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香皇后
繁体版

第八章 晋位风波

    进入十月,冬季正式到来,河北最新的回报仍是,金军没有动作。

    有潘娴霏预言在前,又有实例验证,赵玖总算稍稍放下些心来。金军挪至年末再来,他便可以让关西方面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和川蜀今年的秋粮,组织起一支成规模的部队。

    不过相对应而言,为了防止河南这边因为维持长久的高紧张度而引发不必要的紧绷与懈怠,继而导致金军突袭成功,赵官家在与宰执、都省、枢密院一起讨论之后,决定主动放下部分紧张姿态,下令各处在维持军管的情形下,缓急有加,确保士卒能够轮流探亲、休假,确保城市正常生活,但要小心间谍、突袭……云云。

    到了十一月,金军依然没有动静。

    不论官家与潘娴霏如何平静,东京城内却流言纷纷,百姓说金人经过去年鄢陵-长社那一仗已经不敢南下;而官吏们和不少新加入太学的州学生们说是金人皇太弟去世,原太祖阿骨打诸子与今狼主完颜吴乞买诸子争位不休。

    后者是有确切证据的,早在八月中秋后,中枢就从高丽商人那里意外得知了这个情报,说是金国皇太弟,也就是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之前便已经病重,然后秋日未能静养,便直接一命呜呼。

    而后,中枢即刻发鸿胪寺少卿王伦速速从东面绕道往高丽一行,探清情报。

    如今一走三个月,王伦成功折返,也果然不辱使命,证实了完颜斜也之死,并证实金人似乎有内斗争储的事实。

    但说实话,完颜斜也有这么重要?金军之前从未因为重要人物去世或者内部纷争放弃秋冬时节南下用兵,所以中枢依然没有改辙之意。

    但无论如何,所有人的意思都是,金军今年大概、应该不会来了。

    赵玖诚知金人此番南下延期是因为内忧外患,但他与中枢如此压抑,也无法组织城内日益活跃的人心和日渐松散的气氛,更不敢松口言明缘由。

    毕竟,除夕南下也是南下!现在离着除夕还有一个多月,如此便松下来怎么行?

    但很多人开始建议小范围开城,恢复一定的商贸流通。中枢本不同意,可后面甚至有人建议解除壮丁巡逻、彻底放开军坊隔离了。中枢迫于压力,便暂时同意了小范围开城,允许可靠商队入城的方案。

    事实证明,商业活动才是城市居民的关键,随着城门小范围打开,商贸活动恢复,东京城中几乎迅速恢复了活力,什么壮丁和军坊反而显得无足轻重。

    随着城市恢复活力,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又开始涌了上来……十一月下旬,有官员正式上疏,以时节特殊,皇家须安抚人心为名,请立皇后。

    此言一开,顿时引起连锁反应,许多穷极无聊的官员纷纷随从,请求立后的札子瞬间堆满御案。到了后来,便是京中百姓与太学生也有请求立后的书告送达军坊坊门处,请求转呈。这还不算,由于整个河南皆在军管城,讯息多从军中转送,所以很快就有城内外军官直接呈送密札到御前,请求立后。

    恍惚间,此事便已经发展成为河南冬日的一股风潮。

    讲实话,赵官家和几位宰执都是有些懵的。

    朝野请立皇后,尤其是外地都有统制官级别的将军通过札子掺和此事后,赵官家自然一时懵住,而懵住之后第一反应自然就是问身前来送札子的万事通杨沂中了。

    首先就是问询这事怎么平白无故被提起来,是否为宫中内侍与前朝勾结。

    杨沂中直言道:“内侍并未有所动作,至少臣未曾听闻。”

    赵玖心思转了转,潘娴霏近日扮男装去邮局处理物流问题去了,吴瑜则继续上午带孩子下午纺织厂,且两人的品性他都是比较了解的。

    而吴家忙着吞下邮局生意,拓展业务,吴家垄断的珍珠行业都交给吴瑜的大哥打理了,吴父全身心都放在邮局上头,且近日宫中来寻自己都行色匆匆,想必是没有闲工夫搞这事的。另外吴夫人至今还没个正经妃位呢,哪敢一步到位。

    想必是这大半年他与潘娴霏寸步不离,给了一些人误会,便坐不住了。虽说也确实不是误会,只是现在还没到立后的时候……

    “正甫怎么看这事?”只是赵玖望着手上的折子,心中微微一动,朝杨沂中再问。

    杨沂中开始明显没有反应过来,却还是以为官家想要追责,便小心而对:“臣以为,这应该是官家只以潘娘子出入相随……潘娘子又是唯一先前生育皇子的,有所误也是正常。”

    但毕竟是潘家做的,潘娴霏与潘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能想到潘娴霏与赵玖早就商量好了呢,连杨沂中心中都难免对潘贤妃有误解。

    “朕是问你……你觉得立后这事该如何处置?该不该立后?”赵玖无奈直言。

    杨沂中登时怔住,半晌方才回复:“这是官家私事。”

    “这算屁的私事!”赵玖指着满案的札子、文书,无语至极。“你杨沂中跟朕在这里当面扯什么鬼?这便是私事,也是不得不公论的私事……”

    杨沂中也满脸无奈。

    “你放心,朕又不是只问你一人,且从你问起罢了。”赵玖赶紧又安抚。

    杨沂中这才微微颔首,然后正色言道:“臣以为如此动静,绝非是少数人鼓动能致,乃是金人悬而未下,人心波荡,故此,一时求安是可以理解的……若立后可安人心,何妨为之?”

