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我要做球长
繁体版

第八章 上课

    课堂上,柳湘莲拿出新刊印的书卷,闻着书卷上澹澹的墨香味,听着耳边琅琅的读书声,不由自主地就生出了好好读书的念头。但是好好读书也要讲天赋的,想起来自己带了豪杰的角色卡,是有读书天赋的。定睛一看,泪流满面。

    自己带着绿卡多才多艺是要有副职才加读书经验,术士,道士,郎中。一个没有,怪不得。治世能臣【读书经验+50%,户部规划值】这张紫卡也带错了,直接去国子监读书,我在哪?金陵!国子监在哪?神京!等等,金陵也是有国子监的。我个蠢猪。

    我应该去找石老学个术士,去朝天宫挂个寄名干爹拿个道士,找家里相熟在荣养的王太医学两手医术,一个副职加10%,加紫卡到国子监读书。这直接加80的读书效率,一天当一点八天用。还好我今年不到七岁,我至少浪费了两年啊,放豪杰里,至少已经中举了,运气好还可以中个前五。

    【豪杰读书全看经验,最高级红书也就是四书五经400点,读书一次基本经验是10到30,一月最多四次。之后就是个人卡和锦囊效果,。过院试中秀才,两本紫书加两本蓝书还有书院自带就够了。举人还要看论战话术,通过的话也要两本橙书打底,前三稳妥一红加两橙,进士是两红两橙起步。】

    【只有柳湘莲和随从属性化,身体可以正常生活,还得到了强化,毕竟数据又不会下滑,人会老】

    柳湘莲已经上了两年蒙学,正在留级第三年,自觉有些基础,分座的时候,没有和刚从小班上来的五岁娃娃坐一边,找一个靠后的靠窗的位置坐下。叶先生也没说,知道柳湘莲都会,只是不扎实基本功,就由他去了。

    趁着叶先生教新生复习《蒙童训》的时候,柳湘莲从书箱抽出一本书来,这就是叶先生马上要教的《孝经》。

    这本《孝经》并非蒙学免费提供的课本,柳湘莲用不惯,这年头又没消毒,鬼知道有没有真菌感染。免费就摆在桌上,学生读完用完,还需放回原位。发的纸自己做笔记,笔记可以带走,其他都要留下。所以说,这本课本很有可能比他年纪还大,只是用书人爱惜,只是显出旧但并不破损。

    课文里早有句读,生僻字注了切韵,旁边还有简略的释义,这是母亲特意让身边的丫鬟做的。柳湘莲看着字体端正秀气,一看就是个讲究人。柳湘莲想过,为什么母亲看着很有书卷气,但对四书五经一窍不通,父亲也自诩为书生,对四书五经也没多大研究。属实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

    【说丫鬟贾府的丫鬟各个身怀绝技,拿晴雯举例,有人看她的长相,有人看她的性格。但往往忽视了她能够补金雀裘。这是能修复国宝的人才啊。这个强度也够,颜值也够,等贾府培育好,直接上门做客。贾老太君,我年纪这么小缺个丫鬟,宝玉承受不住,让我来】

    书页翻过,纸张脆响,柳湘莲自动忽略周围的杂音,无比专注地开始默读起来。

    《孝经》:1903字,待到叶先生开始讲《孝经》时,柳湘莲认认真真地读完了两遍。

    一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共分18章,还有一篇李隆基的序,李隆基的序看着很多。

    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著。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是知孝者,德之本欤?

    《经》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朕尝三复斯言,景行先哲,虽无德教加于百姓,庶几广爱刑于四海。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况泯绝于秦,得之者皆煨烬之末;滥觞于汉,传之者皆糟粕之余。故鲁史《春秋》,学开五传;《国风》、《雅》、《颂》,分为四诗。去圣逾远,源流益别。

    近观《孝经》旧注,蝽驳尤甚。至于迹相祖述,殆且百家。业擅专门,犹将十室。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且传以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至当归一,精义无二,安得不翦其繁芜,而撮其枢要也。

    韦昭、王肃,先儒之领袖。虞翻、刘邵,抑又次焉。刘炫明安国之本,陆澄讥康成之注。在理或当,何必求人?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昭然;分注错经,理亦条贯。写之琬琰,庶有补于将来。

    且夫子谈经,志取垂训。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源不殊。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数句;一句之内,意有兼明;具载则文繁,略之又义阙。今存于疏,用广发挥。

    但序就是不考。李隆基政变上位,现任皇帝也是,大家都装作不知道,皇帝装作大家不知道,所以都不敢考。不考那就不背。

    尽管这部分已经学过,也知道文章表达的大概意思,但柳湘莲担心自己的理解与考官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还是听得十分认真。上次讲的已经忘了,出生勋贵更要注意。勋贵于国同休,还要腹诽君父,罪加一等。

    叶先生喊:“拿起课本,翻到《孝经》的序,读后我给大家讲解,记住就好。之后正式上第一章。”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解释】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

    《诗经·大雅·文王》讲的是···

    果然,叶先生虽讲《孝经》,实则并不全是讲《孝经》原文的内容,时不时就要旁征博引一番,所讲的东西柳湘莲竟有一半都听不懂。Mmp,补充课外知识也没你这样的啊,上学期我也来了。孝经是第一年下学的,叶先生是二年下来的。好家伙,那之前谁给我上的课,hei~tui~。

    看周围同窗们时不时点头称是的模样,柳湘莲心知他们定是听懂了,一时间危机感大起。不会吧,一年级下才学孝经,你们学的时候才四岁半啊。这就是复习课,这复习内容还很深入,还扩充了,你们怎么都会?是不是偷偷吃小灶了?不带我!

