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我眼睛里有一副地图
繁体版

第70章 军户

    进入清水河县城,赵伯辰出离忿怒了。

    杨孔目等人在离开县城之前,纵兵劫掠。如今的县城,几乎不堪入目。街上的店铺都被打砸干净,杀的人在街道上比比皆是。尤其是县城里几家大的店铺,几乎都被翻了个遍。就连普通人家,大多也被打砸。

    赵伯辰的军队一进县城,百姓便就围在马前,哭诉杨孔目等人的残暴,让军人报仇。

    一边好言抚慰,赵伯辰一边带军队进入了县城。

    清水河县并不大,县城里只有三五百户人家。赵伯辰留了一百骑兵守城,亲自带了其他人员为损毁家园的人家修房子,慰问人员。一直忙到晚上,才告一段落。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县衙,赵伯辰道:“今天晚上杀五只羊,二十只鸡,给大家庆功。虽然忙了一天,大家都有些累了,但是进入县城,庆功还是要庆功!”

    回家略一歇息,赵伯辰招集严进等人开会。

    人员到齐,赵伯辰道:“没想到杨孔目如此狼子野心,知道清水河县回不来了,就毁坏一空。此子狠毒,岂能让其存活世上!派出人去,先查探到底有哪些人是其手下,拿回县衙来!”

    众人称是。

    赵伯辰道:“杨孔目在清水河县时,有手下一百多人。这次逃走,据称只带手下二三十人左右。其余的人呢?必是散到了清水河县下面乡村中。每一个村子都要查,务必把这些抓拿归案!”

    严义小声道:“提举,如此大规模搜查,动静太大,百姓也会被扰得不安宁!”

    赵伯辰厉声道:“扰得不安宁也好!让全县上下都知道,与官府作对没有好结果!”

    严进急忙低头称是。

    赵伯辰道:“从明天开始,派出人去查探杨孔目的行踪。目前朝廷正整饬边军,德顺军的张中孚励精图治,整治边军非常有力。德顺军防守严密,杨孔目必不敢去。甘谷城我们新占,在那里兵力很多,杨孔目也应该避开。所以综合来看,杨孔目只能走两者之间的鸡川寨,去甘泉堡,到会州投奔党项。派出去的人要能走远路,沿着鸡川寨、甘泉堡方向追击,以期发现其行踪!”

    严进吃了一惊,道:“这条路可是不近!”

    赵伯辰道:“是不近。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把甘谷城的路封死了,他只能走这条路。实话说,直到现在才逃出清水河县城,杨孔目走得太晚了。”

    清水河县的北边是德顺军,朝廷正在整顿边军,杨孔目肯定不敢去。去兰州的方向,由于赵伯辰占了者达堡,也堵死了路途。杨孔目肯定不敢向南,党项的游骑已经被逼出去,向南都是死路。剩下惟一的一条路,就是走小路向鸡川寨、甘泉堡而去。

    严进低头想了一会,点头称是。

    赵伯辰道:“我们派出去的人,要能够远程追击!不追到甘泉堡,不许回来!”

    众人一起称是。

    赵伯辰看了一遍众人,才道:“我们出去庆功!”

    一夜喝酒吃肉,尽欢而散。

    第二天刚刚起来,就有二三十人堵在县衙里。

    见到赵伯辰出来,纷纷急着道:“提举,提举,我们村的人要进军堡!”

    赵伯辰被吓了一跳,急忙拉过一个亲兵问道:“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人?他们来干什么?”

    亲兵道:“禀提举,这都是清水河县城周围村子里的人,来要求改自己村子为军堡。”

    赵伯辰一头雾水:“为什么?”

    亲兵道:“具体原因,小的就不得而知了。”

    赵伯辰举起双手摆了摆道:“大家先安静一下,一个一个上前来说!”

    过了好一会,才安静了下来。

    一个老头子上前道:“小的是城南大槐树下村子推举出来的人。肯请提举官人,让我村成为军堡,全村的人都转为军户。村子里的青壮占比很大,适合当兵!”

    赵伯辰奇怪地问道:“为何全村要转为军户?”

    老人道:“在提举的治下,军户免粮免税,不服劳役,又没有科配,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一个中年人道:“就是,就是!转为军户有诸多的好处,我们当然要做军户!”

    赵伯辰听了一会,知道这些人都是被村里人推兴出来,要转为军户的。

    等大家都说完了,赵伯辰才道:“军户有这么多好处,必然不是谁都可以当的。你们说,当军户要什么条件?”

    老者道:“哪个不知道,要有人当兵呗!”

    赵伯辰点头:“不错,要有人当兵!你们知道不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当兵的!”

    听了这知,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听年人说道:“现在的军户,就是普通人家,还不是一样能选出兵来?”

    赵伯辰道:“那是以前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总不能把人扔出去不管吧?现在正在改,慢慢改过来。新入的军户人家,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的。”

    老者道:“现在改了?要什么条件?”

    赵伯辰道:“现在家里要有能兵的人员,最少父子两个人丁,不成丁的男子一名。符合这些条件,才能成为军户。”

    老者听了笑道:“这样的条件何难?一般的人家,不都是这样?”

    赵伯辰道:“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成为军户。”

    听了赵伯辰的条件,大家出了一口气。条件并不严苛,达到又有何难?

    一般的人家,都不只一个儿子。儿子十六七岁时,父亲三十多岁,都可以当兵。两个壮年人,抽一个当兵,家里的生产并不会受多么大的影响。

    实际上,说一般人家都会这样,并不是一般人家都会这样。赵伯辰仔细算过,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家,大约占一般人户的二分之一。只不过那些没有娶妻的人家,往往都会被人忽略了。

    二分之一的人家符合条件,当军户的人家约占二分之一,总共有四分之一的人户成为军户。对于现在的大宋,这个比例是正常的。

    只是对于官府来说,相当于抽掉了一大部分能够生产的人口,不太乐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