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仙山雪
繁体版

第七章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数日后,国君杨赫冒着鹅毛般的大雪,只身拜访寅国太宰巭大人。

    站在门外,望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朝菌不知晦朔的公叔巭,正闭目养神,不忍惊扰。

    “敢问公叔巭老将军有何良策?以保全夏国累卵,百姓休养生息呢?”

    杨赫寒暄几句后,立刻切入主题,表明此行的目的。

    公叔巭并没有着急回应他的问题,良久后……

    “夏公当真想与我王罢兵止战,化干戈为玉帛,缔结和平之约?

    “当然想!如果能够实现两国和平,让百姓休养生息,夏国愿明梁一带的肥沃之地拱手相让!”

    公叔巭见其态度诚恳,便起身面向杨赫说:

    “夏公,这恐怕不足以打动我王。”

    “那老将军的意思是……”

    “夏国不仅年年纳贡,并将明梁,平川平原肥沃之地割让给寅国;人口图籍户册交付于我,再写一封亲笔信函并派特使和我一同回都朱玉城,觐见我王,我将担保夏国无事。”

    “如果夏国向寅国王积称臣纳贡,或许更为稳妥一些。”

    杨赫斩钉截铁:

    “公叔巭老将军,凡事都有底线,不要得寸进尺,我大夏国虽然穷弱,但哪一个国人不是战场杀敌,嗷嗷叫啊!倘若,如此鱼死网破,在所不惜!”

    “向寅国王积称臣纳贡是不可能的,这事也不能谈。”

    杨赫以为将明梁、平川河谷平原割让,人口户籍图册交付寅国王积是万全之策。然我,万万没想到公叔巭竟教寅国王积先将明梁平川河谷占为己有,人口户籍图册收受;然后,联合胡人、南蛮王国、巴蜀国,甚至暗中联络昔日的敌人海侯国异族,并推崇寅国国王积为盟主,定下先灭夏国后分食之的策略。

    原来公叔巭携带夏国公杨赫的亲笔书函以及明梁平川百姓的户籍图册,俨然成了凯旋而归的胜利将军。夏国的特使也一同前往朱玉城,出使寅国;一路颠簸劳苦只为了这所谓的万全之策尽早实现;兑现和夏国新君的诺言。

    只见寅国国都朱玉城,以朱玉河为东西玉城的界分,西玉城街道宽敞,街铺货物琳琅满目;过往行人人山人海,络绎不绝。而东玉城朝都更是宫宇林立,比肩错落;雕龙着凤气吞万里如虎之势。

    报!...报!.....报!...报!

    太宰大人携夏国特使荆南恳请觐见我王!

    “什么?公叔巭太宰大人?这不是被夏国关押在邑城吗?还和夏国特使一起,怎么......?”

    “启禀我王,公叔巭这个老东西是败军之将,现毫发无损归国;真乃可疑啊!切不可随意相信馋言呐!”

    “启禀我王,公叔巭现毫发无损归国,有私通敌国的之嫌!恳请我王立即宣他进殿,并将立即拿下,切不可犹豫,以留后患。”

    “金太尉,本王知道你与太宰公叔巭大人在大政方针上有所不同;但只是政见不同而已,不能诛心!”

    “恳请我王恕罪!方才末将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大放厥词!”

    “好啦!行啦;还是先宣公叔巭进殿吧!”

    “宣...寅国太宰公叔巭,夏国特使进...殿!”

    鸣鞭!

    “败军之将参见我王。”

    “免礼!平身!”

    公叔巭此次不仅平安归来,而且将寅王积梦寐以求的明梁平川河谷的户籍图册带回!

    臣恳请我王再次宣羊国特使进殿!

    ”“好!传夏国特使!”

    这时寅虎国庙堂之上叽叽喳喳,交头接耳!这!这!..这!.......。

    “宣!夏国特使荆南着履觐见!”

    “夏国特使荆南,觐见大寅国国王。”

    “贵国特使免礼了!免礼!,免礼!赐座。”

    “多谢,寅王!”

    “方才公叔巭大人说贵国想和我大寅国修复睦邻友好关系,请问是否有此事?”

