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大师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 裙带的分寸

    唐总把供应商认定的材料发过以后沈略看完不禁眉头一皱,唐总的公司注册资金只有三百多万,成立时间也只有三年,最大的合同额也只有一百多万,而国内知名自动售检票厂商的注册资金基本都是上亿的,项目额度也大都是千万级别,沈略觉得唐总公司要想通过莘华地供应商认定应该不容易。

    沈略把唐总的材料发给了采购部负责这个流程的李准,李准很快打过电话来说:“沈工,材料我都看了,你报的这个公司是不可能通过公司认定的。这个公司是哪里找的?”

    “李经理,材料我也看过了,确实离公司的要求有些差距。不过这个是业主领导介绍的,我们也很为难。”沈略解释道。

    “真的吗?销售和你说的么,你核实过吗?”

    “那个业主领导说这些事的时候我都在场。”

    “那就算是业主指定的供应商了,要走‘业主指定’那套流程,需要让销售写一个说明材料,你、你们总工、事业部总经理都要签字,而且就算审核通过了也只能在这一个项目上用,不能算公司的正式供应商。”

    “这么麻烦啊!”沈略随口说了一句。

    “麻烦?以后要是质量出了问题那才叫麻烦呢?连这种小作坊你们也敢用你们事业部是怎么了?”说完李准就很不客气直接把电话挂了。

    沈略不明白李准这莫名其妙的邪火是哪一出,就赶紧给总工打了个电话问问原委,总工听了唐总公司的情况也觉得有问题,就问沈略:“这个公司真是业主领导推荐的吗?”

    沈略听到问题不禁笑了,说:“您怎么和采购部问一样的问题啊”

    “以前出过事的,有销售谎报业主指定的供应商,其实是他自己的关系,后来让集团审计给查出来了。因为涉及回扣的金额比较大,集团又调查了所有类似的项目,结果又挖出来不少犯事的。这些人都被开除了,有个公司副总也被集团免职了,采购部、质量部当时很多人都受到了牵连,所以后来碰到这种事就格外敏感。”总工说得挺沉重的。

    沈略听完倒吸口冷气,细想了一下还真是存在很大的灰色地带,自己从正面去看这个事情觉得没所谓,可是真要从总工说的那个角度去看这个事情还真是很容易被怀疑有暗箱操作,如此一来,李准当时的反应也就能说得通了。

    沈略赶紧解释:“余总,蓝总说这个事情时我在场,应该没有您说的那种问题。”

    “蓝总我倒是接触过,人不错,是个干事的人,应该不会去碰那种事情,”总工说,“不过你一定要把握好,虽然是总包项目,但毕竟是顶着莘华的名头去干项目,万一这个公司的东西真出了质量问题那可全是莘华的责任啊,到时候蓝总也不会站出来说是他指定的吧。”

    沈略琢磨总工的话觉得风险还真是挺大的,于是说:“那怎么办啊余总,要不就现在表面答应着蓝总,真到投标的时候咱不用这家公司,等中标了再和蓝总他们解释。到时候我们用一线品牌,给他们保证了项目质量,他们应该也不会计较。”

    “那哪行啊,评标时他们看见你没用他们指定的品牌那还了得,他们真能给你现场废标啊。而且有了骗业主这个名声那在这个圈子里就别待了,以后别再想在广东干项目了。”

    “我说了用一线品牌啊,一样的价格咱给他们更好的东西也不行啊。”

    “你不知道现场评标的业主代表会是谁,他看重的是什么。你这个办法的风险太大了,就别考虑了。”

    “那怎么办啊?”沈略有些无奈了。

    “你把握好设计方案和产品质量吧,如果只能走‘业主指定’流程的那就走吧,你让马小栋赶紧写个说明材料给秦总,抄送咱两个,秦总邮件同意了你再拿供应商的材料找我签字。”

    沈略赶紧找马小栋商量,马小栋看完唐总公司的资质也觉得差距很大,他也知道如果发起“业主指定供应商”流程的话相关的同事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可是事已至此也别无选择了,于是就给秦总写了邮件,又打了电话解释了一遍。秦总要求和唐总保持正常交流,认定的事情先拖着,等他自己来越海和蓝总再谈一谈。

    沈略和马小栋实在担心唐总是个皮包公司,于是就去唐总公司考察了一下。到了以后发现公司并不大,也就几十个人的样子,应该没有能力研发售检票系统的软硬件,于是就去找唐总聊起来,沈略说:“唐总,咱要投的这个标里面包含很多硬件,比如出入口的闸机通道,售检票机之类的东西,这个你们是自己生产吗?”

