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扇门
繁体版

17、矫诏

    在奎章阁中无意中碰到了吴直方,真可谓是天助顺帝,给他开启了一扇门,他与脱脱之间,隔着伯颜,双方都不敢直接接触,脱脱怕引起伯父伯颜的心疑,顺帝以为脱脱作为伯颜的侄子,肯定会拼命依附,吴直方的出现和相遇,将这层隔膜给捅破了,如同气流可以流通,顺帝便能与脱脱合作,共谋大事。

    当然不能仅凭吴直方的一席话,顺帝就会彻底放下戒心,暗地里,顺帝曾派世杰班和阿鲁几次去试探脱脱,初步证实了吴直方所言非虚。而后,顺帝亲自召见了脱脱,两人进行了极为简短的对话,彼此道明了心意,顺帝最终确定,脱脱心意如铁,可以委以重任。

    伯颜得知后,很快来了,顺帝故意呵斥脱脱,他只是统领左卫的侍卫官,而非宿卫与宦官,何以常在寝宫附近出没,难道有所图谋?

    脱脱做出一副很委屈状,伯颜连为侄子求情,说这帮宿卫是他下令叫脱脱统领的,这也是实话,伯颜的确叫脱脱带着一班宿卫,分布在顺帝御书房和寝宫周围,监视着顺帝的一举一动,宿卫们要每日都将自己看到的向伯颜呈报,这实为伯颜安插在顺帝身边的情报机构。

    顺帝故意发难,这让伯颜忘了追究脱脱为何要进宫,单独与顺帝谈话,为表明自己还是忠诚于皇帝的,不敢有不臣之心,伯颜马上下令将这帮宿卫给撤了,这多少给顺帝一点点腾挪的空间。

    一起回去时,脱脱趁机劝谏,顺帝毕竟是真正的皇帝,伯父掌握大局便是,不必对其严格监视,再者,将部分朝政还给顺帝,帝王亲自理政才是常态,现在朝局态势就很不正常,长而久之,必会生乱。逐步还政于顺帝,伯颜的谋士也曾提过,伯颜也曾想过,他可不愿留个乱臣贼子的骂名,可强权的诱惑是极难抗拒的,伯颜也担心顺帝得朝政大权后,会对自己清算。脱脱又来劝谏,伯颜将侄子痛骂了一顿,你还是不是蔑儿乞人?

    脱脱此次的劝谏也是试探,从伯颜的痛骂声中,脱脱彻底明白了,要伯父放权于顺帝是绝无可能的,和平的方式不可行,只能采取带血的方式了。

    此后,脱脱和顺帝建立了联系,伯颜却一点不知情,为防伯颜细密的眼线,脱脱府邸下还挖了一条暗道,便于脱脱与顺帝的见面。

    今日,世杰班来叫脱脱,脱脱一句话没问,因为每次世杰班来,都是有要事。世杰班举着火把,两人默默的行走在阴暗的地道中,有时会有蛇、鼠出现,世杰班左手轻轻一扬,那些蛇鼠一下便死了,也不知他用的什么法子,暗器还是内力?脱脱曾问过,世杰班都是笑而不答。

    出了密道,乃是一个被闲置的小巷,这小巷虽然本就偏静,可以前也住了人家的,因为保密需要,给了这些人家银子,叫他们全搬走了,故而这里就成了废巷。

    经过小巷,再转过一条胡同,一座宫门出现在前面,左右都有重兵把守,这是御园的后门。守卫御园后门的禁军按制得轮流更换,前后左右中五卫各值一天班,中卫是世杰班统领,左卫是脱脱统领,其余三卫都是伯颜的人,为防止伯颜知道脱脱和顺帝暗中有联络,脱脱每次从密道上来,经过御园后门,时间点都必须踩准,守门的是中卫或左卫的人,决不能是其他三个卫的人。

    进了御园,穿过一座座假山,一片片小花园,又有一个宫门,这便是御园通往宫城的厚载门,为宫城四门之一,这里驻守的禁军当然也是世杰班的人。

    大明殿后的一个小偏殿,以前是一个萨满法师居住的地方,前几代元帝都非常信奉和尊敬这法师,有元一朝,元朝宫廷的宗教信仰极其的复杂,这些最高层的贵族们,既信原蒙古草原上流行的萨满教,又尊雪域高原的藏传佛教,历代的国师都是喇嘛,道教一派的全真教地位也不低,大都城内外,以及宫中都有全真教的道观。那萨满法师前年死了,这小殿就闲置了,顺帝将其改为自己读书和修心的地方,还特意改了个带着浓重汉文化的名字,正心殿。可这正心殿真实的用途,是在这里接见心腹大臣。经吴直方的牵引,顺帝和脱脱搭上线后,脱脱也就成了正心殿的常客。

    正心殿后面也有个小花园,虽比不上外面御园的色彩斑斓,大气磅礴,可也别有小巧精致处,小花园旁新开辟了一个房间出来,顺帝将其作为了书房,现在顺帝就在里面,门口守着带刀侍卫阿鲁,见了班世杰和脱脱前来,阿鲁向两人行礼后,左脚在地上轻轻踩了踩,这下边有个小机关,通知里面的顺帝,有人来了。

