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飞翔
繁体版

第九十二章 爸爸找到工作了

    一进门,龚阳就问李永涛:“李工,我想冒昧问一下,你在广泰时每月工资是多少?”

    “工程师的定额工资是5100元,奖金要根据每个月的销售情况确定。但厂里效益不行,起先是扣奖金,后来工资打折,再后来就发不出来了。”李永涛老老实实地说。

    “那好,我们请你当副厂长,厂厂厂的叫习惯了总改不了口,”龚阳一边纠正自己的口误一边笑着说,“就是副总经理,同时兼任总工程师,主要负责产品的技术升级。待遇是这样,每月工资7800,奖金另算,但不会太多,毕竟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不知道你有什么意见?”

    7800元的工资李永涛连想都不敢想,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好不激动。

    “副厂长?这个……我,我没干过。”李永涛说。

    “咱厂小,不比广泰。咱们整个厂还不及广泰的一个大车间。”金哲明说,“虽然咱们龚总是从作坊起步的,但龚总跟别的小老板不一样,他特别重视人才,可以说是求贤若渴啊!以前也有大厂的人来过,但他们瞧不上黄牛而且都想搞管理不想搞技术。你跟他们不一样,你是工程师,是技术专家,只要你愿意跟我们一起努力,我想总有一天,咱们的‘黄牛’牌压面机会占领更大的市场。那时收入肯定也不止今天这么点。”

    金哲明“咱们咱们”地说着,这让还没上班的李永涛有了一种归属感。破旧落后的工厂环境和那次一脚踩到屎的憋屈,顿时被忘得一干二净。

    “不过我们每周要上6天班,周日休息一天,每天上10个小时,现在竞争太激烈了,私人企业要想活下去不容易啊。”龚阳说,“当然了,周六当天会另计加班费。”

    “龚总,是这样,我孩子在补习学校上学,她每周六下午要回家……”李永涛说,“不过,我星期天可以正常上班,我每天还可以多加一小时班。”

    龚阳和金哲明商量了一下,金哲明说:“这样吧,你以后周六就上半天班,周日照常休息。”

    纠结了这么久的工作问题,在短短几十分钟就解决了,这或多或少让李永涛有种造化弄人的感受。随后,龚阳叫人给李永涛从办公房里腾挪出了最边上的一间,摆上旧桌椅。这是一间墙壁泛黄,布满蜘蛛网的房子,墙体隐隐有几道裂缝。但李永涛已经很满足了。

    在一阵狗吠之后李永涛走出了大铁门,他骑着电动自行车一路朝家走去。阵阵春风扑面而来,在耳边呼呼作响,远处,树木和若有若无的庄稼在天地间点染出了淡淡的绿色,能让人感受到勃勃萌发的生命的力量。李永涛长长地舒了口气,尽情地享受着春风抚面的惬意。突然,他想起自己离开广泰前,资维强劝他留下时说过的那句话:“作为工程师,你更是弥足珍贵的稀缺资源……”

    不知他现在还好吗?广泰还好吗?

    “谁说人生不能翻盘?只要我们敢逆风飞翔,就一定能飞得更高更远!”每当李思萌拿起书本时,那天放风筝时爸爸说过的话就会在耳边回响。她也时常会想起爸爸的另一句话:“萌萌别哭,爸爸爱你不哭的模样。”

    她非常庆幸爸爸给她选择了这所补习学校,虽然每天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开学才半个学期,就已经把初三的课快上完了,但这里没有何加时、罗辊和令标那些调皮捣蛋欺负和嘲弄她的学生。这里的学生没有一个是“农贸子弟”,他们大都来自秦宏省的各个市县。铁血补习学校的同学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谁欺负谁,考试成绩是决定每个学生心情的唯一因素。学校不允许男生留长发,女生统一留齐耳发,校服宽大得有点夸张,目的是不让发育期的女生显出凹凸的身材。化妆品、手机之类的东西根本不许带进学校,一旦被教务发现,立刻开除。

    在83中上学时的阴霾正一点点从李思萌心里散去,在铁血补习学校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外,她就像放飞的风筝一样自由,像初春卷曲的树叶在阳光里一点点延伸。

    李思萌每天晚上躺在宿舍的床上,都会再花二十分钟轻声背诵古诗词,她不会忘记闻雯姐,她要用这种方式练习发音。这段时间,她口吃的毛病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好转。李思萌偶尔也会想起以前的同桌欧阳拓,他那两颗小眼珠轱辘一转就计上心头,就会设法骗她的钱。想到这里,她无奈地笑了笑,心里默默地说:“唉,真是一场噩梦!”然后,她就再也不去想那些往事了。

    李永涛租住的单元房离补习学校不远,星期六接女儿回家是雷打不动的事。李永涛电动自行车的电瓶已经用了好几年,严重亏电,车子像即将死去的老母鸡一样扑腾几下就没了气力,好几次险些把他撂在半路上。今天一下班,他就到修理店换了块电瓶,然后骑着车子朝校门赶去。

    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是杨豪打来的电话。从电话里他得知厂里暂时还没有办法解决机加车间职工待岗的问题,但为了规避法律问题,厂里决定暂时给每人每月发1500元的基础工资,待情况好转,会通知他们回厂上班。挂断电话后,李永涛心涌上一种特别的滋味。

    此刻,铁血补习学校刚刚放学,同学们潮水般涌出校园。几名保安身后是一簇又一簇前来接学生的家长,他们用各地的方言叫着孩子的名字,有的家长会把孩子一把拥进怀里,像是失散多年的亲人不期而遇那般的激动。不少家长都是外地人,要么专门在紫华租房陪读,要么,一大早就迎着朝露开车赶到紫华给孩子租好宾馆,好让孩子放学后换洗衣服,这段宝贵的时间也是一家人短暂团聚的时刻。

    李永涛被淹没在人群里,他和李思萌约定的等待地点在校门外的第六棵行道树下。李永涛一见到李思萌就接过书包背在肩头,朝电动自行车走去。李思萌见他背着书包像个笨拙的乌龟,就把书包从他肩头卸下来,挎到自己肩上,坐着车子七扭八拐地从人群里慢慢驶出。

    “萌萌,爸爸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李永涛骑着车子,回头侧脸对女儿说。

    “啥好消息?”

    “爸爸找到工作了。”

    “真的?”李思萌惊讶又高兴。

    “真的。是一家私人机械厂,老板人很好。以后爸爸每个月都能领到工资了。”

    在这个残缺的家里,李永涛高兴时也只能给女儿分享,她是他唯一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