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太后别这样
繁体版

第十二章 高手交流,心有灵犀

    赵匡义的话是带着几分桀骜,和几分考校的。

    你们姐俩既然都将这姐夫夸得如此天花乱坠,还让我跟在他的身边鞍前马后的伺候人,那,我就得看看这个内侍肚子里到底有没有真东西了。

    同时,顺便表现了自己桀骜的一面:别以为你是太后就怎么样,天下人心里都有数,你这太后当不了太久了。

    符家姐妹俩则是自动忽略了他话语中的桀骜,而是都死死地盯住了李崇训。

    老六是一面崇拜的样子,这是纯为了听个热闹,感觉就跟她小时候听西游记时一样。

    符婷婷却是真的紧张了,也真的认真了,桌子下面的拳头都握住了。

    她一个女流之辈,面对如此纷繁的局势,太需要有人给他画出一条道出来,太需要有人能帮她从这样的乱局中抽丝剥茧分析形势了。

    朝中的那些人,她根本信不过,提前看过宋史之后更信不过了。

    而且从能力的角度,她是真的信李崇训,尤其是刚刚,自家这个夫君脱口而出了赵光义三个字,更是让她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自家的这个夫君虽不知具体是有什么秘密,但绝非一般人物能比,他应该是真的会。

    但可惜,会归会,可至少目前李崇训对帮她还是非常排斥的,李家和郭家的仇太深了,他也不肯做周臣。

    眼见这赵匡义居然这么问了,符婷婷的嘴角都不由得翘起来了一点点。

    还是那话,两口子之间,他们太了解彼此了。

    ‘哼哼,你不是想辅佐宋太祖做宋臣么,我就让宋太祖的这个弟弟来问你这个问题。’

    ‘看你对他的这个态度,呵呵,别人看不出来,我还看不出来你怕他么?搞不好,这位将来还会是宋太宗呢。’

    ‘我看你还怎么装!’

    再看李崇训。

    他简直人都麻了啊!

    他当然也猜得出符婷婷的意思,俩人一对眼神他就能猜到符婷婷是怎么想的。

    这分明就是想偷师么。

    说真的,如果这个问题是半年后赵匡胤问他,他立刻就能给赵匡胤上一条他已经精心准备了十年的平定天下之策,洋洋洒洒的能几万个字,能跟赵匡胤唠一宿,保证能把赵匡胤唠服。

    至少他的这篇策,水平上绝不会在隆中对之下。

    可现在……

    你说你这个赵老二也真是的,你想问这个你单独问啊,当着符婷婷的面,你说你瞎特么问啥?

    你了解天下大势,除了满足你自己的好奇心屁用没有,但对于这女人可是有大用的啊。

    这女人看清楚的越多,懂的越多,插手的越多,你们家大宋来的就越坎坷啊。

    这话题,如果是符婷婷本人问,他肯定直接就给怼回去了,郭家的江山,他恨不得明天就亡了才好呢,后周本就是建立在他们李家尸体上的王朝。

    可问这个的是赵匡义,未来的宋太宗,这要是不好好答,或者说不答出点真东西来,那这个第一印象肯定彻底就废了。

    搞不好就真把他归类到弄臣,近侍,甚至面首那个分类去了。

    真的是,造孽。

    可要是好好答吧,其实还是尴尬。

    且不说偷不偷师的问题,他和符婷婷都是提前看过答案的,这天下,最终笑到最后的是你大哥啊。

    你让我当着你和符婷婷两个人的面给你分析个鸡毛啊。

    这也没有实话实说的条件啊。

    只得硬着头皮地道:“既然义哥儿要考校,在下,便抛砖引玉,随口一说,其实她们都太夸张了,在下不过是一介乡野村夫,纯属是胡说八道,胡说八道而已,义哥儿听个乐呵便是,切莫当真,贻笑大方。”

    “如今这天下兵马,无外乎是京师之内,和禁军之外,两处而已。”

    “先说这京师之外,自先帝御极以来,其实就一直削减各地藩镇的精锐,充实禁军,尤其是殿前司,几乎都是新组建出来的。”

    “如今这天下兵力真谈得上雄厚的藩镇,其实还有实力还能够挥师进京的,就只剩下袁彦的武信军、郭崇的建雄军、李筠的昭义军、王彦超的凤翔军、魏王的天雄军,差不多也就这些了。”

    “至于说没能力争夺天下,但有实力听调不听宣的,还有武行德、郭从仪、白重赞、杨延璋、宋偓、向拱、康延泽等人,嗯,差不多也就这些了。”

    符婷婷却是打断道:“夫君以为,这些佣兵在外的大藩之中,谁是野心最大,最有可能反的?”

    李崇训张开嘴刚要回答,却是又沉吟了一下,道:“不如,太后与我将那人名字写在手心,一同对照看看?”

    符婷婷笑道:“有趣,有趣,就依夫君所言便是。”

    说罢,两个人各自取了笔墨在手心处写了答案,又共同翻开。

    赵匡义和符老六连忙好奇地凑了脑袋去看。

    却见符婷婷手心上写着:昭义,而李崇训手里写着李筠。

    昭义军节度使李筠!

    “太后,还真是神机妙算,明见万里啊。”

    而符婷婷见状,却是愈发的若有所思。

    己看的宋史应该是对的,而自家的这个夫君,果然看过宋使。

    之所以猜李筠,是因为这个李筠在宋史太祖本纪中有提到,说是赵匡胤建立大宋之后,李筠以大周忠臣的身份造反了,也是各藩大节度使中造反的唯一一人。(李重进不属于大藩)

    可李筠是大周忠臣?

    别扯淡了,李筠的资历比郭威都老,后唐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当指挥使了,这要是个忠臣,早该随着后唐一块殉国才是。

    说实在的,五代时因为朝廷换得实在太快,绝大多数将领都已经先后经历过好几个朝代了,所以真谈不上谁对谁忠诚,尤其是这些割据藩镇的。

    这也是柴荣之所以疏远这些老将,一力提拔赵匡胤等年轻武将的原因。

    说他李筠,这个后唐时就当了指挥使,打了快五十年仗的老军阀,会对建立了还不到十年的大周,有什么宁死也要效忠的忠心耿耿。

    这不扯犊子一样的么。

    无非是他自己本人有皇帝梦罢了,老了老了,再不疯一把这辈子就过去了。

    事实证明,像袁彦、郭崇、符彦卿、王彦超这些同样有能力造反,至少是有机会造反的人,不管是柴荣死后周朝的六个月,还是赵匡胤刚刚建立宋朝的脆弱宋朝初期,他们全都异常的乖巧。

    他们确确实实是对皇位没想法的。

    然而这符婷婷,居然能从这么多的人中,如此敏锐的直接点出李筠来。

    再加上之前她同样敏锐的点出赵匡胤。

    却是让李崇训也不由得暗暗在心里狐疑。

    ‘果然有古怪,这娘们怎么也跟开了天眼似的?神机妙算?古怪,古怪,果然古怪’

    却是看得赵匡义一脸懵逼。

    怎么就李筠了啊?

    不就是说出来一大堆的人名么?我也能把这个名单说出来啊,这些人确实都是佣兵在外的老将,可怎么就确定会造反的是李筠了?

    而且你们两口子为什么是一副心有灵犀,互相敬佩的样子啊。

    完全没懂啊!

    为什么会是李筠而不是王彦超,不是郭崇?李筠这老东西和其他的老东西相比到底哪特殊了?

    完全没有啊!

    你们两个是怎么回事啊!

    符老六见状则是在感慨:“夫君你看,这就是高手交流,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赵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