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武宗
繁体版

第八章

    有鉴于古代的交通通讯情况,朱冶廷加封王守仁的圣旨,估计要十几日后才能传递到王守仁手中。

    提到这里朱冶廷脑海里就会想到“驿站”这两个字,是的,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就是“驿站”,而且这驿站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信息传递的组织。

    在古代,一般会每隔二十里的地方就会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驿员则立马按照每天三百里左右的速度来进行传递。要是紧急情况,传送速度可以达到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到八百里。

    而要达到八百里,则是要分别由四十匹品种优良的马,还有体质健康的驿员以接力式长跑的方式,每隔二十里来完成,古代的一里比后世的500米要短一点点,这也相当于每一匹马每一段都要跑9000多米。所以古人常常用“八百里加急”的来形容十万火急的公文。

    到了明代,皇帝为了使政令通达,就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联络“通讯”系统,而这个系统则是由三部分组成:驿传(信使)、急递(现在的邮政)和递运(运输)。

    围绕北京这个地方,这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下共有1936个驿站,驿道总长143700里(合84200公里),每隔六十或八十里就设一个驿站。然后传递快信就用急递,每到10里就设一个急递铺,送信的骑马就从前一个急递铺转到下一个急递铺,骑马的速度大概是三十里每小时,简单的说就是两个急递铺之间用时为40分钟左右。

    但是随着后来时代在不段的变化,通讯的方式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就是1839年在英国最早出现的电报线路和架设在大西方的铁路。

    作为一个理科生,电报的工作原理算是再简单不过的小菜了,振兴民族科技,恐怕是任何一位穿越者都最想做到的,但无论是简单的火药配方,还是什么黑火药,在这古时,几乎都是很难完成的伟业,更遑论电报还需要制作电池以及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现代你觉得理所当然的材料,加工方式以及一切的一切,放在古时那多是一穷二白,束手无策。

    这工业发展需要整个国家提升基础科技,那是绝无取巧可能的,任何一门专业都要渐渐细分成无数科目,需要无数专业人才去研发,整个过程需要几百年的时间,不是想当然的容易事。

    想到这里,朱冶廷在脑海中回想了一下后世比较出名的明代科学家,只想到两位,一个是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徐光启,另外一个便是编写出《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可惜这两个人,一个是1562年出生,一个是1587年出生,不由得感叹一句:“果然不管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

    再想了一下正德年间的名人,除了阳明先生王守仁之外,便数首辅杨廷和之子杨慎了,明代三才子之首,这可是后世公认的,可比唐伯虎那种“江南四大才子”的含金量要高得多。杨慎是前内阁首辅李东阳的门生,正德二年(1507年)春,与弟杨惇同举四川乡试,结果被点为乡试第一;正德三年(1508年),杨慎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差点连中三元,又是翰林院修撰,如果得了圣宠,那就是进内阁料子,可惜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的时候,因为朱厚照喜欢到处巡游,不理朝政。于是杨慎就呈上一封名为《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责朱厚照“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谁知朱厚照根本没有理睬,依旧我行我素。杨慎无可奈何,只得称病告假,辞官回到了故里四川新都。

    朱冶廷想了想,决定见面考察一下这位历史上很有名的大明才子,于是下旨授杨慎为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一职。

    当然给杨慎的圣旨也不可能那么快到,朱冶廷也不可能那么快见到他,所以现在朱冶廷只能先考察一下他今天在早朝上新提拔三位新员工,吩咐魏彬派人去宣邹文盛、王杲和赵璜入宫觐见。

    很快邹文盛三人便赶到宫中来参见朱冶廷,一番跪拜之后,朱冶廷便让三人分别落了座,虽然他只是后世思维,不习惯让三个五六十岁的人站在自己面前交谈,可是落在邹文盛三人眼里,却是莫大的殊荣,因为以前在朱厚照当皇帝的时候,只有那些内阁老臣才有资格赐座,而且还要看皇帝本人的心情。

    “朕此次召三位爱卿前来,乃是有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三位去做。此事目前还处于筹划阶段,切记不可外传。”

    因为系统任务是国家年财政收入增长率达到10%以上,或三年内的年财政收入为正增长趋势。朱冶廷觉得三年时间实在是太漫长,太痛苦了。好在他从系统商城里兑换的两套生产工艺图纸给了他灵感和底气,朱冶廷整理了一下思路,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

    “金融,银行!”一个声音在朱冶廷心中呐喊。

    像后世的北京和上海这样的金融、文化、政治中心一样,现在的北京城已经初具国际性大都市的雏形。像这种大城市,若是在现代,一般都不提倡发展工业。大家更多的是在做金融产品,比如银行、债券、地产和第三产业,而将制造业放在周边的二三线城市圈,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皇上尽管吩咐,臣等必当竭尽全力去做。”邹文盛三人一听这话,连忙站起躬身回答道。

    “三位爱卿,可有谁身上带有大明宝钞?”朱冶廷挥了挥手,示意三人坐下,可随及问出的话却让三人都有些摸不清头脑,脑中都浮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皇上这是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