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移民之爱情使徒
繁体版

第二章 星际移民史

    星际联邦的移民史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Ⅰ期:俘获太空陨石,选择合适的改造成移民飞船。在上面建立中小型生态体系,移民在生态圈中繁衍生息。

    这种方式资源消耗少,但移民数量也小,且只能做短途旅行。毕竟中小型生态圈维护的再好,承受能力终究有限。

    曾有一艘移民飞船为避开陨石带偏航。飞船到达目的地时,生态圈动植物体系保存完好,但移民体系出了问题。

    偏航导致旅程延长,飞船上的移民比原计划多繁衍了几代人。最后下船的移民,人人携带近亲基因,几乎无法再正常繁衍。

    联邦殖民星球现在还能接收到的Ⅰ期移民飞船,都是组成编队的移民船队。落单、无法获得编队内资源互补的Ⅰ期移民飞船,没有按时到达目的地,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消失在宇宙中。

    Ⅱ期:有鉴于Ⅰ期移民飞船所用陨石太小,无法形成自我修复的生态圈,联邦选择俘获中小型星球,改造成移民飞船。

    实现了流浪地球外星版本。

    得益于科技发展,Ⅱ期飞船上还配备了行星炮。它们在行进过程中,不用因为陨石、中小行星偏航。挡路的中小型星体不是碾为齑粉,就是被分割成小块,分布在飞船外太空,形成外层保护网。

    如果流浪地球有这科技,主角刘培强完全不用拿生命点燃木星。几炮过去,木星就分解了。木星分裂的“尸体”都要抓来当“地球环”。除了用来抵挡不时而来的彗星、陨石,必要时还可以拿来当燃料!。

    Ⅱ期移民方式优点是能形成完整生态圈,移民数量也符合太空殖民的需要。但缺点也很明显。除了消耗大,航程依旧是个大问题。

    以光年为单位的航程,很容易造成联邦本体星球资源耗光了,移民飞船还没到达目的地。

    联邦移民不是因为恒星毁灭,需要逃离恒星范围。

    联邦移民的本质是外星殖民!

    Ⅲ期:人体冷冻技术是这期的重点。

    将移民冷冻,塞入带营养液的金属棺材,再将金属棺材用飞船送到目的地。

    抛弃了生态圈的包袱、不用考虑移民的舒适性,飞船质量大大减小。亚光速星际旅行变成了现实。

    可以说,Ⅲ期的移民方式几乎满足了联邦殖民的所有需求。

    几乎!

    Ⅳ期:大量移民导致本土人口急剧减少,社会发展导致民众生育愿望大大下降。联邦需要用最少的人,开拓最多的星球。

    但开拓星球可不是在无人星球上扔一块石碑,表示此地为联邦所有就行的。

    停靠在联邦太空码头的无人武装商船,里面装的可不是空气。都是从殖民星球运回来的各种物资、能源。

    殖民殖民,当然得有民才行!

    安排一堆机器人开发,也得有人指挥安排啊?!

    于是,克隆人安排上了。

    星际联邦采取的是携带移民基因,到达目的地后再将移民克隆出来。

    这种方式非常有效。星际联邦向宇宙四处挥洒基因,在宇宙中点亮了一个又一个信号标。每一个信号标都代表一处被殖民的星球。

    只是这种移民方式也有缺陷:基因克隆出来的移民并没有完整的思维和记忆。需要经过长达十几年的知识教育,才能满足新殖民地发展的需求。

    而给这些克隆移民提供知识教育,又是一个庞大且系统的工程。即使花费大量资源让克隆移民完成十几年的教育,也无法让克隆移民达到本体的程度。

    这导致新殖民星球的文明程度一直很难提高,星球开发的速度也不如早期移民方案。

    不是科学家们做不到将思维记忆完美复制给克隆体,而是科学家们做不到将思维记忆长期存储。

    克隆体成熟后,将本体的思维记忆直接复制给克隆体。克隆体苏醒后,如果没人告诉TA是克隆体,TA都不知道自己是克隆体。

    这种完美程度的克隆,联邦科学家们做到了。

    但是!只要将思维记忆进行数据化存储一段时间,再复制给克隆体,克隆体就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具体奇怪在哪方面,就要看存储过程中丢失了哪方面的因素。

