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称帝从被陷害谋反开始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章宫宴(二)

    武则天对于群臣弯腰对自己行礼的姿态很是享受。

    哪怕从高宗李治还在位时便开始享受,这种满足感历经几十年仍不减半分。

    她抬起双手:“众卿家平身!”

    “谢陛下……”又是一阵不整齐的谢礼声过后,朝臣纷纷入座。

    太子妃韦香儿也回到了李显身边。

    太平公主则是坐到了李重润对面。

    武则天端起姜怀倒满葡萄酒的琉璃酒盏,对下方的群臣说道:“此次宴会,乃是庆祝边关大捷,让我们敬魏大总管以及边关将士一杯。”

    “敬魏大总管…”

    “敬诸位将士…”

    “……”

    殿内朝臣、王公纷纷举杯,在武则天的带领下一饮而尽。

    李重润也不例外,并且十分真诚的想敬边关将士一杯。。

    前世作为军人,虽然未能留队,但李重润依旧对戍卫疆土的将士有着天然的好感。

    一饮而尽之后,李重润给自己的酒杯倒满酒。

    如他所料,第二杯酒直指他。

    武则天的声音在殿中回荡:“此次王师能大捷,邵王功不可没,众卿家随朕敬邵王一杯!”

    “敬邵王殿下…”朝臣举杯邀饮。

    “……”

    “敬王兄…”李隆基语气带着豪情。

    当属笑意最浓的莫过于李显:“重润,父王再敬你一杯。”

    李重润深知是因为韩思忠打着自己的名号,才给自己挣来这第二杯酒。

    当然,他认为自己受得起,不过他知晓想要达到收拢人心的效果,就不能抹去这两个多月来,一直为边关战事奔波的夏官、地官以及宰相在此间付出的精力与汗水。

    所以他没有要顺着武则天话中意思,由自己独占鳌头,惹得那些付出了许多精力,过于忧心,导致时常在夜里失眠的大臣心中不快。

    “皇祖母过誉了,这里边少不了皇祖母的安排以及朝中诸公的这两个多月来不辞辛劳的为我大周付出的努力,听闻诸公近来睡觉都没个安生,生怕自己手底下的公事出了差错,影响战局。”

    李重润高举起酒杯:“重润实在不敢居功,这杯酒当敬朝中诸公。”

    闻言的武则天忍不住微垂眼皮,此时心中对李重润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圆滑。

    被李重润说到心坎的莫属由夏官(兵部)侍郎升迁到地官(户部)尚书的七旬老人韦巨源。

    在夏官高层因为遗失边关布防图,尽数被停职在家后,韦巨源便在短时间内肩挑两部,可谓是精疲力尽、心力交瘁。

    在大捷传回后,在回府的轿辇上就已经陷入沉睡,睡足了两天两夜才醒来。

    眼底乌青,胡子与头发已经银白的韦巨源不掩赞赏之情,布满老人斑的双手高举酒杯对李重润回应道:“邵王殿下莫要自谦,若非邵王殿下,我朝的蛀虫还不知何时才能拔除。”

    “重润这孩子就这样,打小就就谦谦有礼。”太平公主毫不掩饰的跟着附和。

    “阿兄厉害!”

    李重茂抬头看向李重润的眼中泛着光芒。

    当然,武三思有些不情愿的也跟着其余朝臣恭维了两句。

    而他更多的心思是打算在宴席上交好新上任的夏官侍郎宗楚客。

    李重润与朝臣举杯邀饮后。

    武则天再度举起酒盏:“边关大捷,众卿担忧之心可安、惊慌不再悬于百姓头顶,此乃朝中诸公之功。”

    说完武则天便在一片恭维声中将杯中葡萄酒一饮而尽。

    放下酒盏后,武则天坐回龙椅,姜怀在一侧跪在着伺候。

    殿中臣子也重新跪坐回酒桌前。

    宴会也正式开始。

    一群袒胸露背,手持红绫的歌姬从偏殿走出,来到殿中献舞。

    更有悦耳的琴声、清灵的笛声、幽深的箜篌声、清澈圆润的云锣声等绵绵不绝的乐器声在殿内回荡。

    朝臣也与身边的同僚好友碰杯对饮,当场吟诗作赋,诗词不断。

    若引得身边同僚皆为之赞叹,便限于武则天。

    在好诗、美酒、佳音下,心情愉悦的武则天自是对作诗之人不吝赏赐。

    给李重润敬酒之人不在少数。

    不过李重润也只是浅抿一口以示回应。

    即便如此,倒也无人说些什么。

    倒是太子李显,笑意未停过的他一杯杯酒下肚,宴席不过进行两刻钟,便已经一脸通红。

    一曲舞尽,上首的武则天提议道:我朝崇尚武艺,不知道何人能献上一番武艺。

    对于这样的提议,殿中群臣不觉意外。

    目光很快便聚集在李多祚身后的李承训身上。

    李承训忍不住心中腹诽:狗屎,这么看老子干嘛!死老头子就是故意拉着老子参加宫宴,让这帮人看老子上去献丑,看猴耍的。

    “看来李校尉是众望所归啊!”对于自己安排露脸的人,武则天对李承训自是了解。

    即便李承训不情愿,武则天已经发话,那也就由不得他拒绝。

    在武则天的允许下,从羽林卫手中接过陌刀,耍了起来。

    李重润对陌刀刀法懂得不多,但也能看出李承训耍得很有章法。

    很快,李承训的表演完毕,收获了响彻明堂的掌声。

    这时,李隆基站起身行礼道:“皇祖母,何不让阿史那咄悉匍看看我大周男儿的风采。”

    莫说朝臣,就连武则天都有些错愕李隆基提的要求。

    因为李多祚与薛思行都在场,武则天仅是略做思索便同意了李隆基的请求。

    吩咐人去将阿史那咄悉匍带到殿中。

    在阿史那咄悉匍被带到明堂时,他身穿囚服,手脚皆被镣铐烤着。

    他没有对武则天行礼,而是不计余力的给李重润拉仇恨,直接对李重润说道:“邵王殿下,多日不见,风采依旧啊!”

    李重润没用正眼看他,端起酒盏喝酒:“托你的福,本王很好。”

    阿史那咄悉匍转而对上首的武则天说道:“大周皇帝,不知是哪位想要挑衅小王。”

    即便受了刑罚,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傲慢。

    “狂妄!”本就因为这些天审讯没有一点进程的恒彦范怒斥道。

    当然,被点燃的不止是他,还有一些参加宴会的将门子弟,李隆基也不例外。

    想要将这名名声响彻草原与大周的阿史那咄悉匍打趴,以此证明自己。

    李承训看着那些往日里与自己鬼混,蠢蠢欲动不知天高地厚的狐朋狗友心中讽刺了一句:打老子都打不赢,还想去惹和老头子打平时的阿史那咄悉匍,我呸。

    旋即,他的目光看向李重润,神色复杂,心中在想要不要趁此机会向李重润学习一下是怎么干趴阿史那咄悉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