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土五千年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朝堂

    就在余准尾行陆书瑶时,大虞洛京,虞帝闵素霄正式登堂上朝。

    上朝地点是在“圣垂殿”,取圣人垂怜之意,事实上七国所有上朝议事之所全部都叫“圣垂殿”,毕竟开国皇帝都是圣人弟子,地位平等嘛。

    闵素霄登基已经五个月了,前三个月除了为先帝守孝以外,只发布了一道谕令,就是圣境试炼。

    朝堂众臣对此颇有些议论,但是碍于此乃新帝第一份谕令,重臣不想将事情闹得不可开交,还是将谕令昭告大虞境内,少量持激烈反对的人,或贬或调,一时间朝堂上反对之声渐消。

    虽然不反对,但是对待具体细节上的事情群臣还是要商议一番的。

    比如规模是否可以消减一些,加大一些繁荣郡县的名额比例,减少偏远地区的的学员参与人数,理由自然是繁华的地方天才多、修为高,若是有实力却被初选刷掉,岂不是寒了贤才之心。

    偏远地方的学员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有实力的自然可以入选试炼,没实力的何须浪费名额呢?

    还有以圣境之中哪些秘境试炼,也是有说法的,两大道宫中有几乎全部秘境的资料,哪些难、哪些易,哪些能拉开差距,其中是有许多文章可以做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不仅仅说说而已。

    朝堂之上遍是红紫、锦绣华服,诸臣气度非凡,面色整肃,为君为国之心昭然显于脸上,令人心生叹服!

    “陛下升朝,诸臣见礼!”

    一道清朗的声音传来,乃虞帝的贴身太监赵从尊。

    群臣弯腰行礼,祝词:“陛下长修嘉福,耀于万古。”

    虞帝轻抬右手,“众卿平身。”嗓音浑厚有力。

    待诸臣入座之后,赵从尊开口道,“诸臣议事。”然后双手下垂立于丹陛之下。

    修部从五品主事起身,趋步走到殿中,作揖行礼之后朗声道,“臣,修部主事李南齐谨奏陛下,前陛下所颁谕令,大虞每县五百学员出试,臣以为不妥!”

    “何处不妥?谕令已下,尔莫非要朕食言乎?”

    “臣万万不敢有此意,只是我大虞国土雄阔乃是七国之首,有三千三百六十县,再加上两大道宫,实则参与者达一百六十八万之巨,经修部与户部两部核算,仅仅前期选拔需要耗金六百余万,后续之费亦不下此数,且地方还要挪用开春划拨各道院之用,会延误大虞各地道院修行。”

    这时户部主事也站了出来,手持奏折,双手举过头顶来到李南齐身边,赵从尊接了过去,双手交呈虞帝。

    接过奏折闵素霄打开快速浏览了一边,放置于案上,说道,“卿言何意,便是耗费大了些,我大虞亦不至于拿不出来吧?”

    户部主事章丘回道,“陛下,目前国库存银六千一百万两,存金九百万两,然则秋税还需四个月才能入库,中间还有边军饷银、器具、丹药、符箓,共计须四千万两。今春有十六郡抱灾,赈济各郡需九百二十余万两,大行皇帝陵寝修缮,需五百万,还有京中官员俸禄也需一百六十万。”

    章丘说完后,伏地行跪礼,抬头之后竟然泪流满面,“陛下,国库真的撑不起如此规模的圣境试炼,臣万不敢让陛下失信于天下,故此请陛下减小规模。”

    虞帝对此不置可否,问道,“诸卿,可还有议?”

    鸿胪寺卿欧阳靖出列,答道,“陛下,谕令颁布以后,鸿胪寺便差人给燕、凉、汉、明四国发出邀请前来观礼,如今国书都已经发出,岂能此时更改,此举必受天下嘲笑,我大虞乃是天下第一之国,怎能失信于天下。”

    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户部尚书,冷哼一声,又说道,“陛下,臣弹劾户部欺君,谕令颁布之时他们不说国库之事,颁布之后却以此为由,此举是内让陛下失信于大虞诸多道院之学子,外让天下耻笑我大虞。”

    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臣恳请彻查户部,看看到底是谁在欺君。”

    户部尚书听到欧阳靖的弹劾后就起身待参,待欧阳靖说完后,他才上前对虞帝行礼,“陛下,臣杜元凯请自辩!”

    “准”。

    “陛下颁布谕令之时,户部尚存合银两亿四千万两,即使去掉试炼花费尚能支撑朝廷运转,然则太皇太后以先帝遗诏,发赐各地藩王合银九千万两…”

    虞帝拳头骤然一紧,眼神闪过一缕寒光,语气平和问道,“这么大的赏赐,几乎是国库的五成,缘何没有报朕,杜尚书。”

    “太皇太后有言,此乃先帝遗爱于宗室,为陛下之福,先帝遗诏亦为帝命,不可违抗。”

    杜元凯低声道。

    “是各地宗室全都有吗?怎么分配的呢?”虞帝笑问。

    杜元凯声音微微颤抖,“是以帝室血缘之远近来分的。”

    “哦”,虞帝点点头,“原来如此啊,此事甚是有理啊!”

    看着左丞相胡庸问道,“此事左丞相可知啊?”

    胡庸起身答道,“臣知道,库银出库文书报于老臣之处,依帝命、行相权,老臣之职也!”

    鸿胪寺卿欧阳靖,说道,“胡丞相,此事为何不报之陛下,怎能擅自…”

    未等其说完,工部尚书金参便打断其语,“欧阳寺卿,依据朝廷之法,只要有帝命,左丞有权处置,何谈擅自?”

    胡庸则是对虞帝行大礼说道,“太皇太后告知老臣,因先帝大行之事,陛下日益憔悴,嘱咐臣要为君分忧。老臣受累一些乃是本份,只是能期盼陛下保重身体,如此老臣若能得圣人庇佑得以升仙面见先帝,则无憾矣!”

    刑部尚书袁文以及金吾卫大将军白朝坤也是立即起身,与工部尚书一起行礼道,“左丞相四朝元老、大虞柱石,今臣贤君和,实乃我大虞之幸啊!”

    陆陆续续又走出多半的朝臣,齐声道,“恭贺陛下,臣贤君和,大虞之幸!”

    还有部分朝中重臣,如修部尚书杨祜、兵部尚书刘骥以及羽林军大将军韩拓并未起身。

    杨祜一副超然姿态,神情无喜无悲,刘骥和韩拓则是一脸愤慨地看着胡庸。

    虞帝也是轻松一笑说道,“朕岂不知左丞相乃是贤臣,自入朝担任六品起居郎一来,近两百载,到朕这里已侍大虞四代皇帝,劳苦功高何人能及,也希望左丞相能再辅佐朕两百年!”

    胡庸拱手道,“陛下,老臣寿已近两百五十载,终究是未踏入七境,两百载实在无法,不过二三十年臣还是可以辅佐陛下的!”

    虞帝微笑说道,“如此最好!”

    复又问道,“左丞相,此次试炼之事,卿可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