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 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国子监。

    周易看着面前趴在桌子上的五个老头,和没精打采的四个老头。

    知道他们在上半场已经大致耗没了精力。

    嘿嘿,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给你们这些老头带来一些小小的年轻人震撼!

    周易深吸了一口气,提起了精神,大声道:

    “毁掉文脉,这并不是我的问题,

    而是在今日诸位大儒的启发下,

    我发现了白话文居然有如此之多的优点。”

    九个老头听着周易说的话,一齐狂翻白眼。

    周易此子,不为人子。

    虽说辩经出真知。

    那时积极参与的前提下。

    方才半天,只见了他们说文言文的优点,从未听到过周易说白话文的优点。

    哦,不。

    周易也曾说了白话的优点:朱元璋喜欢。

    然后复读了一千遍。

    但,这和发现白话文居然有如此之多的优点,有什么关系?

    周易才不管这九个老头心里面想什么,又大声说道:

    “明日我要进宫面见皇帝,言说,不仅要在公文上书中推行白话,

    更要在录用官员的考试中,推行白话文。”

    周易这话,宛如把房顶掀了,在九个老头都没有什么精力的时间,打出了一个致密暴击。

    其实在公文中使用白话文,对这些大儒来说,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毕竟,进入了官员序列,再使用什么文言文、或者是白话文,区别都不大。

    毕竟,这些大儒关心的,归根到底,并非是怎么做一个官员,而是怎么成为一个官员。

    阻拦周易教授国子监诸生,使用白话文而不是文言文,并不是反对这件事情本身。

    而是担心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

    日后文言文并不能成为,“大儒”们将其他人,隔绝在外面的屏障。

    归根结底,只要是成为官员的门槛,不要发生变化就好。

    可是……

    九个大儒听了周易的话,心里面是透凉。

    在洪武时代,考状元读书,本就和四书五经关系不大,更多的偏重于法律实务。

    这要再把语言换成白话文……

    那“诗书传家”,对后代的优势,真的不大了……

    宋讷颤抖着嘴唇,说道:

    “此处为国子监,为国养才之所,只要谈论如何为国家培养人才便好。”

    周易听着宋讷的话,心中好笑:

    “那祭酒的意思是,我这白话公文,在这国子监,是可以讲授的了?”

    宋讷紧皱着眉头:

    “随你去吧,但要留心,遵守国子监的规矩。

    但凡我还做一日祭酒,国子监的规矩,就不能被破坏!”

    周先生诚不欺我!

    周易看着面前这九个老头,再无阻拦周易在国子监讲授白话公文的意思,心中不由得一阵感慨。

    果然,在某些时候,直接把房顶掀了,那群死顽固便同意,在房间内打开个窗子来。

    至于宋讷的好心提醒,亦或是“威胁”,周易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

    国子监这个池子,还是太浅。

    跟朱元璋对线过多次的周易,丝毫没有胆怯。

    周易脸上挂着胜利者的微笑,恭敬地给九个老头轮流行礼,然后恭谨地从房间中退出。

    还没有等周易推出房门,坐在宋讷右手边的大儒,就开始小声嘟囔起来。

    周易这种行为,必然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和秦桧共享一个荣誉称号。

    世世代代的人们,都会将周易视为破坏文化的恶魔,没过几年,就会被鞭尸一次。

    周易突然顿住了脚步。

    八位大儒看着那个持续攻击的队友一眼,眼带哀怨。

    似乎是再说,你惹他干嘛啊。

    再上纲上线地,说你是在侮辱皇帝朱元璋,那不就完蛋了。

    周易环视了九个人一圈,然后又低头叹了一口气。

    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但却又用保证屋子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听到的点声音说道: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咚!

    两个老头听到这句话,直接被气的晕倒过去。

    说实话,这也不怪这老头接受能力差。

    这句话,比上纲上线的攻击力还要大的多

    周易这是用文雅的词汇,指着鼻子骂娘。

    说:

    你们这些人,死亡之后,名声很快就会随着身体的腐朽一起消散。

    但白话文的大势流行,就会如江河一般,永远奔腾不息。

    换成四字词语就是:

    螳臂当车,只能被碾碎,混入泥土里,连渣都不剩余。

    老杜的这句诗一说完,周易便潇洒的转身而去。

    丝毫不顾背后屋子里面,九个老头中已经有两个被气晕了。

    今天没有尊老,功德又少了一分。

    周易在脑海中再次虚构出来了木鱼的形象,敲击了一次。

    功德在木鱼叮咚作响的时候,升入了佛国。

    虽然,在行为上,周易敲击了颅内木鱼。

    但在实际上,周易对这次“耍赖”的行为,并没有很多的愧疚。

    自从周易在进入房间,看到宋讷用官位和辈分欺负人的时候,周易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和“大儒”辩经?

    那不是和一个傻子争论一样:

    会被他把你拉到跟他一样的高度,再用他丰富的经验击败你。

    对于这些“大儒”,不该摆事实讲道理,他们不配。

    就应该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权威打败权威。

    在洪武朝,这个皇权便是最高的权威的地方,借用朱元璋的权威,镇压这些“大儒”们,大概算得上是以毒攻毒、物尽其用了。

    周易对这一仗的结果很是满意,以一敌九,气晕两个,虽说是对手年龄大,但也足够显示出我方的雄姿。

    但周易心中还知道,用皇帝的权威能够说服这些“大儒”,但是无法说服国子监的学生。

    或者说,无法说服这天下的读书人。

    只有真正的体现出来,白话文的优势,展露使用白话文的好处,才能让大多数人接受。

    一个并非真正符合历史发展趋向的事物,也许能够在短时间内,被某种权威,推广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但只有真正符合历史潮流的事物,才能够不断发展。

    否则,就像杜甫那句诗词中说的一样:

    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