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剑镇魔令
繁体版

第一卷 缘起镇魔令 第二章 无以为师

    “啊?土系单灵根!”“果然是本门仙师之后啊,是有大气运在身上的。”尽管门内仙师还未宣布,但观命仙师的话语还是激起了现场一阵讶异,再怎么不懂的乡下人,也知道此方修真世界,单灵根是如何万里挑一的修真天才!

    掌门师尊和黔中唐门各位仙师却是神色古怪,面面相觑。但半晌之后,还是由掌门师尊朗声对在场的数百凡人宣告:“唐斌,黔中唐门唐炼仙师之子,其母唐秦氏,试登仙大典,中央戊己土,单灵根,即日登仙!入得本门修炼!”

    那时懵懂的唐斌尚且不知道,这份天资,与其说是老天爷的馈赠倒不如说是命运的玩笑罢了!

    等到他终于达成了练气一阶,正式迈入了修真之途后,他才明白了自己土系单灵根在黔中唐门的尴尬。根据这一方世界的《宗法制》,黔中唐门,唐斌自出生起就注定要加入的门派!只要他有修炼的才能,这就是唯一的选择!

    对于绝大部分人,加入本族门派,当然是唯一的正途,而对于唐斌的大道来说,黔中唐门却绝不是顺遂的坦途。

    本门和蜀中唐门乃是一脉,练器自是根本,故而当年开山老祖遗留下来的也多是以练器成就大道的法门传承。本门派大殿雄踞山顶,是以山顶的二阶上品火池为基础修建,门内修士也多以火灵根,金灵根为主。不过本门创派老祖其实本命是水灵根,走的又是剑修的路子。当初选中此地开宗立派主要就是因为除了山顶那片连绵的火池外,还有这山腹中隐秘的三阶下品灵泉,这样三阶灵脉山门,这在十万大山的金丹宗门中可算是难得稀有的资源了。

    因地制宜,除炼器门派本就擅长的金,火二相之外,创派老祖又特意找本家求来了一套水练养玉一套木制巧工的修行传承,为族中偶尔出现的木系水系天才准备。故而门派传承千百年来各种灵根的本门才俊不少,创派老祖陨落之后,又有数位金丹老祖无数筑基俊杰络绎担下门派重担,对于金丹门派来说,能屹立千百年而不倒,门派中人才辈出,已经是羡煞旁人了。

    总而言之,黔中唐门,金木水火各系灵根各擅胜场,都有其发展的路子。可偏偏唐斌却是一个土系单灵根!单灵根当然是修真难得的好苗子,天下修真之士中,一百个修士中能有一个单灵根已是罕见,当年本派老祖就是凭借水系单灵根脱颖而出独自开宗立派,黔中唐门立派一千三百余年,最盛时有十余位长老两百余弟子,历代弟子名册没有千人也有八百,有记载的单灵根修士也不过区区八、九位,偏偏这八、九位中没有一位是土系单灵根。正因如此,黔中唐门土系功法上的传承不能说乏善可陈吧,只能说难窥正途,再加上门派大劫之后,府库空空如也,连土遁这类土灵根粗浅的修习法子都是唐斌入门后再去换来的。

    一般来说单灵根修士的优势在于只用修炼丹田中的一系灵气就可以突破进阶,因此修炼进度要比其他修士神速很多,最有希望早日得窥仙机!然而黔中唐门之内,一来没有单独的土系灵地供唐斌修炼,这还罢了,以唐斌单灵根独特的资质,依然可以在本门的火池和灵泉中吸收吐纳到稀薄的土灵气。

    然而对于修真人士最重要的一点是:功法传承!黔中唐门现下根本没有任何土系灵根的传承典籍,这也就意味着唐斌修行路上没有任何的参考指引,完全是凭自己对大道的一点儿粗浅理解,一路闷头苦修,这与那凭借野路子修炼的散修又有什么区别?

    若是门派还未衰败时,掌门师尊亦或是唐斌之父自然会想法设法为他单独寻觅一份土系功法传承,哪怕功法传承不齐至少也要保得这样的天才达到筑基境界。这样筑基后唐斌自己可以再去寻找机缘前程,大不了可以拜托蜀中唐门本家帮忙寻下功法,甚至可以请托唐门本家帮忙找一处以土系修炼闻名的名门大派送唐斌去进修。一笔写不出两个唐字,些许小忙,本家还是会帮的。只是现如今,却到哪里讲这样的情面?

    当然这其中的关窍又或者说路子,没有人教唐斌他自己哪里会知道?

    如若说土系单灵根已经是命运的玩笑,等到唐斌丹田气海初步成型,第一个天赋机窍亮起,也就是修真之士正式迈入修真大道,成为练气一阶修士可以根据个人的首个命定天赋决定本命同参之物的时候,掌门师尊和门内诸位师叔再度面面相觑的表情才是让唐斌记忆深刻的。

    唐斌,土系单灵根,天赋第一层:镇宅古剑……剑修!剑修!还是一位单灵根剑修!黔中唐门何德何能?在遭遇种种大变之后,又得了这样一位本门弟子呢?

