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繁体版

第八十五章 下一站,燕京!

    陕西,秦王府。

    周易上次来到秦地,秦王朱樉被朱元璋召回京都。

    派遣太子朱标,来到秦地视察,没有见到秦王朱樉。

    周易这一次,终于见到了朱樉。

    朱樉果然如史料中记载的一样凶猛,浑然不像是朱标的弟弟。

    朱樉听说了周易的前来,大大咧咧地命人将周易请到秦王府之中。

    向周易建议,父皇的《大诰》若是还要再版,请务必替朱樉向皇帝建议。

    增加几个朱樉自创的刑法方式。

    以让后来人畏惧《大诰》,而不敢生出抵抗之心。

    周易听着朱樉的话,再看着朱樉的行为。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朱樉最终是被老妇人下毒杀死的了。

    先不论朱樉这样的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

    就单论朱樉树敌无数,但却又大大咧咧,不加防备。

    可能只有白天才能出门。

    早晚都要出事儿。

    周易在秦王府中,陪着秦王朱樉聊了一会儿。

    突然府外传来了传旨的太监的嗓音。

    秦王朱樉连忙出迎圣旨。

    周易在一旁,一边儿恭敬地行礼,一边竖起耳朵倾听,圣旨中究竟写了什么。

    原来,朱元璋的圣旨中,说道:

    “近闻陕西都司遣兵常随秦王出入。

    在王府置护卫,又设都司,正为彼此防闲。”

    朱元璋在地方军权,制度上的规划,做得十分到位。

    不仅给地方藩王设置了护卫,也在地方上设置了军事指挥的部门“都司”。

    在今年之前,虽然是在条令上如此写着。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藩王的护卫和都司的士卒。

    都是要跟着藩王北上打架的。

    都是一体的,没有什么分别。

    朱元璋圣旨中又说:

    “都司是朝廷方面,只要奉敕调兵,不向藩王禀报,不能够行动;

    如果有藩王的令旨,但没有朝命,也不能随意发兵;

    假如有密旨不让藩王知道,亦要详细审查,在上奏行动,这是国家的运行规矩。”

    朱元璋在地方设置的调兵制度,是需要都司和藩王共同同意,才能够发兵的。

    甚至都司的权利还要比藩王更大些。

    在某些时候,执行不要让藩王知道的旨意的时候,还能够绕过藩王,直接执行。

    这个制度,便是在军事上对地方藩王进行约束。

    周易在一旁听着。

    心中大概明白了,这是怎样一回事。

    前两个月,朱允炆方才被确立为了皇太孙。

    这个月,朱元璋便下令,严格执行大明朝的规矩。

    约束藩王的兵权,以免让藩王拥兵自重,有机会谋逆中央朝堂。

    朱元璋为朱允炆考虑的,不可谓不周到、不贴心。

    周易在心中暗暗叹气:

    这就是隔代亲的威利吗?

    只听一旁的小太监又说道:

    “现在,秦府没有配给护卫,只是让五百个士兵充当护卫的角色。

    而地方上的都司竟然能增兵到上千人。

    你的罪孽,不可饶恕!

    今后再有违令的,按律治罪!”

    周易等了一会儿,也没听到传旨太监说。

    要到底如何处罚秦王。

    倒是听到了小太监拖着长生说着“钦此!”

    周易心中大概分析出来了朱元璋的想法。

    朱元璋可能是他的想法,也可能是朱允炆哀求得来的。

    从行动上,朱元璋只不过是再次强调了一下,地方藩王和都司之间的关系。

    敲打了一下秦王朱樉而已。

    燕京城,燕王府。

    同样的旨意,也下达到了燕王朱棣的府中。

    在得知到朱元璋圣旨内容的第一时间。

    道衍和尚便通过寺庙和王府中间的暗门,走进了朱棣的书房之中。

    果然,燕王朱棣也在盯着面前的圣旨发呆。

    朱元璋的圣旨,虽然只是点了秦王朱樉,征调超过数量的士兵,充当秦王朱樉的护卫这一件事情。

    但朱棣却是毫不在意。

    朱棣知道,以秦王朱樉的性格,在都司中借来的千余将士。

    可能一大半都在朱樉的建筑工地做工。

    就算是把一千兵士,都还给都司,也并不是说什么大事情。

    但要求严格执行都司和藩王兵权分立的局面,对于朱棣这样,有着一统暴元的决心的藩王。

    这一改动无疑是让朱棣很是伤心。

    道衍和尚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朱棣的无奈又憋屈的想法,又张口说道

    “今日强调兵权分离,明日便敢削藩。

    若是殿下不想沦为他人脚下的台阶。

    那么请务必为多年后的行动,筹集粮草。”

    “我意已决,无需多言!”

    朱棣挥了挥手,再次把道衍和尚的话截断,不让道衍再说下去。

    并当着道衍的面上,认真地说着:

    他朱棣并不像做一个在神宫中的皇帝,而是要成为一名大将军。

    在北方暴元的领土上肆意驰骋。

    道衍温和地点了点头,也没有za反驳什么,只是安静地从书房中退出。

    燕王朱棣看着道衍和尚肥胖的身躯越来越小,心中也不禁反复会想起方才道衍和尚说的话来:

    难道说?造反,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造反的想法只是在燕王朱棣的脑海中出现了一瞬。

    紧接着就被燕王朱棣在脑海中捏断了。

    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飘散在空中,良久不绝。

    西安城外,向东行驶的马车上。

    周易靠坐在车厢里。

    脑海中回想着近些天来,在陕西各处收集到的高粱。

    也不知道,这些高粱的种子。

    难南京城的种植园中,是否培养出来,新的优秀i、高产的高粱。

    周易此次来往西安。

    除恶从各处收集高粱种子之外,也转了转陕西西侧的地方。

    穿越之前,陕西、甘肃和宁夏交接的地方。

    这里虽然山地很多,地形很好。

    但此地多是已经被暴元占领多年,土地还没有被完全开发,近些年也没有什么人祸的地方。

    若是要在这里,也向山东沂蒙山区那样准备,效果并不会很好。

    周易思考完了这段时间在陕西所作的一切。

    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了燕京城中的场景。

    那个在藩王之中,战功作为卓著的人。

    那个在和尚之中,纵横之术最强,最期望造反的人。

    下一站,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