    柳湘莲索性提笔蘸墨,将叶先生所讲的内容中听不懂的悉数记下,留着课后再慢慢揣摩。笑话,金陵最不缺的就是秀才了,到时候直接找一个家教一对一辅导我。干脆进一步吧,直接到国子监找一个,有卡牌不用,那不是傻子吗?

    叶先生讲课间隙扫了一眼,见柳湘莲一人在奋笔疾书,微微颔首,旋即默默将语速放慢了两三分。

    上午的早学很快过去,叶先生合上书卷,让学子们自行理书,也就是把上午讲的内容再复习一遍。

    过了一会儿,悠然的钟声响起,午食的时间到了。

    这个蒙学课表很简单,辰时初上课,酉时中下课,中午也不准回家包一餐午饭。课堂内容教师自选,每日分为早学、午学、晚学。每月科考一次。一个月上30天课,每月朔望各休息一日,不愧是精英学校。

    早学之后,学生就下课吃午饭,吃完就要回来读书。

    柳湘莲趁着这个时间,赶紧跑到自己的号舍里放下书箱和行李。

    号舍是长长的通铺,家不在宥金陵城的学子都住在这里,晚上下课都晚上六七点了,附近的乡离这至少也是半天的马车。索性只有过年才回去。柳湘莲前世打拼大通铺和青年旅馆很熟悉,对此倒并不怎么排斥,甚至还隐隐有些怀念。【我对青年旅馆很熟悉,除了脏就是不隔音,便宜是真便宜。偶遇过出轨,但没这个艳福。】

    到食堂的时候,饭已经没了,但柳湘莲还是分到两个猪油烧饼,一个时蔬,以及一碟酱肉,有荤有素,比寻常人家吃得还要好。这是学堂考虑贫寒学子肚子没有油水,吃荤容易痢疾,故而肉类不免费提供,只提供猪油烧饼。

    柳湘莲没有等到家里送的饭菜,一想就是母亲忘了今天要上学,没有吩咐送饭,可能还在生自己闷气,为什么不来请早安。那父亲的贴身小厮,府里的几个管家怎么不想想我?我还在吃食堂!

    于此同时,某个叫阿贵的柳父贴身小厮,府里大管家打个喷嚏。太太应该知道给少爷送饭菜,每月的朔望不用送饭菜,很好记。

    蒙学雇了专门的斋夫和膳夫作为杂役,为学子们煮饭,伙食着实不错。

    吃完午饭,柳湘莲回到讲堂,讲堂里已经有不少学子在,三三两两地聚着说些闲话。

    柳湘莲看得出来,这些学子中分出了不少圈子,有与教师沾亲带故的,还有附近小吏和散官的孩子,剩下最多的就是从金陵附近几个乡闻名而来的贫寒读书种子。这些刚从小班熟悉的孩子和自己这个留级一年的孩子属实说不上话,这个蒙学是两年制,大班小班。四岁入学,六岁毕业。柳湘莲这个大龄留级生和五品中级官员的孩子,确实和他们格格不入。毕竟柳湘莲父亲不是以往的从九品小官,现在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父辈死无葬身之地。

    柳湘莲暂时没有融入圈子的打算,他来蒙学,是来读书的,至于朋友,请客斩首收下当狗。连打交道都小心翼翼深怕惹到柳湘莲,怎么能交到朋友?更别提这些孩子还拉不下脸,正是马的年级【希腊谚语】。到时候去神京估计就有姐姐妹妹。这时候收狗腿子,他们还太小,留下个影响,年纪到了自然就会主动上门。对吧,贾雨村。

    午课叶先生已经布置过了,就是复习上午讲过的内容,柳湘莲索性将叶先生上午所教的课文全部通背一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书也是有助于理解的,这一贯是兔子的强项。

    背完《孝经》后,柳湘莲又将《朱子集注》拿出来,翻到里面关于孝经上的内容,对照着边理解边背。

    二者都背得滚瓜烂熟之后,柳湘莲再将上午记下的讲义拿出来看了一遍,这时候看讲义的感觉就和上午完全不一样了,融合贯通得非常之快,但还有很多不理解,这绝对是以往缺的,但我也没逃课?就是请假多了点,该,还是我的错。

    晚课柳湘莲没再背书,而是开始练字。前世柳湘莲虽也会写毛笔字,但也就刚刚入门而已,而且酷爱行楷,前世还能勉强当个特长,放到这个时代就成了弱项,而且拿不出手。这时候考官只看馆阁体。

    于是柳湘莲直接从杂役那里讨来一沓竹纸,准备练字。最便宜的也要二十文一刀,即便蒙学不差钱,也不会随便给学子练字浪费。第一年只给草纸。第二年才可以用好纸。【一刀纸没个定数有从80说到100的】

    柳湘莲拿起自己桌上的半截烟墨,在砚台上添了少许泉水,开始缓缓研磨,待墨化开,便提起笔来,蘸墨临帖。

    柳湘莲练的是馆阁体,虽缺少放达之气,略显拘谨,但点画周详,结构平实,用作考试字体再合适不过了。

    一笔一划临了一个时辰的帖,柳湘莲觉得自己好像有点长进了,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把笔搁进了笔洗里。

    准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