    唐斌只记得掌门师尊唐玄当日就亲自收了自己入内门,又从日渐穷困的门派密库中左挑右选辛苦寻到一柄古早短剑赐予唐斌做了本命同修之物。一开始,年轻一代的弟子或嫉妒或羡慕唐斌的天资与际遇,甚至已经有先入门的内门弟子视唐斌为今后修真路上占用门派紧迫资源的劲敌,然而等到大家多少有了些历练,明白了当今之世剑修都受镇魔令辖制,又明白了镇魔司镇魔令对于黔中唐门的意义之后,多多少少又对唐斌换了看法:

    人丁稀少的黔中唐门出了剑修,到了年限必然要去镇魔司效力,一去三十年,暂绝大道,命中注定的门派牺牲品,却能换来一些难得的功绩点数,也能换来镇魔司对黔中唐门的某些庇护。可以说,没有这样的庇护,黔中唐门不要说现下这样衰败的光景都未必维持得下去,这祖宗传下的山门和灵地都有可能被某一方势力盯上,别的不说,这十万大山之中,有一处三阶下品灵地就是让人眼红的资源!

    想起这些前尘往事,唐斌只是笑笑,时光荏苒,十数年光阴转瞬即逝,自己为门派牺牲的那一天马上就要到了。

    唐斌驾着土遁自山腰而出,却不急着去找传功师叔汇报修行进度,而是直奔山脚的山门而去,他早已想好,今日须得出山门一遭。

    一路上,眼见得门中的灵田无人好好打理,杂草乱窜,胡乱长着的几种仙植委顿不堪,真收获了拿到坊市去卖,怕是值不上几个灵石。这些事,唐斌虽不大懂,但他看在眼里,平和朴实的脸上也是浮现出一丝忧色。

    等他到了山脚,黔中唐门偌大的山门却没几个人守御,几个练气二三层的外门子弟要么在聊天,要么在打盹,当值的守御师叔完全不见踪影,按道理内门弟子有事出山门须得禀报守御师叔。但唐斌等了小半时辰左右等不来守御师叔,问那几个外门师兄弟也说不清楚守御师叔的去向,无奈唐斌只得写了道灵符秉明去向,交予年龄最长的守门师兄后,也就不顾门规自顾自出了山门。

    唐斌步出山门后,忍不住往身后一瞥,原本恢弘的山门,是黔中唐门老祖迁来此处开宗立派时请唐姓本家的名匠所制。

    与蜀中唐门本家低调隐秘的风格不同,当年黔中唐门的老祖修习大河剑意颇有成就,性格甚是潇洒豪迈。因此这黔中唐门的山门修得也是阔气,在这十万大山中颇具名气:山门四周的汉白玉栏杆刻意雕琢成了大江大川模样,所围起的宝剑形制牌楼自是山门核心,这宝剑牌楼竟又是用整块巨石雕琢而来,宗派极盛时,据说远在唐家旧有的集镇入口处就可远远望见这山脚的山门牌楼,宛如一柄巨剑悬在山谷之中,委实一派仙家威严气象。

    不为外人所知的是,这宝剑牌楼不仅外形是巨剑一柄,整个唐家山门以宝剑牌楼为核心隐隐藏着一套三阶奔流剑阵,若是外敌来攻,门派首要人物只要谨守山门,以自身灵力催动奔流剑阵,宝剑牌楼就能释放出莫大威能化为护山大阵中力道最沉,势道最猛的一剑。哪怕外敌觑破其中关窍,全力攻打压制牌楼,唐门本家还另外悄悄赠予了老祖一套唐门秘传暴雨梨花刺暗中守护阵眼,唐门秘宝,那又有无数制敌的机变了!

    故而这黔中唐门虽只是一介金丹宗门,这护山大阵的厉害实际上是可以胜过三、四位金丹中后期修士的。门派立派七百年,风风雨雨无数,也不曾有人轻松攻破这山门布置!

    只可惜……

    现在的山门,宝剑牌楼斜斜塌掉一半,哪里还能看得出是一柄宝剑?顺着牌楼塌掉的方位,周围各色建筑雕塑,就连山门所凭依的山体,如同被阴阳分割一般,这半边勉强还好,那半边竟是全数毁弃,一片乱石杂草。什么奔流剑阵,什么唐门秘传暴雨梨花刺早已不见踪影。如今这黔中唐门既不派人修葺山门,也不重设护山大阵,就像是不设防一般,分拨来守御的奉行与弟子都是敷衍如此,不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

    唐斌摇摇头,记忆中的山门,记忆中的黔中唐门,绝不是这样,哪怕那记忆只存在于他幼小的心灵中。

    “我走之后,不知又要变成什么样子。只是,现在,我连自己也顾不上了。”唐斌甫念及此,更觉心中焦躁,意气消沉,丹田内所蓄积的灵力翻滚,好歹他少年人心性,一道灵光自然而然的打识海中闪耀而出,正是其天赋树上第三层机窍“豁达迂阔”起了作用。只一瞬间,唐斌脸上已是平静如常,出了山门后大山间灵气感应稀薄,他索性歇了土遁踏上一条山间小路,观着远处山色,口中随口吟道:

    “大路朝天走,自有通达时,俗务何烦扰?吾辈修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