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世书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气节

    京都。

    现今的大汉天子赵明高坐于明堂之上,他默然注视着底下的黑暗。

    赵明本是个太平王爷,原本一辈子也就在享乐中渡过了。

    只可惜阴差阳错,他的倒霉哥哥没有子嗣,赵明这才有幸得登九五。

    哪怕拉出文、武、太庙里的几位来评评理,他自认也算得上一位勤奋的皇帝。

    自赵明继位这三年,他提拔了清流,提拔了外戚,提拔了宦官,甚至还加封了好几个新王。

    然而赵全忠领军进京之时,他信任的十六卫不抵抗便直接溃败了,他信任的赵擒虎并没有来救援,他信任的朱岳出兵了,只不过去了河中。

    他信任的所有人都抛弃了他,他真真是个孤家寡人。

    以至于在赵全忠祸乱京都之时,他在慌乱之下被那些曾经瞧不上的王公贵族带着逃去了洛都。

    待那藩镇军烧杀掠夺了十日,撤军回了凤翔,赵明这才又被王公们领着回了西京。

    良久,赵明说道:“我以国士厚礼待他们,他们何以如此薄我?”

    赵明见台下诸人皆无反应,不禁怒道:“满朝文武为何支支吾吾不发一言!”

    右相杨照里心中叹息,其他人可以做乌龟,但他作为首相,却不得不为圣人分忧,于是他出面说道:“陛下,这天下之祸患,最难是山岳暗然、江湖潜沸。”

    赵明见得右相出列,喜道:“杨相公可有高论?”

    杨照里只觉嘴唇发干,他舔了舔嘴唇,说道:“自当徐徐以图之,藏幽冥于连山之内、弱浩浪于海晏之下。”

    大殿之内一片静默,汉天子赵明环视一圈满朝文武,冷笑道:“杨相公,朕这却也有两句短语,卿可愿听否?”

    杨照里赶忙说道:“乞赐玉言。”

    汉天子赵明默然良久,这才张口轻声说道:“长虺成蛇、养虎留患。”

    杨照里闻言悚然抬头,怔怔望向那高坐于明堂之上、藏于十二重冕旒之后的黑暗。

    半晌,杨照里正了正衣冠,又拍了拍身上不存在的尘土,说道:“臣,愿担此重任。”

    ……

    王异盯着棋盘,皱紧了眉头:“如此那赵全忠也是黑子了。”

    朱泪儿闻言将面前棋盘上本就寥寥无几的白子又取下一颗,替上黑子。

    而后朱泪儿问道:“赵全忠这么放肆,也难怪右相要提出削藩,可既然圣人都同意了,那些王公为什么要反对?”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件事会惹来怎样的祸端,也只有他们这些没受过当今天子恩泽的人才能说出反对的话语。”

    文曲星君晃了晃羽扇,说道:“那汉天子见王公们纷纷劝谏,便罢免了那些王公的官职,那些王公也乐得回洛都看热闹,不再参与这摊子事。”

    王异叹道:“可惜了那些清流的气节。”

    文曲星君也跟着叹了口气:“生死岂非早有定数?但求一个死而无憾。”

    朱泪儿听的糊涂,忍不住开口问道:“爹爹你们在说什么啊,他们为什么要死?”

    文曲星君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可知那晁错之死?”

    朱泪儿摇了摇头。

    王异看着这位已近桃李年华的女子,开口说道:“晁错是景帝时期的内使,此人在景帝尚为太子时便为太子伴读,待景帝得登九五之后,对其的宠信更甚九卿。”

    朱泪儿越听越迷糊了:“那晁错是何人,那景帝又是哪位天子?”

    这两个键政达人每逢一起聊天吹水,她便在旁侧耳倾听。

    待得闲暇之时,自己也常手不释卷,如此自然也是博古通今。

    可是今儿这个景帝和晁错却是闻所未闻,也不知出自哪本古书,传自哪部经典。

    王异和文曲星君相视一笑,文曲星君暧昧的对朱泪儿说道:“以后你自然会知晓的。”

    待文曲星君调笑完朱泪儿,又正色说道:“那景帝之时便也是似这般的藩镇割据,如此晁错上疏《削藩策》,请求景帝撤藩,与当今汉天子所要做的何其相似。”

    朱泪儿忙问道:“后来如何了?”

