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的你右手的他
繁体版

他一直对我很好

    看着两个儿子,老大性格较为内向,安安静静。而老二虽然还不会说话,但能看出来是个调皮的,和哥哥的性格天差地别。

    李延也会隔三差五的打个电话回来,聊聊孩子,聊各自听到或者见到的八卦,日常生活中的琐碎。

    这也是很多留守妇女和在外打工的丈夫能聊的话题。

    可是,在外打工的丈夫体会不到妻子在家照顾孩子的心酸,而留守的妻子也对在外打工的丈夫工作时遇到的问题毫无帮助。

    也许最初互相是惦念的,通过电话聊以慰藉。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琐琐碎碎。

    “老婆,今天儿子有没有闹腾?”这两天二宝有些拉肚子,松龄给李延抱怨两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了。

    “好点了,不过晚上还是会醒两次。”

    “嗯,再大一点就好了。我这边还有点事,先这样吧!”

    挂了电话,李延叹了口气,说什么呢?说工作中和工友有些矛盾?还是告诉她自己有时不想干了?说了有什么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而松龄没有听出李延的异常,只是觉得有些莫名的委屈。婆婆不可能二十四小时跟在身边,只分别在白天上午下午带大宝两三个小时。如果她有事,一整天松龄就要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

    二宝不舒服闹人,夜里根本睡不好。大宝虽然不闹腾,可是在自己抱着哭闹的二宝安抚时,他会紧紧依偎在身边,不哭不闹,可那依赖的表情让人心疼。

    白天,好容易哄睡了二宝,赶紧收拾房间,打扫院子,手洗娘三换下来的脏衣服。

    这时候的洗衣机并没有达到家家都有的程度,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家家还在使用手压的水井,用洗衣机并不方便。

    如果说这些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那么遇到灯泡坏了,或者凳子腿有些松动,也或者墙角窜过的老鼠,就只能松龄自己硬着头皮处理了。

    最重要的是,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生活也逐渐好转。只是留守的多是妇女孩子和年纪大了的人,这就让那些不愿吃苦,又好吃懒做的闲汉有了目标。

    他们通常会白天在村里游荡,本身就熟悉周围,因此谁家新买了电器,新自行车,谁家今天去了镇上的银行,都逃不过这些人的眼睛。

    尽管屡屡出现失窃,但没有抓个现行,那时网络也不发达,也不是后来到处都是监控的时候,派出所也无可奈何,只能是自己多加注意。

    因此,松龄会尽早吃完晚饭,收拾好孩子,紧闭院门和主屋门,这样心里才会安定下来。

    每每这时,总想着若是李延在,自己也就不用处处小心了。可在电话里把这些说了又有什么用?平白让他担心,也就不说了。

    一段时间下来,两个人通话的时间和频率都没有那么多了。

    也渐渐地习惯了各自承受生活的压力,生活中的琐碎也逐渐没有说的欲望。浪费电话费就说些鸡毛蒜皮的事,感觉没有必要。

    只是习惯的隔段时间打电话聊几句,更多的是关于孩子,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想说的。

    转眼大宝可以送去上幼儿园了。

    这样白天把大宝送去上学,再带二宝就轻松多了。

    这种状态是太多留守妇女的生活,一成不变,周而复始。只是孩子的不断成长让父母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只是有一天邻居的一句玩笑话,让松龄心里有些不舒服:“松龄啊,你看你这刚结婚没几年,就这样分开这么远,你不怕你家李延在外面偷吃啊?”

    当时松龄没往心里去,笑着回应:“李延才不会呢!天天累的要死,哪有那闲工夫去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他一直对我很好啊,才不会做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