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资本家
繁体版

第21章 妥协(上)

    邙府之后,来了白府。

    白泰和亲来,还带着一些官吏。

    白泰和承认,他妥协了。

    驵侩有驵侩的规矩,商人有商人的行规。

    人家让你赚了钱,那钱不能全揣进自己的兜里。

    一般来说,像白府这么强势的豪族,如果帮助别人赚了钱,对方得掏五六成,甚至是八九成,不然没有第二次,还会丑名远扬,在这个圈子再混不下去。现在高兆是弱势一方,让白府赚了钱,怎么说也得掏两三成作为感谢。

    这就是喝茶费,感谢费。

    高兆用上清观的十万钱买了三千石粮食,白泰和知道他能撑半个月,可那是成批成批的饥民,之后呢?

    总得打算打算吧?

    族老们都看不下去了,高兆你把白府当朋友,现在危难时刻白府却袖手旁观,这要是传出去,白府的面子往哪搁,以后别人有什么好东西,还怎么跟你分享?

    在得知邙子凌去了趟后,白泰和知道高兆向邙府妥协的日子不会远。

    妥协前雪中送炭,和妥协后送温暖,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贤侄,你这里好热闹啊。”

    “上清仁德,他们慕名而来,金谷子力所能及,能帮则帮。”

    和对邙子凌说的一模一样。

    这是生分了。

    白泰和苦笑了笑:“需要帮助吗?”

    “白伯伯和在座的几位大人前来,便是最大助力,高兆感激不尽。”

    几位官员连忙拱手,表示惭愧。

    帮帮施粥,现现官威以维持秩序,这算哪门子“最大助力”。

    一名官员连忙说:“白府大义,已捐一万石粮食于司徒署,不日便能运来。”

    “高兆代表饥民们感谢白府与诸位的帮助,感激不尽!”

    还是生分,白泰和叹了口气。

    算了,“喝茶费”既已送到,你小子继续装吧。

    他准备告辞。

    可想到回去要受族老们诽议,他决定还是主动开口:“一万三千石粮食顶多能撑两个半月,距春耕尚有三个月时间,可有打算?”

    就算春暖化冻,那些饥民也不一定会返回北方。

    “饥民越来越多,我高兆自问无力支撑,打算将他们引到成周城外,交由官府容置。”

    白泰和眼皮跳了跳。

    这不失为办法,可这对成周的官员和大人们来说,将会是一堆吃力不讨好、甚至会丢官帽的烂摊子。

    果然,在座的几位官员暗吸了口冷气,坐不住了。

    “这势必会困扰城中居民,不成不成!”

    “一旦他们趁乱涌入城中,成周将万劫不复。”

    “万一山贼趁机来袭,我等赴死都难辞其咎。”

    事实上从两年前开始就有饥民不断涌到成周城下,一开始官府还有施粥援助,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这是泥巴扔洛水,再多都不够,饥民还越来越多。

    这城是东室周君的,钱和粮也是东室周君的,他们这些当官的只是下人,是给东室周君打工的,不能毫无节制地任由浪费下去,短短三四个月过后,城外饥民便被官兵驱离赶散,任由挖食山林,饿死荒野。

    更别提去管邙子凌等人出城抓奴隶,甚至持欢迎态度。

    村老大屋是草棚临时搭建的,堂内静得只有风唿唿的声音。

    他们争吵片刻,高兆举起了手。

    “我有几个不成熟的想法,看诸位能不能给点意见?”

    “你说你说!”

    “一、我想在夏门建个临时逵市,三个月。”高兆竖起食指。

    逵市就是城外大路旁的集市,分临时和永久。

    几位官员顿时默然。

    那涉及税收、土地和管理,不是小事,更不是容易的事。

    “贤侄想通过逵市的收益,来支助饥民?”白泰和眼放精光,见高兆点头,又问:“货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

    “这就是我的第二个想法:我想组织他们砍伐树木作柴伙,部分烧作木炭,发动城中百姓义买。”高兆竖起第二根手指。

    “贤侄想收容他们?”白泰和皱起眉头。

    “不成不成!”一名官员叫道。

    城外数里内是东室周君的地,一旦收容饥民,那就是旷日持久的事,东君和一些大人们肯定不会同意的。

    往外数里,也全是有主之地,当初让那些人捐点钱粮都难,更别提永久征用他们的土地建难民营。买?东室会出这个大钱吗?一旦他们有意见,东君和一些大人会遭受四方压力,同样不会同意的。

    高兆自然明白他们的难处,竖起第三根手指:“我想将他们容置在朱樱寨里。”

    “什么?!”

    几位官员惊得嘴巴微张。

    那不仅意味着要对流民编籍入户,还意味着以后朱樱寨发展成城邑,官府无法征税,因为里面全是道户,就算择个由头硬要征税,寨里有几户也是上清观说了算,说白了就是眼前这位金谷居士。

    那都是钱。

    堂内再度陷入寂静。

    只有屋外风雪的呼啸声。

    片刻,

    白泰和率先点头,表示认可。

    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要是高兆真把流民引回成周城下,后果更严重。

    领头的官员见白府会在东君面前出头,起身拱手,表示附议。

    “单丹会禀明东君,竭力阐述城外惨况。”

    单丹,成周士族单氏,司徒署闾吏,掌国中及四郊人民和六畜之闾师的下属。

    官员都是话只说三分,若无意外,这事便是成了。

    高兆起身,在单丹和几位官员面前行了比天揖之礼还要隆重的稽首大礼:“高兆代上清观,代饥民们,感谢东君大仁,感谢诸位竭力济困!”

    几位官员面露惭愧。

    容置饥民,这本是他们和东君的职责。

    单丹上前扶起。

    “高公子年纪轻轻,便如此晓行仁德,胸怀百姓,单某惭愧。若东君异议,单某就当场血洒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