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繁体版

(求追读)第八十七章 这,便是咱谋朝篡位的规划!

    周易听着朱棣所说,天子守国门,心中感慨万千。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历史上,前一个说的是永乐帝朱棣迁都燕京。

    后一个说的是崇祯帝朱由检在梅山歪脖子老树上吊死。

    这一头一尾,都令人感到一种悲壮的美感。

    但中间却插进去一个笑话。

    大明战神,瓦刺留学生,朱祁镇。

    朱祁镇便是朱棣的重孙子。

    朱祁镇亲率大军北上出征,居然能够做出被蒙古人劫掠,还跑到北京城门下叫门的行为。

    简直是比朱允炆还要不如。

    朱允炆虽然是能力差,但至少还要些皇家尊严。

    兵败之后,自焚而死,也算是保全了皇家脸面。

    但这个朱祁镇,真的是不要脸面!

    周易想到了朱祁镇,脑子里面便不由得又火往上冲。

    周易看着朱棣,道:

    “若是迁都北京,子孙后人若是不孝,亲自出征,被北方游牧民族敌人逮住,反而逼迫大明朝的将士们开门投降。

    那又该如何是好?”

    朱棣脑部了一下周易所说的这个画面,脸色气的铁青。

    想他朱棣,多次指挥大军,攻打蒙古,连战连胜,无人能挡。

    怎么会有子孙如此废物。

    朱棣哼了一声:

    “若是有这种不肖子孙,他若是藩王,便没有资格,做我大明的藩王!

    他若是皇帝,他便没有资格,做我大明朝的皇帝!”

    周易点了点头,眸子里突然闪出了一丝精光!

    这样的不肖子孙,他便没有资格,做我大明朝的皇帝!

    这可是朱棣亲口说的。

    周易神色激动,忙向燕王朱棣道:

    “燕王殿下,您说得太对了。

    若是后世有谁迁都到燕京城,都需要牢记您这句话。

    时时刻刻警醒自己。”

    燕王朱棣点了点头,道:

    “那是当然,咱老朱家,有这個自信。”

    周易又道:

    “我可否把这句话发表在报刊之上,让大明朝的所有人,都能领略燕王这句话的风采。”

    燕王朱棣点头同意了。

    一旁的道衍和尚,看着周易,虽说不能说出,哪里不对劲儿。

    道衍和尚,潜意识里面,认为这件事情,一定有着他不能理解的东西。

    因为他在刚刚的一瞬间,在周易的身上,闻道了和他道衍和尚一样的味道。

    一股谋反篡位的味道。

    难道,这个浓眉大眼的周易,也在想着,忽悠燕王朱棣谋权篡位?

    是啊,这周易可能在南京城和太孙朱允炆有着一些纠纷,因此在燕京城买房置地。

    没准,是和俺道衍和尚存着一样的心思。

    道衍和尚看着周易,不着痕迹地退了半步。

    第二天。

    发行大明的报刊之上,便刊登了燕王朱棣的署名文章。

    文章中,燕王朱棣庄严宣誓,作为藩王,他会恪尽职守,为大明朝在边疆站好岗,抵御蒙古残余势力的侵袭。

    同时,燕王朱棣还说,燕京城的地理位置优渥,适合成为都城。

    在日后大明朝的元气恢复之后,可以北迁燕京为都。

    但不论是皇帝北迁燕京,还是藩王驻防燕京。都要苦练本领。

    至少若是亲自出征,不能被北方游牧民族敌人逮住,更不能被逮住后到燕京城下叫门。

    若是如此,他若是藩王,便没有资格,做我大明的藩王!

    他若是皇帝,便没有资格,做我大明的皇帝!

    燕京城南下,走向南京城的马车上。

    周易看着面前的这个章报纸,笑得很开心。

    周易把这张报纸,装订起来,日后在某些特殊的场合。

    翻阅这个合订本时,一定会有异样的惊喜。

    周易其实,被道衍和尚猜测到了一些。

    周易心中想的,也是谋朝篡位。

    只是周易的布局,比道衍和尚的布局,更加时间长,也更加精细。

    道衍和尚投资的,只是一个最为强大的藩王,虽然最后道衍和尚的投资是成功的。

    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却是对手太过孱弱。

    而周易选择投资的时机,必然会是对手更加孱弱之时。

    那便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生死系于一瞬的时候!

    土木堡之变之后,朱祁镇成为了瓦刺留学生。

    大明京都,遭遇到了瓦刺的围攻。

    险些到了国破家亡的地步。

    虽然说,最后也是守了下来,但却是大明,最大的一次危机了!

    周易知道,若是不能抓住这个机会。

    便真要等到明朝末年的时候,才有机会。

    另创一个江山。

    当然了,反正是长生之身,最差便是等到明朝末年,也能够另创一个江山。

    不过并不妨碍周易,在明朝的中期,就进行一次尝试。

    周易知道,满朝文武,天下百姓。

    虽然并不在乎是哪一个皇帝。

    但却是很在乎这个皇帝到底是不是姓朱。

    即使土木堡之变再危机。

    主持大局的人,不姓“朱”,问题也会很大。

    周易既然能够看到这个事情,便会想办法避免。

    周易的想法,和道衍和尚,再这点倒是十分相同。

    那便是投资一个朱姓的人。

    但和道衍和尚投资朱家老四一脉不同。

    周易选择最正统的一宗。

    朱元璋的长子长孙一脉。

    朱允炆一脉!

    虽然,朱允炆现在贵为皇孙,眼看着就要登上皇帝的宝位。

    周易却是知道,朱允炆在皇帝的这个位置上,做不了几年的时间。

    而是在不久之后,便会被朱允炆亲爱的四叔,燕王朱棣,起兵兵临南京城下,自焚而死。

    周易眯着眼睛,脑海中闪过了几个画面。

    好几年后,京都,大火。

    沂蒙山中,农民,教育。

    土木堡后,燕京,龙椅。

    ……

    周易的脑海中的画面,飞速凝结成了这几个词语。

    至于周易本人?

    在新皇朝的位置并不重要,能够保证说出来的话有用,就足够了。

    能够选择的话,当皇帝真的不是一个好职业。

    整天忙的跟朱元璋一样。

    可能身体还要被累的像朱标一样。

    至少周易不是那么喜欢。

    周易将报纸折叠好后,抬头望着高远的天空。

    阳光穿透了雾霭,照射在森林中的雪地上,再散射到空气中。

    一片澄澈清明。

    这,便是咱谋朝篡位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