院后井里捞月亮聪明多少。

    引沧溟填补阴魂之力就是陈半鲤的随意一挥。

    这一挥后,会发生什么?

    异变,就在他将沧溟剑气引入真气路线后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