    “启禀寅王,确有其事!受国君之命出使寅国,愿和寅国世代友好,世代不相兵;罢兵于民休养生息。这不仅对我夏国还是寅国都有大利。为了表示诚意新君将平川明梁等地割让给寅国,户籍图册也一一交付!恳请寅王明察秋毫。”

    “好,烦请贵国特使先回驿馆歇息,且容本王与诸位爱卿商议后再定夺,可否?”

    “既然如此!多谢寅王,还烦请尽快给予答复;我好回国复命。告辞!”

    特使双手作辑缓缓告退。

    “启禀我王,臣这次之所以能将功补过,毫发无损的回国是受夏国新君之委托,力促两国恢复邦交,世代友好,罢兵止战。还请我王明鉴。”

    这时金南太尉早已跃跃欲试:

    “启禀我王,卑臣有话要禀告。”

    “金太尉,你说。”

    “谢我王!我王是否知道夏国现在新君刚刚即位,国内人心不稳,军民疲敝,国府早已亏空;因为年年征战,竟无兵可征,无粮可征,民寅吃卯粮;现在正是夏国最为虚弱之时,只需数万精锐铁骑就可灭夏国;到那时候整个夏国都是我王您的了。”

    中郎将龅牙上前回应:

    “太尉只说了攻占夏国之利;并没有说攻占其之害。”

    “嗯!那你说说看!利弊在那啊!”

    离座而陈词:“臣斗胆向您进言,虽说现在夏国国内空虚;但新君睿智刚猛,夏国人个个英勇善战,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赢于战心;我军之所以在此次明梁之战能赢,赢在战力。倘若放弃这次睦邻友好机会,而一心灭夏国,况且现在天下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坐视一国被另一个国所灭,进而一国独占独大。”

    “当我们倾一国之力灭夏国时;山东那些中原列国肯定会趁虚而入;攻打我国;原臣服于我大寅国的小国,那时也会纷纷趁机反叛!”

    “寅国危矣,我王盟主之位危矣!恳请我王明鉴。”

    “放肆!臣认为中郎将龅牙将军的话危言耸听,妖言惑众;是怯战,私通敌国之罪证!”

    “好啦!别争啦!都嚷嚷着什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让寡人如何是好?退朝!”

    “退......朝.....!”

    鸣鞭!

    且说!今日朝会寅王积并没有拿定注意;依然在太尉和大将军力主灭夏国与太宰公叔巭以及中郎将龅牙力推先称霸中原,以图霸业;灭周边小国,积小势成大势之方略间左摇右摆不定,犹豫不决。

    然而,一国对外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将领指挥得当外,其庙宇上下是否一心,一国之君是否乾纲独断,还是优柔寡断也息息相关!

    子夜时分,月黑风高;寒风婆娑,隆冬腊月。公叔巭趁夜色面见寅王。教其寅王积先将明梁平川河谷占为己有,人口户籍图册收受;然后,联合胡人、南蛮国、巴蜀国,并推崇寅国国王积为盟主,定下先灭夏国后分食之的策略。

    果不其然,寅国国王嗣为了平衡大将军膑涓,太尉金南和太宰巭,中郎将龅牙间的势力。接受了太宰巭大人的建议。命令特使纷纷持杖节出使胡人、南蛮国、巴蜀国并暗中联络异族南北夹击夏国;欲陈兵五国之军二十万于明梁,平川贡水骊山等方向。由于五个国家实力以寅国最为强盛,因而被其他列国顺理成章地共推盟主;膑涓被封为五国大将军。

    然而,此次寅国背信弃义的卑劣之举并没有得到天下诸国认同;五国联军同盟并非铁板一块。五国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夏国北边的胡人异族,四国纷纷盼着胡人族率先向夏国发起进攻,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因此,离间胡人异族与其他四国联盟是此次能否挫败联军进攻夏国的之关键所在。

