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神朋克
繁体版

第一百零一章 衣锦还乡

    “臣奏书于上:夫国之土地,与君民血脉相连,为立国之根本。自古卖国者必先弃土,正如守土者耻于卖国。卖国与守土,乃黑白之对立,曲直之不同,未可因时事而变更,不能因朋党而论事。”

    “东瀛范我疆界,囤兵琉夏,东海诸国皆观望于大肃。若击之,则诸国臣服;若退之,则诸国皆叛;东瀛野心昭然,早有吞诸岛而进中原之意,若放任必养虎为患,扼豺狼于襁褓方为上选。”

    “而大名东乡者,崛起于东瀛强藩,原为新政发起者,然二次新政后失却相位,退据藩镇。故东乡与东瀛并无一心。东乡率军犯我疆土,东瀛放任之。若得,是东瀛之利,若不得,乃东乡之败。因此洋务海军击退东乡,断不涉大肃与东瀛之邦交。”

    “如上所言,此役必战,战则必胜。臣等已筹措海防,只望陛下宽心,只候军中捷报……”

    乔银边说,周近边记。等他说完,周近便也记完,然后重新润色,写成骈散对仗的文言文;核对无误之后,再工整的抄写在了奏折之上。

    “还是大哥文笔精妙。我刚才说的那些,只算把事说明白了,大哥这一润色,方才真拿得出手。”

    看着周近写好的折子,乔银当真佩服他的文采。之前说的大白话变得文绉绉的,颇有士大夫的气质。

    周近笑道:“我们文官,也就能做到这些了。真要打起来,还是得你们这些武将带兵杀敌!我可不想看到东瀛真杀到瑚州,让我的心血毁于一旦。”

    “放心吧,我们绝对不会让东瀛靠近瑚州一步。”

    乔银仔细的将奏折卷进笺筒,然后糊上蜡纸封好。它将和巡府的奏折一同传到皇帝手上。

    “小银?”

    看见乔银准备妥当,周近又叫了一声。之后从怀里掏出一封家书。

    “我外放做官,多亏你嫂子在家照顾!因为刚刚上任,我过年都没有回去,你到家后代我向婶子和你嫂子问安;今年若是顺利,我过年一定回家一趟。”

    “嗯。”

    乔银点点头,将家书珍重的揣进怀里。“哥,你可要好好保重啊?”

    周近笑道:“放心,我好着呢!自从跟你修炼,我如今好歹也是先天武师了,还有程兄他们帮忙照应,无非是政务上忙一点。倒是你……”

    “哈哈,我也好得很。”

    乔银同样笑了笑,“我们这些人,就是坐着船在海上晃荡,比你们轻松多了!等这次把倭寇赶回去,少说能太平十年,日子就好过了。”

    说完后,二人拱手道别。

    出了衙门,乔银一路穿过瑚中县城,重新回到银环号上。宁远他们也早就返回了各自的岗位。

    瑚州港口,现在除瑚州营的三艘大舰,还有镇远营的三艘大舰,以及各式补给海船十多艘。

    所有船员照例在船上生活,随时可以出战。

    随着瑚州逐步开发,洋务衙门的势力也必然会覆盖到更大的海域。东瀛海军虽然强势,但对大肃也不敢轻举妄动,不然早就打过来了。

    次日天明,乔银他们也和逍天尧暂别,向泯南而去。此时风向开始转为东南盛行,穿过瑚州海峡更为顺利。

    第三天下午,三艘大舰就重新驶入了马尾湾,真正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

    早就得到消息的祁云伟,照例安排了不少百姓沿江欢迎,就和当初欢迎将士凯旋归来一样。

    一路敲锣打鼓,张灯结彩。

    直送到三艘大舰停在了源州府码头,趸船的甲板上站着祁云伟,巡府宁远,知府江沱,知县丁真,和去年送行的时候一模一样。

    “大人!”

    乔银他们下了大舰,上了趸船甲板,快步走到了祁云伟他们面前。

    “欢迎你们,大肃的英雄们!”

    众人一把扶住了乔银和宁远,祁云伟激动地说道:“我就说过,我就说过!你们一定能平安回来的!”

    旁边,丁知县也让衙吏抬过来一块木板;掀开罩布,盛放的赫然就是重新拼好的乘风号模型!

    丁知县拱手道:“乔大人,吾失信否?”

    乔银也欣喜的拱手道:“托大人之信,所以才有的信风!”

    说着,大家都笑了起来。

    祁云伟左右扶住乔银和宁远,说道:“来,我们先回衙门,给诸位庆功!”

