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请呼叫1980
繁体版

第5章:第一个读者

    “郑老哥,你是不知道,我这个女儿啊,是全然没有一点继承家业的心思,更是没什么从商的天赋。”

    “她小的时候,我也强逼着她学这学那,也不成想这丫头唯独对做医生感兴趣。我老来得女,就这么一个女儿,也只能随她的便了。”

    宁都巷街道办,参与归乡投资项目的沈国海坐在街道办郑主任的办公室里,无可奈何地笑谈着家常琐事:

    “她今年20岁,说什么都要进医院做个女医生,可她自个儿又不是那块料。”

    “本来我还想在当地寻摸个有才干、有头脑的有志青年,看看能不能撮合撮合,最好是家境也不太差。”

    “不过自从出了前天晚上的意外,我倒是想开了。”

    老郑主任手里握着一只泡开了茶叶的搪瓷杯,一面听这个老熟人细讲,一面也笑:“儿女的事儿,都有自己的造化,你着急上火忙活半天,他们自己不乐意,到底也白搭。”

    沈国海跟着笑叹,又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稍向前倾了倾身子:“郑老哥,那位见义勇为的男同志,有消息了没?”

    老郑主任举杯喝了一口茶,说道:“倒是有点儿眉目了。”

    他没把林海升的信息透露给沈国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年头的英雄不好当。

    就拿去年下属县里的一件事例来说,石灰厂里一位男同志夜里见义勇为,相救了一个被小混混沿街打劫的15岁少女。

    这本是好事儿一桩,谁承想这受害者的父母临了反咬一口,说是见义勇为的男同志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并要求赔偿。

    不然为什么要救他们女儿?

    老郑主任在街道办干了几十年,各色人各样事见得实在太多,而林海升脑子木讷,嘴巴又笨,他不得不替这傻小子留个心眼。

    即便他与沈国海是同乡熟人,但十几年未见,谁知道肚子里又是一副什么颜色的心肠?

    何况这件事,当场并没有第三方目击证人,也就是说缺乏为林海升证明的实质性证据。

    沈国海是个何等精明的人,一听老郑的口气,便觉察出几分不同,因笑道:

    “郑老哥,我听那丫头说了,当晚除了那几个小混混和她俩,也就没别人了,这事儿你们办起来就有了难度。”

    不等老郑主任回寰,沈国海又笑道:

    “我跟你说啊,别把这事儿当大事办了,咱不能因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也不能为着细枝末节耽误了市里的大事。”

    “这人呢,我私心也是想要感谢的,若能找便找,若不能啊,咱们就静悄悄的翻篇儿,对大伙也都好。”

    ……

    当一个人陷入流畅的头脑风暴中时,脑子里的多巴胺就会加速分泌,所产生的生理现象通常表现为面红气喘,精神亢奋等等。

    林海升显然正处于这种状态中,此时的他,就像修炼乾坤大挪移而走火入魔的阳顶天。

    夏末初秋的窗外,一株红枫树的枝丫透过未合拢的窗隙,借着斜阳曼妙地伸入室内,正好悬停在桌角的上方。

    写的手酸了,林海升挺了挺僵直多时的腰背,下意识抬了抬脚,却不想正好踢到沈心媛裙摆下一双细嫩的腿踝。

    两人的视线在半空中相撞,这时林海升才意识到,对面不知什么时候来了这么一位年轻女同志。

    他抱歉地笑道:“不好意思啊,同志,我没注意。”

    沈心媛自然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双腿轻轻一拢,手指则抚摸着鬓边的一只雏菊发卡:

    “同志,我看你写这东西写的十分投入,是在写什么汇报文件吗?”

    林海升低头瞟了眼墨迹未干的稿纸,笑说道:“我这是随手写的小说,登不得大雅之堂,自娱自乐而已。”

    一听小说两字,沈心媛当即来了兴致。

    少女时期就读女校的时候,她被管束着限制外出,每夜闲暇时光便与各色书籍为伴,其中尤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读的最多。

    “什么小说,我能看一看吗?”似乎是意识到这样的陡然请求有些冒昧,沈心媛举手补充了一句:“大哥,我知道写作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情,保证不外传!”

    林海升反而被女方的样子逗乐了,大方的将稿纸递到人面前:“还未完全成稿,有许多需要删改的地方,还请指教。”

    “指教是不敢当的。”

    沈心媛小心翼翼地接过稿纸,看到开篇书名的时候,就被立即唤起了兴趣。

    《急诊故事》?

    她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从女主人公苏俪抢救酗酒大爷,看到医院内部的明争暗斗。

    而整篇故事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它并非以女主人公的视角展开整个故事脉络,相反的是,这篇《急诊故事》像是一部群像文。

    以医生的视角,展开不同患者之间的人生经历,人情冷暖,每一个角色都描摹的有血有肉。

    不知不觉中,沈心媛看到了小说末尾,故事在讨薪工人孙宝柱送入医院时戛然而止,颇让她有些意犹未尽。

    “太棒了!这简直写的太棒了!”

    沈心媛情不自禁地赞叹出声,她现下理解了为什么林海升在撰稿时面红气喘——

    在读稿的时候,她也为细致而危急的抢救情节屏息凝神,又为各个过客般的患者长吁短叹。

    “同志,你考不考虑投稿?”

    林海升点了点头,不做隐瞒:“有打算给市里的杂志社投稿。”

    “以这篇小说的质量,一定能过稿。”沈心媛如视珍宝般把稿纸还给了林海升,忽然想到什么,试探性地开口问道:

    “对了,同志你是本地人吧,一般都在图书馆写作吗?”

    林海升收起了稿子,答道:“是的,有时候下班晚了,也在家里写。”

    “那……你能不能每个周末都来图书馆?”

    林海升抬起头,望向坐在对面的沈心媛。

    “我的意思是,我想做你的第一个读者。”沈心媛微微有点儿脸红:“这篇小说太好看了!一星期看一次都完全不够。”

    林海升笑了起来:“有时间的话,我一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