    “是啊,我们自己的厂啊。”唐总回答得很干脆。

    “我看了你们的材料,你们以前的合同主要是小区和写字楼的出入口闸机,设备数量也不多,你们这个出货量很难维持一条生产线吧?”沈略问。

    “还好,还好。”唐总低着头说。

    “除了闸机还有很多设备,售票机、刷卡机等等,这些设备也是你们自己生产吗?”沈略继续问。

    “这个嘛......可以生产的。”唐总支支吾吾起来。

    “你们以前都没干过这种项目,怎么生产啊?”沈略问得更加咄咄逼人。

    “嗯......”唐总这个回答不上来了,就赶紧给沈略倒茶。

    沈略看了一眼马小栋,马小栋心领神会地敲边鼓说:“唐总,咱都是自己人,咱之间说话要是还藏着掖着的话那这个标就没法投了。不管您这边怎么样,咱都是绑定在一起去投这个项目,这个原则都已经很明确了,这个请你放心。你有什么困难就和我们说,咱一起去克服,没关系。”

    唐总点点头,犹豫了一会儿后说:“有这么个情况,那个工厂虽然是我们的,但是也给其他公司生产设备。”

    马小栋笑了笑说:“唐总,您不用这么绕圈子了,您的意思是说那个厂是您公司的外协厂,您公司产品是代工的,您是用他们的产品贴牌,是这么个意思对吧?”

    听见马小栋连珠炮似的把一个事情用了三种说法,沈略心里真想笑。唐总脸一下红了,低着头假装泡茶,然后说:“是是,差不多是这个情况。”

    把话说开了以后,两边再说话就简单了,唐总把那边自己外协厂的情况详细说了一下,其实他公司从硬件到软件完全由那个厂生产。

    “唐总,您这个模式很正常,没什么可避讳的,我们这个行业的项目规模这么大,需要的产品这么多,没有一个厂商能自己全部自主研发、自己生产的,所以代工很正常。”沈略说。

    唐总听完表情放松些了,说:“参与这个项目我其实也是很有压力,我是越海人啊,越海又不大,和领导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就会很丢脸,所以我有分寸。”

    蓝总前几天说过唐总原来确实不太想参与这个项目,可是他爸不太喜欢他小富即安的状态,希望他以后能参与大的项目、有更远大的目标,所以他刚才这几句话应该也是肺腑之言。

    “我确实没做过你们这种交通的项目,马总和沈工一定多帮忙啊。”唐总说。

    “唐总放心,有困难我们和您一起想办法,一定把这个项目做好。”马小栋说。

    “唐总,您看这样行吗,您带我们到您那个外协厂去看一下,以后要是有技术交流的话让他们出一个技术人员参加,这样的话能推进得快一些,”沈略看唐总有些犹豫,就接着说,“现在蓝总那边对设计的进度很不满意,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还是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怎么快怎么来,怎么好怎么来,您看行吗?”

    唐总低头沉思了片刻,然后说:“好吧,你们要是想去的话那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不过那个厂不在越海,在昆山,你们想什么时候过去啊?”

    “我们随时都可以,看您的时间吧,唐总。”

    “那明天吧,赶紧订一下票吧。”唐总说完就赶紧查了下机票信息,然后确定下出行计划。

    从唐总公司出来以后,马小栋说:“沈工,有必要去趟昆山吗?太折腾了吧。”

    “去一趟心里才有底啊,去看看那边的生产线,技术实力之类的,如果他们那个外协厂靠谱的话那我计划把那个厂和他们公司绑在一起做供应商认定。”

    “能这样做吗?采购部能认吗?”

    “逻辑上没问题的话就先干呗,我回头问问采购部。如果那个外协厂也不行的话那咱就和蓝总摊牌,说唐总干不了,看看他那边什么意见。”

    “要我说啊,直接走‘业主指定厂商’流程得了,反正秦总也没反对,咱俩也不用飞来飞去地折腾了。”

    “哎!”沈略叹了口气说:“流程是一方面,我主要是觉得产品质量还是要去确认一下,前面折腾一些总比项目出事再折腾好吧。整个项目大多数智能系统都是乘客接触不到的,闸机、售票机之类的算是乘客能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产品,也算是整个项目的门脸,这些门脸要是出了问题那乘客不得觉得整个项目都是豆腐渣工程啊。”