    很快,巡抚等文官坐上轿子,乔银他们也跟随祁云伟一同骑上骏马,向洋务衙门而回。

    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了。

    乔银骑在马上,马蹄踏着青石地板,发出有节奏的轻脆声响;看着人流涌动的街市,当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在荒芜人迹的大海上飘泊了半年,他当真体会到了人气的珍贵。

    街边那一座座店铺,飘动的布帘招牌显得尤其动人,摆摊的小贩一声声吆喝,听在耳中也分外的亲切。

    尤其是那个炸臭豆腐的胖子,挑的那副担子打造得特别抢眼,就好像两座小房子一样。招牌上还写着“正宗湘南油炸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乔银以前经常看到他,却没怎么关注,只觉得习以为常。如今竟也觉得别俱一格。

    沿路走来,真是看不尽美妙的风景。好几层的临街楼房,跨过小河的拱桥,楼桥上来回涌动的人影,能从眼中一直看进心里。

    所有的一切,原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场景,今天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就连天上洒下来的阳光,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暖。

    “人气,这就是人气!我原本以为自己不怕寂寞,躲在海上权当闭关了,正好没人打扰。结果只修行了个把月,就根本沉不下心,当真是高看自己了。”

    乔银真正体会到,人根本无法离开社会。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他存在于所属的社会之中。

    源州府如今更热闹了,因为新政的推行,让更多无地少地的流民涌进了城市。

    在新政真正落实之前,即便有人想进城务工,也要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不开手脚。如今终于放开了管制,让人口能够自由流动。

    充足的人口,自然让州府显得更加繁华。

    这让一路招摇过市的乔银他们,也更加显得荣耀。哪怕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跨马游街,但彼此之间却形成了一种欢庆的纽带。

    ……

    源州码头离洋务衙门不算太远,也就几十里的距离。不过走到衙门之后,天色也晚了下来。

    好在衙门常年挂着明亮的岩油灯,光线明亮。一行人穿过大门,径入正堂,这里也早就开始排案摆宴,一片热闹欢腾的景象。

    祁云伟只说道:“你们远洋回来,身心俱疲,我和诸位大人为你们接风,然后你们就回去好好休养。今天咱们就只吃吃喝喝,那些什么东瀛,南洋,乱七八糟的事不要多提,以后有的是时间说。”

    “多谢大人!”

    乔银和宁远他们听了,心中又是一阵舒畅。祁云伟的安排简直太体贴,对远洋归来的人来说,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养,从身体到心灵的全面舒缓。

    “请!”

    “请!……”

    巡府他们也果然没有过多谈论什么军国大事,而是和大家一起分案坐下。随着厨房开始上菜,一道道佳肴依次端上了案桌,乔银他们也吃得不亦乐乎。

    席间,祁云伟和宁卫开口谈话,也无非是些家长里短,当然也偶尔提及一些关于新政的事情。对于洋务倒是没怎么再讲。

    “什么,源州府的土地整改居然已经完成了?就是说,今年的春耕,源州也是像太平庄,还有瑚中县一样的组织生产,开始推行新政了?”

    乔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当真为之振奋。

    江知府笑道:“要说土改真正完成,未免言过其实。真正完成的不过是一小部分,大半还是处于中立观望的态势,另外一小部分是铁了心的要作对。”

    丁知县也笑道:“这些事情,就不用诸位多费心了,巡府大人自有打算。”

    宁卫听了,只是流露着神秘的微笑。

    “哈哈,也是。”

    乔银他们自然没精力再关注这些事。自从回到衙门,脑袋就有些疲惫,发晕的感觉,加上又喝了酒,一个个困意上涌,眼皮都在打架。

    就连一贯精力充沛的方皓,都伏在案上醉倒了。

    祁云伟也没怪见,只让侍吏将他抬到后堂,直接放到一张床上继续睡去了。

    酒过三旬,乔银他们也相继歪在椅子上睡过去了。可能是醉了,也可能是精神太过疲惫,祁云伟亦命人将他们一一抬到后堂,然后和巡府继续吃酒。

    “外出远洋,当真是辛苦啊。”

    巡府自然也没有怪见,反而有些心疼这些年轻人。“老祁,不是我有私心。这次如果真和东瀛有什么冲突,就别让这几个孩子再打仗了。”

    祁云伟笑了笑:“放心,我自有安排,况且他们几个也不像您现在看到的这样脆弱。只要放回家休养几天,管保一个个生龙活虎!”

    ……

    在衙门里庆贺了一夜后,大人们便非常体贴的让将士们放了假。从官长到水手,都各自回家与亲人团聚。

    至于衙门里的事,自然有专门的人手负责安排善后。

    先是周近的折子,就和巡府大人的折子一同上奏。

    还有乔银带回的蓝陀银木,这是打造宝弓的上好材料。不过洋务衙门只能打造普通弓箭,这样的材料需要专门送到胶州制作,就像铁木乌骨弓一样。

    洋务衙门擅长的,主要是火器,搪瓷,油灯,当然还有造船。所以衙门里也留下了蓝陀银木的样品钻研,看有没有打造出更大海船的可能。

    至于制作爆炎神符,乔银完全可以带回家慢慢炼制。

    领取了半年的俸禄,还有出差的赏金,足足有一千两银子,乔银真可谓是衣锦还乡。

    一路回家,他并没有乘马坐轿,还是像当年从洋务学堂放假那样,乘舟慢慢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