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施黛拉故事。
沈北率先反应了过来,蹭的一下踢开门冲了进去,惊慌失措的抱过了施黛拉,声音里分明带了颤意:
“黛拉,你别吓哥。”
我看着沈北的表情,心底咯噔一下,就觉得有些惶恐。等着我在施黛拉身前站定的时候,看着施黛拉转过来冲着我笑,我胃里猛然涌起一阵翻天覆地的恶心!
施黛拉仿佛浑然不知疼痛,扬起满是血污的脸,一道长长的伤口从眉间划向耳朵,还在慢慢往外渗出鲜红的血渍。施黛拉冲着杨耀安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在血渍的衬托下显得份外的诡异:
“杨耀安,我们都是一样卑微到骨髓里的人。还有谁比我们更合适?”
然后,施黛拉虚弱的闭上眼睛,瘫软在沈北怀里。沈北双目赤红,盯着施黛拉的的脸,眼底几乎要滴出血来:
“医生!护士!”
沈北撕心裂肺的声音响彻了整个病房。
>>>>>>>>>>>>>>>>>>>>>>>>>>>><<<<<<<<<<<<<<<<<<<<<<<<<<
施黛拉右侧的脸上,缝了四针,留下了一道长约五公分的伤疤。医生说,除非植皮整容,要不然这辈子都下不去。
沈北跟我说这些的时候,一直低着头。沮丧的像是一个走丢了的孩子一样。看的我直心疼。
我没去看施黛拉,到现在我一闭眼都能想起施黛拉满脸血污,露出牙齿冲着我笑的表情。我也没去看杨耀安,因为我不知道我现在该安慰他,还是该冲着他破口大骂。
沈北的神色很沮丧,我想开口劝劝他,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就像当初杨耀安刚出事那会儿,我迫切的想要去安慰他,可一张嘴就变成了那些苍白无力的客套。
沈北坐至我床边,帮我铺着床单。这些时间,老爷子陪着老太太,帮我做这些琐碎事儿的人,就只有沈北。前段时间我妊娠反应,吐的厉害。闻着什么都恶心。沈北见我吃不下东西,急的绕整个市区买我喜欢吃的牛肉粥,还得时不时忍受我的坏脾气。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可沈北丝毫不觉得累,反而乐此不疲,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折腾好。能折腾说明咱儿子在肚子里精神旺盛,以后生出来指定健康着呢。”
我正瞅着沈北出神儿呢,突然看见沈北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大颗大颗的,顺着脸颊掉在刚刚铺好的床单上,砸出一小片水渍。
我慌了神儿,沈北不是矫情的主儿,要不是真难受到了一个点儿,也不会在我面前这么狼狈。
我慌乱扯了纸巾递过去,赶紧开口问道:“怎么回事儿啊你?”
沈北坐至我床边,胳膊撑在膝盖上,双手抱着头,看上去特别的无助:“我觉得我特对不住我妹妹。”
其实我挺不习惯沈北这么称呼施黛拉,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没吱声。
沈北继续自顾自开口说道:“黛拉的妈妈,就是我的小姑,跟那个男人还没结婚就生下了黛拉。又因为我爸的谴责训斥,把黛拉扔在我们家,自己一个人离开了。那个时候我已经七岁了,黛拉五岁。我站在楼梯上,黛拉怯生生的站在门口,偷偷的从玻璃上往外面看。等着她妈妈回来接她。你没看到过,她当时的眼神。期待里带着一丝丝的恐惧。”
我正准备伸手安抚沈北,听着沈北略带伤感的声音,手却停在了半空。
“后来黛拉意识到我小姑再不会回来的时候,她不哭不闹,自个儿站墙角盯着自己的鞋子发呆,一站就是一整个晚上,谁劝都不好使。我小时候也特别混蛋,我下楼毫不客气的跟黛拉说:‘你要不愿意呆就滚蛋。’然后黛拉低着头抽了下鼻子,眼泪就下来了。”
“黛拉从五岁开始寄宿在我家,到十九岁上大学离开。可能是小时候的阴影,加上我爸一直没原谅我小姨,所以对黛拉的态度也不好。所以在我印象里,黛拉打小就不爱多说话,平时在家里都小心翼翼的。她从来不跟我父母顶嘴,记得我们全家人的生日,懂得看我们全家人脸色。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害怕我爸介绍她的时候尴尬,都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上学时候我父母给她生活费,她都特别省着花。我上高中的时候学会抽烟,我爸发现后就苛刻我的零花钱。有一次我实在没钱,可又不愿意跟我爸服软,趴在教室里饿的受不了的时候。黛拉穿着棉白色的连衣裙,从我教室里探着头,看见我冲着我直招手,等我出去的时候,黛拉小脸晒的通红,手里还捏着皱巴巴的几百快钱。”
“我后来才知道,黛拉把她攒下来的还有自己半个月的生活费都给了我。甚至那天回去连公交车费都没有,回到学校就中暑了。我请假回家,看着她小脸苍白的躺床上,还冲着我笑,怯怯的喊我‘哥哥’。我当着黛拉的面儿,狠狠的扇了自己一巴掌。从那以后,我发誓我这辈子都宠着这个妹妹。”
“后来,我一天到晚去黛拉的学校溜达。我每次听着有人喊她‘私生子’,我就跟疯了似的跟人打架。自己伤痕累累还冲着黛拉笑。黛拉边给我擦药水,边哭的跟小孩儿似得。再后来,直到黛拉上高一,都没人敢再欺负她。我高中毕业出国后,国外流行的那些CD,化妆品,衣服。我都寄回给黛拉,黛拉一个星期写一封邮件给我,告诉我,我爸妈最近身体很好,她考试考了年级第一。在出国最开始的那一年,每次想家的时候就会黛拉写给我的一封封邮件。”
“直到黛拉大三暑假的时候,我隐约觉得她哪里不对。她写给我的邮件里,带着些少女的忧伤和窃喜。我打电话给她,再三逼问,她才告诉我,她发现自己喜欢上了一个优秀的男孩子,可那个男孩子的女朋友却是她最好的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