    这就是赞同了。

    “话是如此,但也不是有那句话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赵玖先是点头,却又摇头。“眼下局势,也不可能操办大典,朕也不愿意为了这种事情耗费人力。”

    “从简也是可以的。”杨沂中苦笑到。“便是只有一道旨意也是无妨的……即便东京这边,臣以为只要将地窖里储藏的那些子储备冻猪放出来,一家一片肉,想来东京上下也无人反对。”

    被驳斥到无言的赵玖沉默片刻,又道:“朕以为此生潘吴二位足矣,最起码金人覆灭之前是不准备增添后宫的……所以立后自然可以,只是要立谁为后呢?”

    此时还是要解释一番,省的官家担上渣男名声。潘娴霏早在赵玖收到第一份折子时,就压下了他想立潘后的想法。

    “抗金大业还未过半,你就想着结婚了?”潘娴霏侧身坐在梳妆台前拆着头发。

    赵玖蹙眉:“两不耽误,只是一道旨意……”

    “皇后,按理来说是这个世界最尊贵的女人。”潘娴霏不紧不慢地梳着头发:“而孟太后两立两废,至今还有两个太后在五国城,甚至还薨了一个皇后。”

    赵玖有些不解,又有些恼怒:“可五国城那些人,并非我害的,孟太后废立与我也没有关系啊!”

    “难道我不知道吗?”潘娴霏立起来,眉目依然温婉:“我相信你,可是我不信我自己,也不信这个世道。”

    赵玖怔愣住了。

    “结婚是我们两个人的事,但是皇帝与皇后在这个时代,代表的是万民之主,与万民之母的身份,要承担相对的责任。你没有办法选择不当皇帝,但我却很无耻,希望你可以给我一个选择的机会。”潘娴霏轻轻叹息:“我还没有做好肩负重任的准备。”

    赵玖沉思许久。

    他想说,难道其他皇后就做好准备了吗?

    可是其他皇后也没有选择的机会。

    他想说,难道结婚一定要做好准备吗?

    可是潘娴霏自己都说了,她需要。

    出于尊重,赵玖最终还是同意了。

    其实,在赵玖这里,皇后只是一个名头而已……好比后世的结婚证,难道领了就不能离了?

    赵玖恍然,好像这里的皇后只有废立,没有和离。

    但话又说回来,他自己都准备跟潘娴霏过一辈子了,难道潘娴霏还没做好这准备?

    公与私,大德与小义,一时混杂在了一起,官家这等直男自然难以分辨。

    他最后也不管其他了,直言问道:“那什么时候可以立后?”

    潘娴霏沉吟片刻,有些好笑:“你这算求婚吗?”

    赵玖微微一顿:“不算,我只是在征求你,什么时候可以求婚。”

    潘娴霏沉默片刻,幽幽叹息:“尧山战后吧。”

    她本想说抗金大成,只是忽而想起,她与赵玖的第一个孩子似乎快要来了……自己无所谓,总不能让孩子也没名没分的。

    赵玖精神一振:“一言为定。”

    潘娴霏用一种难以言喻的神情望着他,但到底还是选择宠着这货:“一言为定。”

    重回小杨统制这头来。

    杨沂中被问及立谁为后之后,微微一怔,却也是无声。心里很是吃惊,原以为潘贤妃十拿九稳,怎的官家还心有疑虑?

    “问你话呢。”赵玖催促道。

    杨沂中还是不吭声。

    赵玖咬牙相对:“杨沂中,你只说可不可行便可……能不能立潘娴霏为宸妃,吴夫人为贵妃?”

    杨沂中无可奈何,终于硬着头皮接了一句:“臣以为可以。”

    “那便可以。”赵玖一时释然。“就依卿言,朕这就去崇文院找宰执说话。”

    说着,这官家居然不管不顾,直接起身了。

    而这一边,杨沂中目瞪口呆,彻底慌乱……自己不过是来例行送个御营统制官的札子,如何就变成“就依卿言”了?

