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神朋克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怪力乱神

    “哼,关你屁事。”

    小宁站了起来,拍了拍衣服上的砂。李恩也跟着爬起来,一时有些尴尬。

    “早上好啊,老大哥!……”

    他现在知道,宁远是小宁的堂兄。

    为了掩饰尴尬,李恩便对小宁说道:“小宁姐姐,你的这招闪扑,当真厉害!”

    小宁却很中肯:“这招‘鹤形闪扑图’,和灵猿三闪六躲是一对儿!一个跑一个追。因为我比你大,所以占便宜了,真要公平比试,那也没准。”

    听她这样说,宁远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原来他们刚才是在练武,不是胡闹。

    这时,小宁又问乔银道:“对了,你修炼过道术吗?”

    “嗯?”

    乔银知道他们是气魂宗的。宁远是灵肉合一的武道大宗师,小宁应该是修过道术。

    于是也没有隐瞒:“是的。”

    宁远听了,便开了口:“你不要误会,我们并非要盘根问底。毕竟洋务衙门中,很多幕僚都是道术高手,但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张扬为好。”

    “为什么?”

    李恩道术境界不低,是尸解的鬼仙,但对修道界的认知却还浅薄,所以不太能理解。

    宁远说道:“有些事情,其实也很难争论清楚。只因五代时期,群雄并起,其中一路诸侯广受拥戴。后来才得知,他竟然是句丽人,尸解到中原的。”

    “有这种事?”

    李恩和小宁对望了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

    “是啊!堂堂天朝上国,差点让棒子当了人皇。”

    宁远笑了笑,“打那以后,中原对道术就颇有成见。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绝对不会让鬼仙擅权,修道之人最多当个幕僚,不能担任正职。”

    “原来如此。”

    李恩听了,也能理解这其中的道理。毕竟人心都能隔肚皮,更何况是能尸解的鬼仙了。

    “小宁姐姐修成鬼仙了吗?”

    “怎么可能?”

    小宁哼哼了几声,“道术修炼太难了,我现在才刚刚能驱物而已。”

    宁远笑道:“能驱物,已经是万里挑一了。绝大多数人修炼一辈子,连定神出壳都不能。”

    说着,他又问李恩:“你的道术,修炼到什么境界了?”

    李恩说道:“我如果说自己是鬼仙……”

    说着,看了他们鄙视的眼神一眼,才又说道:“你们肯定不信对吧?”

    “废话!”

    “好吧,我也是驱物。”

    “这还差不多!”

    “……”

    休息一天,李恩也没闲着。和宁远兄妹交流了一下武功和道术,受益匪浅。

    李恩修炼,以应试为主,实战能力差了很多。和小宁对练时,往往招架不住。

    不过他的武道传承于百灵,很多见解都有独到。小宁他们在交流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繁忙的学业中,一天的休息很难得,也总让人感觉过得很快。

    同窗们都没玩够,课程便又开始了。

    不过李恩却充满了期待,因为他终于要看到船场了。

    ……

    “大家都到齐了?”

    上午,洋务学堂门口。

    三期的学生们在沙滩上整齐地列好队,老大哥宁远也早早在这里等着他们。

    果然,小宁姐姐的内部消息不是假的。

    见宁远说道:“今天的课程,比较特别。因为我们要去湖阳造船场,参观正在筹建的三期海船。”

    说着,学生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听他继续说道:“海船是我们船员的家,希望大家能有这样的归属感。我更希望诸位能坚持下去,和三期海船一同出师,一起出海!”

    “是!”

    李恩他们齐齐的应了一声。

    “出发!”

    ……

    宽阔的马尾湾,江面上行驶着一艘艘华丽的牙舰。正是洋务学堂前往造船处的队伍。

    时至初冬,西北风卷着浪花呼哮而过。大江两岸的土地上,都能看见未融的薄霜。

    李恩和二十多个小姐姐们,同乘在一艘船上。大风吹得帆骨哗哗作响,让牙舰驶得飞快。

    放眼望去,江面上还有不少官舰和民船。虽然大小样式不一,却具有着同样的风土人情。

    但作为海船,平底硬帆就不够用了。洋务衙门的海船,一直向着尖底软帆演化。

    船队行至宽阔的水域,北风突然变小,天气也暖和了许多,仿佛又迎来了一次小阳春。

    但微小的风刮在船帆上,牙舰依然在慢悠悠的向前行进。李恩他们的这艘船跑得也最快。

    起初,他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仔细一看,居然是有人用道术吹动船帆。

    “小宁姐姐,你的神魂力量居然这样大?”

    李恩当真惊讶了!不光是因为这位小宁姐姐深藏不露,更惊讶于她对道术的运用。

    小宁嘿嘿一笑,悄悄亮了一下手中巴掌大的扇子。

    要知道她只是驱物境界,但神魂力量竟不弱于李恩这个鬼仙,还能分神化念。

    “这就是气魂宗的法宝么,果然有独到之处。”

    李恩感觉,这把小扇子当真是了不得的法器。

    小宁也颇为得意:“怎么样,我说过会罩着你们的。有我在,风再小也能开船!”

    “你,不要在这惹事!”

