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请呼叫1980
繁体版

第14章:争取学习名额(上)

    宁都巷里,林海升的住所日渐热闹了起来,柳红梅拉着林日升一天三趟地往屋里跑,又是给两个孩子送衣服裤子,又是给家里带各种小吃零食、蔬菜水果。

    林海升私下也问过大哥想要他帮什么忙,林日升不说,柳红梅竟然也不说,他也懒怠再管。

    今日,印刷厂得了消息,负责管理人事的找到林海升。

    “小林同志,鉴于上面的要求呢,厂里现在给你批假,过几日可能会有相应的人事调动,你在家听信儿。”

    林海升坐在办公室里,心想这徐编辑的办事效率还真快。

    “主任,能不能透露一下,到底是什么人事变动啊?是调哪儿去?”

    人事主任一把年纪,笑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菊花,眼角的皱纹热烈绽开:

    “你这话问我,我问谁去?不过听说是有把你往编辑部里转的意思,你不是写了那本小说么?”人事主任端着搪瓷杯喝了口水,凑近了点儿,问道:

    “你那小说我也看了,别说,写的还真行,我老伴以前喜欢看张爱玲的书,写沈世钧那家的,叫什么来着?我记不大住,她现在也看你的。”

    “我就想问问,你是真懂看病啊?还是找人取取经,随便瞎写写的?”

    林海升怪不好意思的,但听到后面一句,便有点儿职业病犯了,正色起来:“您是有什么毛病犯了么?我虽然不是特别懂,却也真会一点。”

    “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我这腿,二十年前咱们不闹生产么?我赶牛车,从上头摔下来,摔了个骨折。年轻时候是没什么事儿,如今一到秋冬晚上就犯疼。”

    林海升一听,就知道这是老年人常犯的风湿关节病,全称为膝关节退变关节炎,俗称也叫“老寒腿”,在年龄偏大的患者中十分常见。

    “您这叫关节炎,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病,秋冬下雨的时候,或者在潮湿环境里,就容易犯病。”

    “不过由于您年轻时候受了损伤,要是骨骼没保养好,犯病的时候酸痛感会更重,发作起来就像针扎似的,严重的连床也下不了。”

    人事主任听了,果然和自己犯病时的感受基本一致,心里便更对林海升高看一层:

    “是啊!但年轻的时候怎么保养?也没法子。小林同志,你说我这怎么办才好?”

    林海升说道:“首先您得明白,治疗关节炎不是一蹴而就的,得循序渐进,说一下子能治好的要么为骗钱,要么就是忽悠您买药的,这点您要牢记;

    像您这种症状,疗效最好的是针灸,尤其是艾灸,例如艾条灸,温针灸等方法都有用;

    要是您身边没有会针灸的人,您就自制一个五子散做成的中药包,每日热敷,药方子我报给您。”

    人事主任倏然一惊:“五石散?!那不是毒……毒?”

    林海升大笑起来:“是五子散,不是五石散。是用60g紫苏子,60g白芥子,60g菟丝子,60g莱菔子,60g吴茱萸,混合上粗海盐封在布包里,加热以后敷在您的膝关节上,早晚一次,每次20分钟最好。”

    主任赶忙拿着纸笔记下。

    林海升思索了一会儿,又补充道:“至于平时吃东西,您要是有条件,可以吃点田七煲骨头汤,田七性属温平,但您上了年纪,容易过燥,不能吃多了。

    山药、陈皮、薏米、扁豆,这些祛湿的东西可以泡水吃,也可以煲汤吃,祛湿最好。

    还有就是注意锻炼,冬泳或者夏泳是最好的,可以有效改善局部肌肉僵硬,对膝关节还是零负荷。不过您得注意水温,量力而行。”

    老主任一边记,心里一边吃惊,嘴上径直问道:“小林,你怎么懂这么多中医学知识的?我记得你没怎么上过学,是不是跟了什么老师傅?”

    林海升没答,只是笑道:“您就照着方子做,虽然不能立即见效,但日久天长必定有改善,要是不行,您就来找我。”

    老主任笑着摇头:“你这小子,就会藏拙!”

    嘴上虽这么说,人事主任心里却暗暗打定主意,要是林海升真有这本事,怎么也得给他宣传宣传。

    这小林同志,平素一声不吭,净就吃些暗亏!

    ……

    出了印刷厂,林海升坐电车到车行,花130元购买了一辆二八大杠的凤凰牌自行车。

    上牌照,打钢印,一系列流程走完,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到手的感觉,丝毫不亚于在2024年买了一辆价值几十来万的私家座驾。

    这辆自行车,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更是对自己的一种犒劳。

    “叮铃~”

    清脆的车铃声在夏末初秋的大街上响起,林海升骑车行驶过林荫街道,脑子里却想起了唐编辑临走前,给他留下的那封读者来信。

    “王晓波……”

    1980年,王晓波还在人民大学就读贸易经济商品学专业,并在今年才发布他的一篇处女作。

    这回信要怎么写呢?

    另一条街道上,两个女同志挽着手臂走到一起。

    一个长相可爱,戴着一顶酷似斗笠的遮阳帽,一只手捧着一本杂志,另一只手捏着一块冻米糖,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着,发出好听的“咯吱咯吱”的声音;

    另一个则是沈心媛,闲庭信步地走着,一面询问道:

    “璐璐,月末就得去市文化宫学习吗?”

    姜璐轻轻点了一下头,要不是看得仔细,仿佛她的下颚只是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

    她的目光聚焦在手里的杂志上,全副思绪都沉浸在这一期连载的《急诊故事》上。

    姜璐慢慢把手里的冻米糖吃完了,眼睛里荡漾着一种欢快而满足的喜悦。

    “可能中旬就要去,去了之后,我要回上影厂报道……”

    反射弧有点长,但沈心媛似乎习惯了。

    她正要说什么,却见一辆自行车从路边飞驰而来。

    “海升哥!”

    从事编剧行业的姜璐神思敏捷,虽然她不怎么说话,就连在沈心媛面前也总是保持安静,但她洞察情绪的能力非常卓越。

    热情而欢乐的口吻,她很久没从沈大小姐的口中听到了。

    也是因此,她慢慢抬起头,第一次看见意气风发的林海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