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第一战:熬老头

    南京城,国子监。

    周易站在一座屋子门前,右手轻抚着门,没有推开。

    只听见门里面传来了议论的声音。

    “白话粗俗,怎登大雅之堂?”

    “周易此子,如此想法,乡野农夫罢了。”

    “所言甚是,吾亦如此。”

    “所言甚是。”

    ……

    周易没有惊讶,之前国子监祭酒宋讷,和周易说过:

    要在讲学之前,找些所谓“大儒”。

    讨论一下,“白话公文”这件事情的合理性。

    在这个时候,周易就知道了国子监诸位大儒所说的想法:

    不行。

    周易心里面早有预期。

    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学习成本更高,这虽然不利于文化的普及,不利于整体的发展。

    但是对于这些“大儒”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

    难以掌握的文言文,是他们区别与普通平民的最大凭仗。

    这些大儒,和大儒的后代,能够轻易的接收到最好的教育。

    可是普通平民却没有接受相当教育的机会。

    自然无法在科举考试中,和大儒的后代竞争。

    当然了,大儒们自然不会说,反对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是为了大儒的利益考虑。

    而是会说,文言文相比白话文,更典雅,更优秀。

    吱呀。

    周易推开了房间的门,走进了屋子。

    坐在大儒们对面。

    对面一字排开,共有九位“大儒”。

    国子监祭酒,宋讷坐在中间。

    宋讷看着走进来的周易开口说道:

    “为何不行礼?

    这里所有人,都是上官,都是长辈。”

    周易轻咳一声:

    “在背后议论别人的人,不值得行礼。”

    宋讷右手边的大儒听了周易的话,胡子被气的一抖:

    “你目无尊长,该打!”

    周易听着这位的声音,认出来就是方才在背后说周易推广白话文,是乡野农夫所为的人。

    周易摇了摇头:

    “我来国子监教诲诸生读书,并不是我的想法,而是皇帝的命令。

    诸位如果对这件事情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请当面和我说。

    只恐别人听到,会以为诸位是在议论皇帝的命令,对诸位的前途不好。”

    周易本想和这些大儒认真研讨学问。

    但见到这些大儒从来就没想过和周易认真探讨学问。

    而是以长辈、上官的身份施压。

    周易也就放弃了和他们公平竞争的打算,

    直接把朱元璋搬了出来。

    比辈分,比官位?

    欺负周易一个刚来国子监的低级官僚。

    嗯?难道你们还比朱元璋的辈分,朱元璋的官位还大不成?

    对面的九位大儒听着周易说话,面色都有些不好看,方才在背后议论周易的老者,更是面色涨红。

    这些大儒,心中对朱元璋的评价,可能还不如乡野村夫,而是在街边讨饭的和尚。

    当然了,这句话不能从嘴里面说出来,想想就行了。

    可是,如何反驳周易?

    屋子里面的十个人呢,一时间都不说话,空气陷入了凝固。

    还是宋讷打开了话题:

    “此番讨论,只讨论学术,不议论其他。”

    周易翻了一个白眼儿,若真的是只讨论学术,不讨论其他,那为什么进来便要用辈分压人?

    周易没有见好就收,而是继续扯虎皮,挂大旗:

    “皇帝陛下已经下令,让我在国子监,为诸生讲授白话公文的学问。

    相信在此番讨论之中,能和诸位前辈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相信会对我对国子监诸生的教导,更加有利。”

    宋讷沉默了一下,紧接着点了点头。

    一会儿若是能够让周易心服口服,自然周易会自觉地想皇帝请辞,干不了教导国子监诸生这个事情。

    周易便拿出稿纸,开始陈述白话文的好处。

    当然,周易阐述白话的好处是,有意地忽略了白话公文对文化传播,文化下移的影响,对更多百姓开启民智的影响。

    而是重点阐述了白话公文的实用性。

    或者话句话说,周易阐述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二“朱元璋喜欢”这五个字展开的。

    九个大儒听完,都有些愣神。

    九个大儒心中的真实想法,就是所有有学问的人,都会认为文言文更典雅优美,但是他们也知道,当今的皇帝朱元璋的出身。

    若是让朱元璋遇到文言公文,就是秀才遇上兵,根本领悟不到文言文的优美。

    但是九个大儒又没法明言朱元璋的审美水平地下,简直就是从地里面刨出来的。

    方才嘲讽周易像是农夫,也有着含沙射影的意思。

    当然,在周易把自身尊严和皇室尊严捆绑在一起的时候,也无法对这件事情进行攻击了。

    宋讷右手边的大儒,反对了周易的观点,并阐述了他的理由。

    他的理由也没有提到,文言公文对阶级固化,有利于家族传承产生的优点,而是围绕着文言文是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和文言文本身的优点谈论的。

    相比周易说的话,这位大儒的观点,总归有些无关痛痒。

    周易的回答,甚至都没有阐述白话文的优点,而是再次阐述了,皇帝对白话公文的支持。

    整个一个大摆烂。

    任凭你说的如何天花乱坠。

    周易这只有一句话:

    朱元璋喜欢!

    大明朝的皇帝也许不都是可以任性的,但洪武皇帝朱元璋一定是可以任性的。

    九位大儒对这句“皇帝喜欢”,还真没有什么办法。

    眼看着立体防御的周易,磨破了嘴皮子。

    得到了回复,还是那一句:

    “皇帝喜欢。”

    这一场论道,直接从白日到深夜。

    周易现场聆听了九个人轮流阐述文言文的优点。

    别说,文辞华丽,而且真的有一定道理。

    周易也承认,在很多地方,白话文相比文言文,的确有着很多不足。

    最后,九个老头里面,脾气暴躁那位,甚至指名点姓的说,周易会毁掉大明的文脉。

    但周易自岿然不动。

    直到这九个老头,终于有些熬不住了。

    五个老头趴在桌子上休息,另外四个老头说话也都没了什么力气。”

    周易才笑着说:

    “你们说文言文的优点,都有道理。

    但并不影响,白话有着他的优点。

    我负责教学生使用白话进行作文,

    给皇帝上书。

    至于毁掉大明的文脉,

    这并不只是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