    但眼见着赵官家已经往外走去,这位打了许多仗,连下属都头都有人做到统领,自己却还是个统制官的御前心腹赶紧追上连番进言:

    “官家须向朝野说明,一则乃是思念邢皇后,不欲立后;二则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金人覆灭前不准备增添后宫……”

    “这是自然。”赵玖头也不回,直接迈出殿外。

    杨沂中慌乱不及,赶紧追上,丝毫不管之前出来避让的蓝珪等人就在眼前,直接恳切再言:“便只是立宸妃与贵妃,官家也要发出冻猪肉才好……”

    赵玖连连点头。

    蓝珪等人迎上,杨沂中彻底顿足……却又一时无力。他哪里还不知道,这官家必然是心中早就有了成算,却专门来这一出好让他这个人人皆可欺压之人来背锅?

    毕竟,青天白日的,所有人都看到自己跟官家独处片刻之后,之前还‘懵懵’的官家便忽然有了决断,自己到底往何处辩解?

    更何况,往日潘夫人未至时,吴氏举家先至东京,彼时自己为公事便多与吴氏有来往……这洗都洗不干净的,有动机的!

    日后潘宸妃那里自己还能有好脸色?

    或许吴贵妃会感激?但自己要吴贵妃感激有何用?

    最最关键的是,外臣如何看自己?

    一念至此,杨沂中几乎存了几分怨气……却只能无奈。

    说到底,他如何不晓得,既做了这个御前班直的总领人物,便注定要做个孤臣了,何况他心知肚明,此时在崇文院那边,还有一个吕相公也免不了一番“就依卿言”……能和国家首相一起背锅,他人羡慕还不得呢?

    而崇文院里,吕好问也是猝不及防。只是论及宸妃与贵妃,向来老成的吕好问便又多嘴问了一句:“敢问官家,此宸妃是循真宗时李宸妃的旧例,还是循武周旧例?”

    宸,北极星所在,常用以指宫殿、帝位,用作帝王代称。

    由唐高宗首创,“宸妃”是唐高宗李治准备赐予自己特别宠爱的武则天的封号,后因宸字逾越,未果。

    而唐朝究其一朝都没有启用过这个称号,宋代真宗时期,却赐给李宸妃。此李宸妃就是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宋仁宗的亲生母亲。

    历史上,刘娥平民出身且无子,宋真宗力排众议将其立为皇后,而借李宸妃腹生子,对外宣称孩子为刘皇后所出。这孩子就是宋仁宗,而后来李氏重病,刘娥亲自封李氏为宸妃冲喜,可惜李宸妃在册封当日病故。

    赵玖一怔,轻咳一声:“李宸妃刚册封就病去,此旧例有些晦气。”且借腹生子这事想都不要想!

    吕好问终于严肃了神情:“官家可知唐高宗为何无法启用此称号?”

    “朕自然知道,只是循旧例循旧例,如何这也要循旧例了。”赵玖摆出木雕表情:“后人看我岂不是也是看祖宗?李宸妃可以立,朕想立个潘宸妃却有许多说道。”

    吕好问愕然,当即拱手:“其中牵扯,官家……”

    赵玖上前扶起吕好问:“宸妃在贵妃之上,乃皇后晋位前的缓冲,如何?”

    吕好问一个犹疑,最后还是颔首了。

    且说,建炎三年十一月下旬,金军久无动作,东京闲乏,故朝野劝谏,请立皇后,以振人心。然赵官家以颇思邢皇后,且金人未靖不欲家为为言……只立潘贤妃为宸妃,吴夫人为贵妃。并发明旨,宸妃于贵妃以上,皇后以下。

    且誓言金人不灭不增后宫,又以战事未消,不行大典,只发猪肉六万斤,赏赐东京阖城,绢三十万,赏赐御营全军。

    礼成,众议稍平,官家遂出东京,巡视黄河。

    不过,赵官家既然出城,东京城朝野却忽然流言不断。说是赵官家本欲从众立后,而潘吴彼时尊卑分明,一旦立后,唯潘氏独尊。

    而宰相吕好问与潘贤妃有怨、御前班直统制官领皇城司杨沂中与吴夫人娘家亲密,颇为不安,便内外进言以二妃兵力。官家受前后夹攻,遂失衡心。

    流言既出,监察御史李经上疏弹劾,以干涉天家事,请斩杨沂中。

    疏至,官家已临黄河,没之。

    潘宸妃作内侍打扮,立于官家身旁感叹:“杨统制着实可怜。”

    官家微微扬眉:“我却不知道,立个宸妃也有这许多说法。”

    潘娴霏笑言:“我也不曾想到,你竟还翻出来个宸妃……”

    “咱俩都私定终生了,许个未婚妻给你总归没错吧?”赵玖好整以暇:“本想立个皇贵妃出来,只是意外翻到了宸妃旧制,这个字,妙极。”

    潘娴霏如何不知赵玖心意,心中暗暗感动,这直男浪漫起来,确实很难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