    王异表情怪异,说道:“后来藩王们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兴兵,直逼京都。待那景帝含泪将晁错腰斩,藩王们方才撤军打道回府。”

    文曲星君叹道:“晁错岂非不知道自己会死?”

    朱泪儿问道:“他知道自己会死?”

    王异说道:“不错,撤藩这种事又岂能安然执行?”

    朱泪儿愕然道:“那他为什么还要上疏?”

    王异认真说道:“他深受景帝厚恩,自然要尽死节以忠人臣之道。”

    文曲星君叹道:“如此气节,自可千古。”

    朱泪儿问道:“那当今天子?”

    王异点了点头,说道:“看来这次进京清君侧的不止赵全忠一个了。”

    文曲星君喃喃说道:“只是不知道这次要死几个晁错。”

    ……

    时光荏苒,王异常与文曲星君坐论天下,而朱泪儿则一直在刻苦的修行,如此又过了四年。

    “渡过天雷劫之后便正式成就仙人之境,这时的修行便不再需要吐纳日月之精华,真仙自身便是一方天地。”

    “天分阴阳,后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德。”

    “而仙境的修炼却与之相反,到得此境,需得先修五德。如你叔父便是以水德成仙,而后才修的其他。似你这般钻研风道,却是木德好成。”

    “待五德齐聚,再溯其真性,至五气朝元,便能使之复归鸿蒙,如此可入神境。”

    朱泪儿听着听着便出了神,幼时初见的那位老道人、多年之后眼前的这位父亲,当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仙人,然而此时此刻却在传授自己仙人之上的修炼法门。

    而那位看起来谦谦如玉,实则风趣幽默的叔父,也是位了不得的真仙。

    “好,今日的功课便到这了。”

    听得此话,朱泪儿这才回过神来,闭目回思方才所学。

    王异看着面前的朱泪儿,她无疑是个天才,不然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元神圆满。

    三千世界天才何其多,对他们来说,成仙并不是一件多麻烦的事,真正麻烦的是如何变得强大。

    虽然这些年朱泪儿的见识和修为涨的飞快,但是她的硬实力还是太过弱小了,可以说空有一身法力,却无半点战斗力,学院派总是这样的。

    可是弱小啊,便会遇到许多伤心事。

    朱泪儿现在还不明白,王异也不想让她明白,所以她需要一些真切的磨练,使之变得更强大。

    趁自己还在她身边,趁自己现在还能护着她。

    “泪儿。”

    朱泪儿睁开眼,说道:“爹爹,有什么事吗?”

    王异说道:“你去趟郓州太安县,去帮子仁一个忙,随后你们一同回来。”

    朱泪儿点了点头,起身刚准备回屋收拾行李,又听得王异叫唤,于是再次端坐于前。

    王异说道:“此去路远,郓州此时正招旱灾兵祸,你一人前往,切记小心小心再小心。”

    朱泪儿略有恍惚,当年似也是这般言语,而如今她已是花信之年,爹爹却还是这般言语。

    “你及笄时我也不曾给你什么礼物。”

    王异取出二物,放于朱泪儿面前,朱泪儿定睛一看,却是一只白玉手镯和一枚雪花银铃。

    王异说道:“如今我与你两件宝物,镯唤克己、铃曰守心,也望你谨记克己守心之理。”

    朱泪儿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泪儿自当谨记于心。”

    王异沉默片刻,又取出一物,却是一荷包,荷包上文一芸草。

    他轻轻抚摸着荷包上的芸草,递与朱泪儿:“这是我亡妻的遗物,你却要好好带着它,它自会护你一路安好。”

    朱泪儿接过荷包,喃喃道:“阿娘……”

    她双手捏着荷包,重重的点了点头。

    每逢春时,待到雨水之后,杏花盛开之时,爹爹便会望着漫野的杏花,怔怔出神。

    少时她不懂义,现在她已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