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种田致富忙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成功培育青霉菌

    请素香帮忙制造一批直径三五寸的平底玻璃小碗,为了方便用开水烫碗除菌,她特意请素香尽量做得厚些,以免轻易开裂。

    素香一口答应下来,她吹了半年多的玻璃,早有了一些心得。要做的厚些,除了本身吹气的时候要慢点之外,玻璃溶液也要比平时冷却得久些。等吹起些,用钢板在底下接着,吹出来的底就会是平的。等形状差不多完成后,再把上面多出来的一截切割掉,只剩一寸余高。

    见并不难做,余昭一口气要了一百多个。

    另还做了一批大小不一玻璃薄片,大的用来盖小碗,小的用来作载玻片和盖玻片。

    余昭还想要一个显微镜,她在地上画了示意图,让素香试着弄出两个凸透镜来。因为无论如何吹制都不能成功。她只好叫铁匠打了两个半球形的锡模,把玻璃液倒在上面,等凝固冷却后,再倒玻璃溶液把两片模具合拢来。虽然费了不少功夫,一番打磨后好歹还是得到了两片让人满意的凸透镜。

    确定好合适两片镜片的焦距后,再请余虎帮忙用竹管做了镜筒,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成了。用尺子试过之后,确认这个显微镜大约能放大二三百倍。

    除此之外,余昭还需要几个气温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特性测量温度,所以她设计的温度计主要结构就是一个球形的底部,一根尽量细的玻璃管,和一个固定用的支架。

    除了连接处稍微费了些功夫外,并没有什么难处,因为不需要讲究好看,所以素香也很快就完成了。

    余昭先往温度计里面放了满满一大杯水,加入红曲粉后搅拌均匀。在温度计上用细毛笔花了一条线。

    然后把温度计放在炉子上慢慢加热,直到沸腾才离火,这时又再画了一条线,在旁边写上100的小字。

    这样重复几次,直到每个温度计都有了初始温度记录和一百度的记录,她没法获得精确的刻度,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先大致记录温度的高低变化。

    最后,她还让余粮帮忙做了一些棉签。洗干净手后,把干净的棉花缠在小心地收在一个干净的,开水烫过的布袋子里。

    余虎出于好奇来看了几回,看着一屋子见所未见的稀奇设备,不禁好奇:“你可是准备炼丹药?”

    余昭忍不出笑出声:“是啊,我要炼丹成仙了。”

    看余虎神色紧张,想起余家人的迷信,她才忙道:“没呢,只是炼一种药。我还要研究研究,成不成的还两说呢。”

    一股脑做完这些小发明以后,余昭终于可以开始试着培育青霉素。

    她先用各种肉类、蔬菜、水果、米面等分别煮了汤,过滤掉渣子只留液体。然后把一条鱼放进锅里熬了三个小时,把之前的各种汤都倒进鱼汤里,这样等鱼汤冷却后就会成为凝固的胶状,防止培养基不小心泼洒出来。

    她需要一种细菌来确定是否成功培育出青霉素,因为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比较敏感,如果在培养皿中引入葡萄球菌可能会比较明显。考虑到葡萄球菌普遍存在于人体的鼻咽部。她用棉签在自己的鼻子和咽喉处轻轻刮了几下后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由于培养皿实在是太多了,没两下余昭就觉得喉咙生疼,她只好把余家各位都叫来一起取菌种。

    等培养皿中的液体冷却凝固后,她就把培养皿分散在房间各处。地面上,桌子上,高架顶上,到处都放满了培养皿。

    听说青霉素的适宜培育温度是24度,现在却是夏天,若是实在成不了,那就等天凉了再尝试吧。

    余昭只能双手合十,祈祷能早日成功。

    刚开始那几日,她天天去实验室,每天观察温度,用显微镜一一观察霉菌,可都一无所获。

    为了避免自己太失落,她几日才去一回。

    余粮也好奇小侄女在搞什么,便跟着余昭一块去实验室。

    一打开门,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鼻而来。余粮忍不住抱怨:“素香嫂子不许我打扫这间屋子,原来你弄了那许多糖水,早都发霉了。”

    余昭:“我就是要它发霉。”

    “你看这些碗里,都发霉了。我要找的是能吃掉这些霉的一种东西。它要是把霉吃掉了,会留下一个小圈儿。你就帮我看着各碗里可有这样的小圈。”

    余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两人满怀期待的看了一圈,虽然长出来的霉菌红的绿的蓝的黄的都有,可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小圈。

    余昭看了一眼温度计,水面比之前标注的低了。可这几天明明感觉更暖和了一点呀?她正疑惑,突然意识到这温度计没有封口,这样水分蒸发后温度计就不管用了。怎么能犯这么白痴的错误,好在补救并不难。于是用上次灌水的瓶子重新装了一满瓶灌进去。过了一会儿看,水面比上回标注的果然高了一些。她这才满意地用蜂蜡给温度计封上口,画下今天的水位线。高湿度一般有利于菌类的繁殖,她又端来一盆水放在房子中央,给地上也洒了水。

    接下来就是等待。

    一直没能成功,余昭只能反复尝试,实验室的霉味更加可怕了。

    一眨眼就到了秋天,她想着还不成就买些橘子来。毕竟橘子就是没有培育也经常一大片一大片地长青霉菌。

    这日是阴天,房里暗暗的,学堂正巧放假了,她便叫余粮点了盏油灯过来帮忙。

    照惯例一一查看,余昭手里拿的培养皿却似乎有些不同,甚至在没拿到显微镜下看时,就可以看见在蓝绿色的霉菌上,有两个小小的圆圈。余昭忙拿到显微镜下看,菌丝好像蓝绿的的草丛,细长杂乱。

    成了!余粮似乎在旁边说什么,但她已经听不见了,她只能勉强抑制住自己心头的狂喜和尖叫的冲动,虽然只是按着别人成功的路径尝试复制,可毕竟是在科学极度落后的条件下,靠自己培育出了青霉菌,这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