    但隔壁船上,宁远朝她就指了过来:“这可是衙门,搞怪力乱神?想让御史参一本吗!”

    “哼。”

    小宁扭过脑袋,收敛了道术。风一停,帆骨一阵哗啦啦的响,船也随之慢了下来。

    “幸好我没跟着起哄。”

    李恩暗自庆幸,他原本也想试一手的。

    “我是鬼仙的事,总归低调为好。如果不能参与航海,未免太过遗憾。”

    喘了口气,李恩很乖巧的站在一边,人畜无害。

    沿马尾湾一路行到湖阳船场,能看到江上许多的渔民渔船,很是繁华。

    登岸之后,路上同样有不少市集。远处还能依稀看到林立的作坊。

    各式商旅行人,来往不绝。

    因为船场是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

    单是修造海船所需要的木料,铁矿,桐油,丝麻等原料,都得州府日月不断的供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许多固定的商品渠道。

    而打造海船,更需要大量技艺娴熟的匠师和工人。单是供应这些人的生产生活,城中就要多出大师的房舍,茶楼,酒肆,书坊,赌馆,伎院等。

    清流士大夫就批驳说:供养一个船坞工匠,就需要二十个人力,简直是劳民伤财。

    但新政派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名工匠能提供二十个就业岗位,这正是仕途经济学问。

    尽管两派到现在也没争出一个高下,但源洲府从一个边缘小城,短短数十年就发展成大肃数二数三的大府,却是有目共睹。

    “看,这就是湖阳船场!”

    上岸数里后,宁远自豪的指向了前面一片巨大的建筑。

    李恩跟在大家旁边,也睁大眼睛看着这片雄伟壮阔,比城楼还要巍峨的巨大城楼。

    “太气派了!”

    洋务衙门的船场,设立在马尾湾与外海交汇处。官办厂房就有十来座,仿佛一座小城池。

    和源州府不同,湖阳镇城楼是夯土结构,外围是多边菱形。这也是洋务衙门的一大特色。

    因为传统砖石城楼,一发火炮就能轰塌一片。洋务带动了火炮的兴盛,让传统楼墙劣势尽显。

    而夯土被火炮打中只会砸个窟窿,流下的碎砂也使攻城的队伍不便攀爬,在海洋时代更有优势。

    菱形的结构,更让城楼上的弓剪和火铳没有射击死角。这样一座棱堡,可以阻挡十倍于己的敌军。

    穿过一座高耸的拱形大门,李恩抬头四下张望,心中忍不住一阵阵激动。

    夯实的泥土路上,车马人流不断。

    这些是与官办往来的商办场房。商号也多在湖阳县,大小接近二百家。

    毕竟官家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琐碎的东西都造办。很多民商能做的,就外包出去了。

    造船场的官员,大多都是洋务衙门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当然也有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的人,但凡有一技之长,就能当上合适的差。

    这样的选材录用,自然也让朝庭里诽议不断。

    只是当今皇帝和新政党态度坚决。加之造船场兴办之后,带动了源州府工商业兴起,进而让泯南一省的经营都与之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谓“百万船工衣食所系”。哪怕士大夫们有圣贤当思想武器,却也不能硬来。

    ……

    又走了数里,学员队伍井然有序的穿过第二道城门洞:场房内部,已是青石铺地,干爽整洁。

    首先印入李恩眼帘的,就是场中凿通的人工河,还有河上转动的大水车。

    “这不是丘掌柜他们家的……”

    李恩对自家的老主户,印象非常之深。特别是这种水车的专举权,他更是垂涎三尺。

    没想到,居然在洋务衙门又看到了。

    宁远说道:“专举权对知识有保护,但肯出钱也能享用嘛!有了这种水车,工场的效率可是提高了十多倍。”

    “原来如此!”

    李恩听了,颇为欣喜。

    水车转动时的嘎吱声,配合着哗哗潺动的水流,总能带给他一种超脱于轮回的憧憬。

    沿着主道一路前行,大道两侧是一座座分门别类的场区;站在场区外,能依稀看到里面忙碌的人影。

    工匠们有的抡着大锤,挥汗如雨,打造铁木器物;也有的拿着精细工具,雕花一般做着细致工作。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一座座好像漏斗般扣在地上的石屋,竖立的烟囱正冒着滚滚黑烟。

    这是炼铁场。

    还有一些安静的阁楼里,偶尔传出叮叮当当的悦耳声响。

    李恩知道,那是在打造精密仪器。

    如旱罗盘,浑天仪,星象仪,六分仪,几乎都是在湖阳造船场出产的。

    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火铳。

    火药这东西,是古代道士炼丹时无意配制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逐渐被军队所青睐。

    火铳和海船一样,也随着洋务的兴起发生着飞速变革。从最早的火门铳,到后来的火绳铳,到现在已经演化出了燧发火铳,定装弹火铳。

    宁远带着学员们在军械库中参观,打开一个黄铜皮药匣。只见干燥粉中,放着一枚枚炮仗一样的纸筒。

    “这就是定装纸弹,我大肃洋务衙门的特产。”

    向学员们介绍时,宁远带着深深的自豪,“谁让咱们中原人最会制作炮仗呢?”

    “好厉害!”

    李恩接过一枚纸弹,和同学们传看,感到无比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