    书房的门开了,一个穿着艳丽服饰的宫女托着个盘子,耷着头快步走出,这宫女十六七岁,相貌姣好,脸红红的,和世杰班、脱脱擦身而过时,羞得把头压得低低的,几乎埋进了脖子里。世杰班和脱脱相视轻笑,顺帝好色是宫廷内外皆知,顺帝尤爱和宫女鬼混,当今最受宠爱的奇氏,以前也是宫女。

    脱脱进了书房,世杰班没有随之进入,他站在门口的右边,和左边的阿鲁就如同两尊门神。

    脱脱进去时,顺帝正收拾着身上,还拿一块半湿的毛巾擦脸上,他脸上还带着几丝残红,脱脱脸上绷着,可心头已笑开了花。脱脱要行礼,顺帝右手拂拂,示意免礼,又指了指前方的小凳,脱脱也不再拘束,道谢后,过去便坐下,和顺帝相处和熟悉后,脱脱发觉顺帝和前面的泰定帝、文宗都不同,是个不喜繁复礼仪的皇帝。

    脱脱刚坐下,顺帝就递来一份奏疏,这奏疏是开了封的,而且顺帝亲自递来,脱脱也不啰嗦,将其直接打开便看,这一看乃是大惊,不禁嘀咕道,我大元朝廷怎么会发生如此荒唐之事?

    奏疏上奏报的是关于最近发生在河南行中书省的一件大事,河南一个不入流的吏员范孟,进了行中书省衙门,自称有圣旨,将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以及左丞、参政以及郎中等一干官僚,都杀了,可不久,官员们发现范孟根本没有什么圣旨,范孟手中的圣旨是伪造的,这才醒悟过来,行中书省衙门的官兵一拥而上,将范孟给杀了。

    元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便是行省制度,行省全称是行中书省,其构架几乎和大都的中书省完全一样的,首长为平章政事两员(从一品),右丞、左丞各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两员(从二品),其品秩与都省官同;左司、右司合为一,置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官。范孟假传圣旨,将平章政事、左丞、参政等官都杀了,这可是一二品的大员,除此以外,还有三四品等的郎中、员外郎等属官,近乎是将河南行中书省被扫得干干净净。这事河南当地闹得很大,又称河南之乱。

    脱脱看了看奏疏上的时间,皱了皱眉头,问道:“皇上,这场变乱乃是两个月前发生的,为何此时才呈送上来?”顺帝端起茶杯,还未喝茶,又放下,点头道:“问得好,为何此时才呈送上来?”脱脱眼角一抖,“难道又是?”

    顺帝从榻上蹭起,用力拂了拂衣袖,踱起步来,脱脱偷偷看了看顺帝的脸色,方才还有些潮红,现在已是铁青,顺帝虽无发作,可心头肯定憋着暗气。不错,这个奏疏是被伯颜给扣下的,所以过了这么久顺帝才看到。这范孟和伯颜的一个门人走得很近,范孟手里的假圣旨做得很逼真,应该也是从门人那里拿来的材料,一般人肯定办不到。伯颜也不知范孟为何要假传圣旨,诛杀封疆大吏,这简直是疯癫至极,虽然不是伯颜自己授意或指使的,可这事情一旦传到了朝廷和宫里,伯颜自己也很难完全撇清,所以伯颜将奏疏给扣住了。可朝廷除了中书省,还有枢密院、御史台等衙门,伯颜是主控朝野,可还未必能完全一手遮天。那奏疏不止一份,除了中书省,枢密院也有,估计是哪个官员觉得此事太大,应让皇帝知晓,便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将这过期的奏疏塞进了送入宫城的箱子中,顺帝才得以看到。

    “假传圣旨,假传圣旨,伯颜厉害啊,连他的手下都学到了这一招!”

    顺帝终于忍不住发作了,怒不可遏的发起牢骚来。

    脱脱当然知道伯颜的假传圣旨,还不止一次。

    至元四年,郯王彻彻笃入朝,伯颜知道郯王有个女儿很漂亮,尚未出嫁,便为子求婚王女,郯王有些看不起伯颜,在他眼里,伯颜虽掌权,可出身卑微,只是个奴才罢了,居然有脸向亲王求亲!遭到拒绝后,伯颜脸上无光,心中怒火中烧。郯王非寻常人等,又位尊望重,不能直接捕杀,伯颜的党羽遍布朝野,马上就指示手下诬告郯王谋反。郯王被下狱调查,可没查到任何真凭实据,伯颜仍奏请顺帝将郯王赐死。顺帝并没有答应,可伯颜竟矫诏,直接将郯王杀了。

    假传圣旨杀王爷,伯颜居然还以此向顺帝请功,说郯王欲图谋反,微臣替皇上将其剪灭,此为未雨绸缪,扼险于未萌。顺帝是彻底无语了,这伯颜心如此黑,脸如此厚,顺帝不敢斥责伯颜,因此时朝廷上下都在伯颜手中,顺帝“嘉奖”伯颜的大功劳,升伯颜为大丞相。

    杀了郯王没多久,伯颜又对其他蒙古王爷下手,奏请贬黜帖木儿不花、宽彻普化等贬谪到外地,这两个王爷都是宗王,有血脉之亲,顺帝的羽翼,有他们的辅助,顺帝总觉安稳些,当然不同意。谁知,伯颜故伎重演,又矫诏将这两个王爷逐出京师。

    自家兄弟被逐走,顺帝益忿之,可面对伯颜时还不得不和颜悦色,并动不动赏些东西,以为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