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弯弯照九州
繁体版

第39章:刘老二进城记(一)

    “······哥哥,不要来找我”

    “哥哥,好好活着······”

    刘老二猛地从床上坐起,双手擦了擦脸上的泪水。

    从脖子上,拉出一条吊坠——是一只萤火虫的外形。

    这个吊坠是他弟弟唯一留给他的东西。

    “呜呜。为什么?弟弟,为什么你就是不听我的劝,咱们就是个普通人。为什么你非要去学什么武功,要加入什么飞萤。现在你也回不来了。为什么?弟弟。呜呜······”

    刘老二就这样,呆呆的坐在床上。

    捧着那条吊坠,不停的流着泪。

    想起和弟弟的往事,又是哭,又是笑。

    哭够了,笑够了,刘老二擦擦红肿的眼睛,又将飞萤吊坠放入胸前衣服里面。

    起身,走出院子,看着那三亩地即将成熟的西瓜,刘老二嘴里喃喃道:“快了,快了。”

    半个月之后,刘老二拉着最后一车西瓜,上了路。他的目的地是八百里之外的宁川城,宁川城地处南方交通要道。自然也有漕帮的存在。

    刘老二渴了就吃西瓜,饿了也吃西瓜,到了晚上,就寻了僻静的地方,靠在车子上休息。

    赶了六天的路,终于赶到了他路线上的第一座城市泉阳城,这是刘老二生平第一次走入繁华的城市,以前他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离他家二十里之外的小镇上去卖西瓜。

    刘老二看着陌生的城市,眼中充满了怯懦,他已经不小了,知道世道的黑暗,明白利益越大的地方冲突就越大,在这样的地方,不要说管理城市的差爷们,哪怕是三五人一伙的地痞流氓,也是他惹不起的存在。

    刘老二小心的和经过他身边的每个人都隔着距离,生怕惹了事。只是走着走着,可能是他刚才多吃了两口西瓜,有种要拉屎的感觉,刘老二不敢找大人,就拉着车停在一处小巷口,找了个在旁边玩耍的半大小子,承诺帮他照看一下车子,回头就给他一个西瓜吃。

    但是刘老二没想到的是,他回来的时候,车子还在,但是车上那大半车的西瓜却没了踪影。

    刘老二没有绝望,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干粮,嘴里嘟囔了一句,“想让俺回去,休想!”

    刘老二拉着空车,走到一处繁华的集市上,将车子卖给了一个过路的商家,只是被压钱压的厉害,只到手了二十个铜板。就这样刘老二一个人又上了路。

    南方多河道,水运便捷,经济也比北方发达。向南方走的大路,已经被各种往来的牛车马车踩平了,刘老二白天就顺溜的跟在大队的马车车队的后面,晚上就爬上树休息。

    这时候,南方正值雨季,大雨连绵,刘老二在树上休息的时候,被大雨打湿了随身携带的口粮。只是刘老二明白财不露白的道理,没敢在路上晾晒干粮。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干粮就长了绿毛。

    刘老二肚子饿的厉害,心里一横,把干粮上的绿毛一撮,就把干粮往嘴里塞。喃喃着什么“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结果大病倒没得,只是当天肚子就窜了稀,拉肚子拉得严重,好在刘老二家从小就穷,吃了上顿没下顿,没得办法,经常出去找野果子吃,结果被果子害的窜稀的次数不少,所以从邻居大夫那里求了一个最简便的方子,就是把路边随处可见的几种药草收集起来,煲成汤,可以治疗窜稀。

    刘老二趁着路过商队吃饭的时候,从那里借来了锅,把找来的草药下了锅,就这样治好了窜稀。

    刘老二又上了路,就在他饿得要眼冒金星的时候,他来到了他路线上的第二座城市杨城。

    刘老二走在杨城的街道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他的眼中依旧有着不少的怯懦。

    “老板,老板,你这面多少钱一碗呀?”刘老二对着面摊的老板询问道。

    “不贵,不贵,才3个铜板。客官,要来一碗吗?”面摊老板一脸微笑的对刘老二说道。

    “老板,你看这样行不行?少来点面,多给我盛点汤儿。两个铜板,行不行呀?”刘老二对面摊老板商量道。

    “这?”面摊老板一脸为难的说了声。

    “行吧?看你也是个可怜人,两个铜板就两个铜板吧。客官您坐,面马上就到。”

    “好嘞。谢谢老板,谢谢老板。”说着,刘老二就坐下来,等着吃面。

    吃过面后,天已经晚了。

    刘老二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换成了干粮。然后来到杨城南门外的一座破庙里,休息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刘老二就出发了。