    “呵呵,沈工你考虑的有点儿多吧。”马小栋咧嘴笑着说

    “马总,这项目咱是总包啊,要是真出事了你是业主的话你能放过莘华吗?你是莘华领导的话能放过你我吗?”沈略苦笑着说。

    “也对,还是小心点吧,小心驶得万年船啊。”马小栋努着嘴点点头。

    到了昆山以后沈略总算长出一口气,万幸那个外协厂还不错,给很多大品牌做代工。唐总和工厂老总是同学,所以虽然唐总每年走货的量不大但也还是会接他的单。

    沈略把做供应商认定的事情和外协厂也说了一下,对方表示全力配合,于是沈略就看了下这个厂的很多采购合同,当然也包括他们与唐总的合同,然后又实地看了生产线,唐总还特意带着看了正在给他们公司其他项目生产的设备,沈略终于放下心来。

    厂里安排技术人员柳工专门帮沈略做技术对接,唐总之前派到蓝总那开会的那个小孩每次把问题带回去其实也是和这个柳工沟通,所以柳工对越海的情况还是很熟悉。沈略希望柳工一起到越海配合调研和设计,毕竟直接和业主交流肯定事半功倍,唐总很快就协调好了,于是几个人就结束考察带着柳工一起回越海。

    在机场的时候沈略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边很热情,满口东北腔说:“哎,兄弟,搁哪呢?”

    “您是哪位啊?”沈略没听出来是谁。

    “老沈啊,我是贾健啊。”

    沈略想起这是公司北方大区的销售,公司开季度会时一起吃过盒饭,聊过几句闲天。这哥们整天带个大金链子,说话大大咧咧的,让人很难联想到是一个高科技公司的人。

    沈略客气地说:“贾经理,您好,我在昆山呢,您找我有什么事啊?”

    “别这么客气,叫我老贾就行。兄弟,老余叫你赶紧回来,我在内蒙有个标要投,老余说让你投个竞合方的。”

    “哦,那我得先安排下这边的工作,您那个标什么时候投啊?”

    “十一月二十号,还有半个多月就开标了,老余说赶紧回来封闭一下,把标书整得好点儿呗。”

    “余总还没和我说这事,那你先把招标文件发给我看看吧,我安排下这边的工作就回去。”

    “好嘞,就等你啦,赶紧回来吧。”

    挂了电话沈略一脸无奈,马小栋问:“怎么了,谁找你啊?”

    “贾健,让我明天就回去,说是有个项目让我写个标书去帮他投标。”

    “贾健?他就是大忽悠,写标书就在这儿写呗,回去干吗?”

    “说要封闭,真是好笑,主投的封闭也就罢了,我这陪标的也封闭啊。”

    “他就这个样,正经项目没几个,但凡有个项目就弄得老大动静,”马小栋忿忿不平地说,“要我说你别回去了,回去和他们封闭在一起少不了还要跟着天天开会。你不就是陪标的嘛,做好你自己这家的标书就完了。”

    “谁说不是呢!”

    “我这就给老余打个电话,就说越海没设计完你走不开,你就在这边写投标文件,到时候文件搞完了直接过去投标就行。”

    “能行吗?他们好像都说好了。”

    “没事,他要不同意的话我就去找秦总,你自己的项目当然更重要啊。”马小栋说完马上给总工打了电话,撒泼耍混般地讲越海的困难,一边说一边还冲沈略挤眉弄眼,沈略使劲忍住才没笑出声来。

    挂了电话后马小栋说:“行了,搞定了。”

    “可以啊,多谢多谢。”

    “没事,这个贾健就是个大忽悠,他可不是‘假贱’,他那是‘真贱’啊,你可要防着他点儿。”

    沈略听见这么狠的词都笑喷了,说:“怎么了啊,这人有这么次吗?”

    “他向你借过钱吗?”马小栋沉下脸来问。

    “没有啊,怎么了?”

    “那可能他和你还不熟,他管认识的人几乎都借了钱,我还借给他五千,半年多了也没还。”马小栋面露怒容地说。

    “啊......”沈略吃了一惊。

    “连秦总都借了他两万呢,这家伙估计在公司里面欠了十四五万了。”

    “啊,他都干什么啊?”

    “不知道,秦总说他在外面有小三。”

    “啊,真的假的?”

    “不知道,就莘华这个收入也能养小三,他心也是够大的。”马小栋无奈地笑笑。

    “那你这钱能要回来吗?”

    “我靠,你可千万别这么问,我真哭了,想想还是胡一刀明智啊。”

    “老胡怎么了?”

    “老胡就没借给他,当时还劝我别借,老胡说咱这帮同事分散在全国各地,虽说认识很多年,但其实一年见不了几面,根本算不上是知根知底的朋友,朋友间借钱都需要慎重,更何况是这种没真正相处过的同事。说句不好听的,只不过是些打台球、搓麻将的交情,千万别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