    真可谓泥沙俱下,有隔岸观火者,虚张声势者,诚惶诚恐者;利益面前各怀鬼胎。为了剪除北方胡人异族之患,同时让夏国此次能化险为夷。

    杨赫让从小在漠北长大的太尉车英假扮寅国特使出使胡人异族,挑拨异族和其他盟军的关系,离间彼此的盟誓。

    可谓好儿郎,浑身是胆。

    太尉车英将几百匹尚好的貂皮,马匹以及几百石和山东渤海国换来的海盐作为面见胡人王的见面礼;他们一路冒着茫茫白雪,马不停蹄正往漠北赶。

    由于巴蜀国和海昏侯国等国负责联络胡人国异族,因而四国特使先到胡人异族王庭,正商议何时南北夹击夏国。

    正在此时,胡人异族探兵报来寅国特使来面见胡王的军情。

    报!....报!....报!....启禀我王,寅国特使觐见。

    胡王彪形大汉,虎背熊腰,身以虎皮为裳衣,以豺狼虎豹的皮毛骨骼为装饰陈设。他误以为车将军为寅国特使,便热情款待。

    “好!让他进来。”

    一身漠北游牧民族戎装的车骑进王廷面见胡王。

    “寅国特使参见胡王,祝大王万年

    “贵国特使,既然两国均视为彼此盟国,不必客气!赐座!”

    “大王,我们寅国国王积为了了表一同南北夹击夏国的之诚意;特意命我甄选几百匹尚好的貂皮,马匹以及几百石和山东渤海国换来的海盐作为面见大王您之礼,请大王笑纳。”

    “好!好!好!本王就不客气,还请特使归国后向寅王转达本王的谢意。”

    言罢!胡王接着说:“这些是海昏侯国,巴蜀国,南蛮王国的特使;本王正和列位特使商议何时攻打夏国,怎样分食夏国;贵国特使正好一起商议。”

    “大王,您说这几位都是海昏侯国、巴蜀国,南蛮王特使?那请问他们的诚意呢?”

    俗话说得好,客人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这.......”

    “那寅国特使你有什么证明诚意?”

    只见车英拿出伪造的寅国权杖并离席陈词:

    “请问列国特使这是什么?这是寅国国王积之权杖!来面见大王时还特意挑选尚好的马匹、貂皮以及海盐敬献;而列国特使呢?空手而来,拿什么以示诚意呢?”

    “这!.........”

    “大王!我这有我王早已拟定好的方略;大王!您看!”

    “这是大王您一同灭夏国后所分的土地、人口的户籍图册。”

    “大王!众所周知,在列国中我寅国国力最为强盛,被共推为盟主;即为盟主,所以一言九鼎。然而,这些所谓的列国特使一没有带以表诚意之礼。二,竟背盟主私议何时进军,如何分食夏国,有背盟誓,应立即羁押。”

    目如金刚的胡王:

    “来啊!甲士把这些假冒的特使去节墨面,押下去处以火刑。”

    列国特使诚惶诚恐,战战兢兢:“邦国之交,不杀来使啊!”

    “大王英明,痛快!”

    “那,贵国特使寅王定在什么时候进军呢,又把夏国那一块土地分给本王呢?”

    “大王;我王在本特使出发前,请太乙天师以观星象;认为本月月出五日为极佳;并将夏国乌仙河以及“地金泽”以南的草原,明梁以北肥沃的大草原划分给大王。”

    “大王,您看三辅與图,这!这儿呢!”

    “好!寅王就是痛快!一言为定。本月月出五日一同进攻夏国。”

    言罢!车英便以战事紧迫为由辞别胡王。

    在寅国太宰公叔巭府邸烛光点点,自从上次面见寅王后,公叔巭便一病不起!连续几个月未如期上朝参与朝会。

    寅王积得知太宰大人卧病不起,决定深夜探望。

    屏风后,伴着点点烛光;时不时发出清朗而自信的声音:

    “老师,上次明梁一战,夏国国内早已羸弱不堪,如果再不奖励耕种,来年定青黄不接,无粮可征,届时,夏军不打自败!”

    “然后,兵临城下,逼迫夏国签城下之约!不准备而屈人之兵。”

    太宰巭看着他眼前的江庶子,熟悉而陌生。他心里明白,他的学生定是不愿久居他人屋檐下,正所谓,蛟龙得烟雨,终非池中物。

    在听闻自己学生要辞别府邸,离开母国时,太宰巭竟然上书寅王积,江庶子是位大才,恳求重用江,如果不受用朝廷,宁可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