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墙筑起
繁体版

假期

    那个时代的忙年,都要到腊月二十四五才看的见年味。虽然冬天农活不多,可老百姓也在每天的忙活着。因为没有大的经济来源收入。就总是想着办法让生活有些变化。

    毕竟村里有个砖瓦厂,很多人家的农妇就在家编起了草帘,卖给砖瓦厂。每家的稻草干很多。于是大家都自己买了脚踩的打谷机。有的三两户合伙买了台,相互用。这样打出稻谷后,杆子还是齐整的,方便用作其它用途。

    母亲也是每天在厨房的隔壁的小房间里编织着。竖起两根可以依靠在墙上的粗壮的竹竿,中间摆着一块宽的木条板。中间一段一段的刻个凹槽,方便尼龙绳定位。宽木头板和两边的竹竿用粗壮的绳子固定好,不能有摇晃的迹象。一根根尼龙绳缠绕在粗壮且又短的木头上。木头的中间依然刻出很深的凹槽。方便尼龙绳可以安静的缠绕在上面。凹槽刻的越深,可以有越多的尼龙绳缠绕进去。

    刚开始的草帘编织的时候是很不顺手的。稻草干放上木条板上得用手扶着,将两边的尼龙绳相互对调甩着。直至草帘垂下一段后,再放稻草干,就可以很随意的来回甩着尼龙绳了。一般一张草帘上大概有五组到六组的尼龙绳固定着。

    如果想草帘厚实点,可以多放两根稻草编织,想草帘稀薄点,放两根就够了。再相互甩尼龙绳的时候,拉紧些,草帘就会边厚实多。尼龙绳相互拉松散些,草帘就会又薄又稀。每张草帘,都是有固定的长度尺寸的。

    每逢放假期间,母亲就让兮在家帮忙编织草帘。很多时候,兮是抗拒的。母亲也是气急败坏的大声吼叫,甚至拿起棍子作势要抽打。几次看没有效果后,母亲就改变了策略,不打也不骂。规定一天编织多少张。完成任务后,就可以出去玩耍。否则就是不行。或者编织成功多少张,给些小费。

    于是兮再不愿意,也只能妥协。基本上一开始都是很积极的编织着,到后面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一张草帘要花很长的时间才编织成功。后来兮自己就想出了,将草帘编织的稀薄些,这样帘子就可以很快到达了尺寸。这样的偷工减料,最后在卖草帘的时候被收购的人员退掉了。兮也被母亲骂了很长时间。直至兮不敢再这样做为止。

    房间里编织草帘,是有很多的稻草灰。这也是兮不肯编的其中的一个原因。呼吸着,鼻子总是痒痒的,很难受。时间久了之后,鼻孔就都是灰了。拧出来的鼻涕都是带灰的。

    弟弟有的时候也会被母亲叫着编草帘。更多时候,弟弟都是跑很远,不听母亲的。最后母亲只好放弃任由他去了。姐姐们因为都大了,也不是每天待在家里。偶尔的时候也会母亲抓住工作。

    收购草帘是有规定的日子的。一艘大船靠在大河的靠近大堆的岸边。就是兮经常渡来渡去的那条大河。所有有草帘的人家,想办法,将草帘运到停靠大船的地方。采购的回抽检,合格的就会收送到船舱里,不合格的就不要。大概就两到三毛一张。基本是女同志在家编织。

    寒冷的冬天,早晨总是不想起床。母亲有的时候会大声叫醒姐弟们。有的时候随着孩子埋被窝里。

    腊月时间越靠三九四九时间段里,河水都结成了厚厚的冰冻。小孩子们总是想着办法去砸一砸冰块。很多时候是砸不动的。即使那块完整的钻头砸上去,也只是有些裂缝而已。连冻了几天后,冰块就更厚实了。胆大的孩子和大人,就会从河面上滑过。兮的姐弟们是不敢在结冰的湖面上走动的。父母亲也不准这样的事情发生。

    有的小孩子会在沟河里踩冰冻掉进严寒的水里也是经常有的事情。被兮的姐弟们听到后,更不敢随意入冰里。

    村里家家户户早两年前就装了自来水。冬天用自来水就会边的频繁。河水都被冰封着。冬天安装在室外的自来水也是经常被冻着的。

    基本上每户人家家里都会放着一个大水缸,存着水备用。一般到中午时分的时候,兮会拿着开水壶倒些开水在自来水龙头上。过会儿,就能放出自来水了。这样做也会有个弊端。用不了多久,水龙头就会坏掉。父亲只能重新安装个新的。

    有的人家想出了办法,在水龙头上面绑厚实点的稻草,外层用塑料透明薄膜,用绳子绑好。这样气温升高些的时候,也是可以放出自来水的。有的人家用一层一层的旧衣服绑在上面。效果虽差些。依然还是可以用的。这样就可节省一笔购买自来水龙头的费用了。

    冬天坐在灶膛里烧火是最适意的事情。烤着暖暖的灶火。浑身暖洋洋的。这个冬天,也许是兮衣服穿的薄了些。也许是自己没有太注意。突然左手就生了个冻疮。是一下子就有的,没过几天冻疮变的肿胀,后来直接破开了。流出了脓水,很是瘆人,很疼。母亲看见了,就对姐姐们大喊,不准再让兮手进冷水。姐姐们也是无语。

    有了这次变故后,以后的每年冬天,兮都会很注意这只生过冻疮的手,也确实没有再次肿胀破裂过。每次那个位置,发痒的时候,兮就用曾经学校里老师教的相互摩擦法。几天后,那个红块状就会消失。衣服自然也要穿厚实点。

    冬季都是白天时间短,夜晚时间长。这一下就年忙了。巷子里,马路上到处飘着,猪油炸着肉丸子的香味。总是让人情不自禁的流着馋人的口水。

    年忙也是个辛苦的活计。天冷,肉一片片切好,用刀一刀刀的剁着,斩碎猪肉。这个是大的工程。家乡的特色就是过年必炸猪肉圆,青鱼圆。肉都用刀一刀一刀剁碎出来的。这样的工程很多时候是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直到后来有了小型的人工摇的绞肉机,才结束着单调枯燥而又烦人的事情。一开始是村里专给红事白事烧饭的大厨拥有的,很多人家都是相互借用着的。所以就出现了,没些日子,大厨家的绞肉机就坏了。后来大厨就说坏了,不外借。变成了几家合伙自己购买。再到后来有的人家直接自己买。基本不外借。只能邻近的邻居相互借用。

    蒸包子也是每家每户必做的食物。和面,揉面是个技术+力气的活,这部分工作都是父亲完成的。父亲很喜欢吃干面饼,每次包子忙结束,父亲会摊很多的发酵过的干面病。等病冷透了,直接切成小块,放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到了春天后,早晨起来可以加鸡蛋直接煮着吃,也是很美味的。

    父亲的发酵技术不太好,总是发出黄黄的面。有些涩涩的。那个时候没有直接的发酵粉。都是用碱兑些水泡开,在放些以前发酵好的面留下的些许面,做饼酵。最后一起和着面一起揉。过个一夜后,看看面是否膨胀。效果不好的话,就再加些里面,揉面,再等。直至面发出来。

    面食这款,真不是父亲的特长。母亲也不会。不过一直吃这样的包子,面饼,兮也不觉得有哪里不好的。都好吃。每次包子蒸出来,兮都要吃上好几个,才满足。包子馅一般也就是萝卜加些猪肉,放些调料就行。有的时候改成青菜加猪肉。基本是萝卜配猪肉。冬天青菜都冻焉了,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