    下个目的地就是他的最终目的地宁川城,之所以是这个宁川城,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因为他弟弟临行前曾对他说要来这个宁川城一趟,找漕帮拿些东西,等拿到了东西,就能回到那个小村子里,继续陪着他种瓜、卖瓜。

    现在他弟弟早已过了他们约定的时间,却还没有回来。

    毫无疑问,最有可能的结果便是他永远都回不来了。

    但是,刘老二不相信。他想去这个宁川城里再找找,至于能不能找的到,刘老二没想过。万一找不到又如何,刘老二也没想过。他只是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就这么个念头撑着他走到这里,同样也要继续走下去。

    就这样,刘老二白天赶路,晚上就住在荒郊的破庙里。

    很快,刘老二紧紧巴巴的把最后一点干粮也吃完了。

    干粮吃完了,怎么办?

    要饭呐!

    所幸自大夏定鼎以来,老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户户有余粮。

    只是,刘老二自家在家里呆惯了,这个善口难开呀。

    这个时候,刘老二来到一个村子,正逢村子大会,四面八方的客人来这里做客。

    刘老二看着来来去去的人流在面前经过,有心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给口吃的吧······”刘老二声音小得可怜,除了他之外,没有第二个人能听得到。

    “给口吃的吧······”声音又大了一些,刘老二脑海里浮现出他父亲去世前,对他说的话:“咱们种地的,指望老天爷养着,不丢人。别学那好吃懒做的,最后只能去街上要饭吃。”

    “给口吃的吧·······”刘老二脑海又出现了他弟弟小时候的样子,他的样子越来越清晰可见。

    “嘭”的一声,刘老二倒在了地上,饿晕了过去。

    刘老二恢复意识的时候,天色已经将晚了。

    夕阳泛红的光芒映照下来,璀璨夺目,只是这份美丽与刘老二没有多大的关系。

    万幸的是,刘老二在自己身旁发现了几个铜板和几块玉米面饼——这一定是当地的人发现了饿昏过去的刘老二,把他当成了沿街乞讨的乞丐。

    感谢那些好心人,刘老二捡起一块玉米面饼,顾不得拍去饼子上的灰尘,就往嘴里塞。生硬的面饼咯得刘老二喉咙生痛。

    “至少还有口吃的。”

    刘老二心里想着,边吃边把铜板和面饼一一捡起来,收拾妥当后,再一次开始了自己的跋涉。

    刘老二到达宁川城时已是三天之后了,这三天里,刘老二忍饥挨饿,风餐露宿,万幸总算是到达了目的地。

    宁川城那高高的城楼在刘老二这个乡巴佬眼里,极是宏伟,仿佛与天比肩。

    城门下那来来往往的人流,比之之前泉阳城和杨城更加稠密,刘老二透过城门楼,看到里面那高高的楼栋也比泉阳城和杨城的建筑更高,更豪华。

    此时正有一群人围在城门楼前的告示板上,有识字的人正在念着上面的告示。

    刘老二被身旁来往的人流裹挟着,来到了告示板前。刚好听到一段话,大意是——有鉴于本帮实力更上一层楼,事务扩展,特新招收一百人成为本帮学徒,希望有志之士前来共骧本帮大事。

    刘老二抬头一看,那张招人告示上的名字正是漕帮。

    一个莫名的念头从刘老二脑海里闪过,随后被坚定了下来。

    刘老二一路打听,来到了漕帮在宁川城的驻地。

    此时正有一些人在驻地门前徘徊着,不时就有一个面试的人从门里走出来,然后是下一个来面试的人走进门里面。

    刘老二在门前垫了垫脚,仰着头也没看到那门里面是什么情形。

    许是看外面乱得过分了,从里面走出七八个持刀的大汉,分两边站立在门前。

    那门前的喧闹才算是戛然而止。

    就这样,刘老二将名字报给了外面登记的人,然后就靠在外面的一面墙前休息了起来。

    约莫一炷香时间之后,轮到了刘老二。

    刘老二抬步走入漆着金漆的大门,门内三四丈处是一方大案,案后此时正有两人一坐一站的在那里不停的写写画画。

    听到外面来人,坐着那人一人,头都没抬,吊着官腔儿,高声说道:“来人通名?”

    站着那人见刘老二一副没听懂的样子,不由的说道:“报你的名字!”

    刘老二这才恍然大悟:“贱名姓刘,在家行二,别人都叫我刘老二。”

    “是来做什么的呀?”坐着那人依旧看着手中的文书,大眼都没瞅刘老二一下。

    “不是你们贴得招人文书嘛?我这无意看到了,就来这里瞅瞅,来找口饭吃。大爷,你们这里做工多少钱一个月,管吃住不?”刘老二揣着手,一副乡下人,见识少的样子。

    “那你以前在家里是做什么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