    例如:复制给克隆体的思维记忆,丢失了感情因素当中的理智,那么这个克隆体就会比本体暴躁,随时会动手伤人。

    这还算比较正常的。大不了以后都别惹TA就是了。

    最令科学家们头痛的是,明明是一个思维敏捷,头脑伶俐的人,思维记忆存储后复制给克隆体,克隆体有很大的几率变成傻子!

    而且是一个人越擅长什么,思维记忆在存储过程中越容易丢失什么!

    不少科学家将这种情况归结于灵魂消散,从而开始研究宗教玄学。期待从中找到解决方案。

    当然,最终找到答案并不是他们,而是一群比玄学家更不靠谱的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活着就有不断迸发的念头、情绪以及复杂的情感。而这些动态因素最容易在思维记忆数据化存储时丢失,所以才导致克隆不完美。

    正常人得了一个情感缺失综合症,都会出现思维和行为上的改变。复制给克隆体的只有思维记忆,缺失这么多重要东西,能完美才是怪事。

    作为科学家鄙视链顶端,心理学家的这一论断惹来了很大的争议。“科学讲究事实和依据,念头、情绪、情感难道就不属于思维记忆?”

    直到一个叫“无限接近”的科学家提出一个方案:将数据化后的思维记忆放在网络游戏中,让思维和记忆“活”着存储。这样就不会让“不断迸发的念头、情绪以及复杂的情感”丢失。

    然后他就被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所有科学家喷。

    先不说心理学家提出的论断对不对,只说思维记忆怎样才能在没有躯体的情况下玩游戏?

    游戏不真实会不会导致“玩家”退游?

    ……

    总之科学家“无限接近”被各种科学家喷。

    “无限接近”是一个研究游戏的科学家,是科学家鄙视链顶端的顶端,几乎不被科学家群体接受。

    星际联邦文明程度太高,民众生存压力太小,娱乐当然很繁华。而作为娱乐最主要项目之一,网络游戏当然也需要科学家来研究怎么发展。

    “研究网络游戏的科学家也算科学家?”这是所有科学家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包括心理学家也是这么想的!

    世事无常!传统科学家被打脸,心理学家当舔狗的事情在发生了。

    “无限接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方案。他的实验一举成名!

    当记者采访他怎么想到这个解决方案时,“无限接近”不无得意地说:

    “众所周知,我是一个研究虚拟网络游戏的科学家。我讨厌外挂,可要解决一些特殊的游戏问题,我又不得不从外挂方面办法。”

    是的,“无限接近”直接将数据化的思维、记忆做成外挂,解决了思维、记忆没有躯体也可以玩游戏的问题。

    然后他将一款最真实的游戏调到最不真实的程度,让思维、记忆像做梦一样乐在其中。

    没有退游选项!

    将这种方式存储的思维记忆转到克隆体上时,思维记忆没有丢失任何因素,也没受到游戏影响,就像正常人在梦中玩游戏,醒来了一样正常。

    也就是说,思维记忆完全可以在运输过程中一直“活”在游戏中。

    “无限接近”将这种存储思维记忆的系统命名为“梦境系统”。

    后来科学家们将这个系统优化,使其更利于星际移民。并将这个系统命名为“思维记忆保护系统”。

    不管正统科学家如何表现他们的倔强,也改变不了“无限接近”开启了星际联邦第Ⅴ期移民史的事实。

    亚里.安德烈蹲在监狱,无聊地回忆着联邦星际移民史。

    之所以回忆这些,只是因为现在控制22537号星球的空盗是Ⅰ期移民。

    也就是说,这些空盗都不是克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