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伯利亚的春天
繁体版

一百一十、一次新的质跃

    谁也没想到,位于南门街的二中突然摘掉了校牌。许多人纷纷猜想,甘泉路改造对学生进出是有影响,但也不至于摘牌。临近暑期,学校已看不到学生们,二中的门牢牢关着。没几天,几个瓦工模样的人走进七中门口,显然和校长交流着什么。

    小的细节往往蕴含着重大的玄机,关于二中和六中兼并的行文,早在三月前就已发放到六中,时间紧迫,在市里相关部门和教育局的支持下,六中很快又买下了一块地。同时,从下学期开始,初中部开始停招,腾下一大部分教室,安置即将进入的新生。加上已经建好的两座新教学楼,同时提供两所学校的生源基本没有问题。

    车向煌甚至作出了应急措施,必要的时候把图书馆腾出来,满足并校的生源安置。

    这个暑假对学生们来说,是平静安逸的。但对六中来说,是一次新的质跃。

    能够同时容纳2千多名学生的综合教学大楼,正式奠基开建,如果不出预料,一年后这所教学楼将会正式投入使用。

    在这欢欣鼓舞的档口上,六中的机房一台高性能电脑主机突然被盗,学校展开了大规模调查,甚至住在钟扬市内的所有当届六中学生,都被“邀请”到学校验下指纹,龙裕琦来到学校后,验过指纹,找到尤明龙,师生们热情的聊了半天,在确认龙裕琦不以学校分配工作后,尤明龙暗暗惋惜,已有两家单位要求招综合成绩前十名的学生,但这前十名的学生,竟然没有一人愿意进厂。龙裕琦把父母的想法告诉了尤明龙,尤明龙苦笑着说:“这样看来,你们这三年,其实是拿张职高的文凭。这样说,也许过了点。”

    “老师,我有一件事想问你,我能不能再——”

    尤明龙笑了起来:“可以呀,有三个名额,你们可以考大专。考不上直接工作,考上了,还是机电专业,学校是职大。”

    “老师,有我吗?”“有,你,刁文英,贺翔。”

    “试试吧!来,我带你参观参观学校。”

    大专选考结束后,等了一周,龙裕琦以三分之差没能考上,贺翔和刁文英差了十几分。龙裕琦的一位亲戚甚至想通过门道花钱去买分数,但龙裕琦考虑到高额学费,加之父母也不太热心,决定进入工厂上班。

    父母开始了活动,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元月,在这几个月里,龙裕琦怀念校园生活,以之为题材,写起了一篇小说,整整十二万字,绞尽脑汁,写完后,连续在家里睡了三天。他也高兴的盼望着,他和江志铮这次的会面,他会把这本处女作给小江看,把书中写的一些秘密告诉她,想到这些,他把脸捂在被窝里,暗暗地发烫。

    这一年的冬天,显得特别冷。但车向煌的心里却异常滚烫,六中并校后,又增加了不少新的专业。其中从七中保留过来的一些热门专业,不仅被完整继承,还得到了扩大。车向煌敏锐的发现,餐饮业及酒店业呈较快上升趋势,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青睐这些第三产业,于是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酒店管理,在“内阁会议”上,车向煌力排众议,拿出一份规划文件,从文件中窥探出钟扬即将新建铁路,在未来几年内,列车服务及管理肯定紧缺,决定开设一个列车专业班,有教师质疑,如三年后铁路未开通,学生们的就业怎么办?

    车向煌坚信这次的规划不是纸上空谈兵,肯定有大动作,三年之后,钟扬肯定会开通铁路。

    会后,车向煌辗转几次,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媒体也连续提到钟扬铁路项目。终于从一个知道内情的人口中探出,钟扬此次铁路项目,极有可能上半年就能批下,并留下了车向煌的号码。

    让车向煌惊喜的是,半月后,一个神秘的电话打给他,鼓励他开设一个列车服务专业培训班,并承诺三年后将全部录用这批学生。

    此次成功的尝试,让车向煌蠢蠢欲动,一方面保留学校的一些老专业;另一方面,以市场信息为导向,创办热门专业。为此,他又聘请一名信息计算机教师,专门查询市场用人信息和趋势发展,经多次研究论证,然后开设相应专业。可谓有的放矢,同时还加强了一些专业的补充,对于烹饪专业,聘请烹饪名师主讲技能,并和知名餐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和分配率。

    同时,又购买了一大批实用的工具和设备,使学生们足不出户,就拥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些快速的发展,让龙裕琦这一届学生嗟叹不已,在他们毕业后的半年,学校引进了几台二手车床、铣床、刨床,许多学生通过实践结合理论,掌握了基础的东西。

    车向煌也深信,即使以后学生到工厂实习,有了这些实践基础,师傅再拿乔,也难不倒学生了。

    有时,一届学生的运气和命运,就和学校发展的快慢有关系,甚至和市场的导向有关系。许多学生就业,选择了国有企业,而有门路的则进了水厂、电厂、邮电局。

    但是,一个蛰伏的事实是,私营及民营企业越来越活跃,用人更注重工作能力。而一些传统的老国企,在风光新鲜的背后,因为机制、生产落后、渎职及腐败等多方面的原因却江河日下,新一轮的洗牌即将在几年内爆发,这些是学校和学生们所无法预料的。龙裕琦通过内招进了那家产值过亿的半导体企业,虽然他自己很快成为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但企业内部已是暗流汹涌,大厦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