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9
繁体版

第111章 弃营

    清军进攻西翼失利,又在中军遇阻,士气大衰。珠玛喇见状,下令停止进攻,退回三里扎营。

    赤军第一次与满洲兵交战,以少敌多,挡住了满洲兵的进攻,官兵极为兴奋,纷纷请令追击清军。

    沈赤心依然保持着高度冷静,对敌我实力对比有着清醒的认识。

    近卫营、骑兵营之所以能够打退满洲兵,一靠优势火器,二靠有利地形。在步兵第一标赶来之前,战场主动权仍在满洲兵手上。赤军若脱离营垒追击清军,并无胜算。

    趁着战场空隙,赤军抓紧时间打扫战场,清理壕沟,准备迎接清军的下次进攻。

    珠玛喇身经百战,大风大浪都过来了。上午的失败,使他不由得想起年轻时在宁锦前线打仗的场景。

    他是虎尔哈人,很早就追随努尔哈赤征战四方。八旗铁骑所向披靡,在短短几十年就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又接连打败明军,一直推进到宁锦防线。

    直到宁锦防线前,明军凭坚城用大炮。八旗兵顿兵坚城之下,才受到挫折,攻势有所减缓。

    努尔哈赤之后,皇太极继位,珠玛喇继续受到重用。皇太级雄才大略,先败朝鲜,再败蒙古,斩断明朝两翼,之后,又利用明军内乱,把辽东纳入后金。

    明朝阻遏后金,需要蒙古、朝鲜、辽东、辽西四条防线同时用力。蒙古、朝鲜、辽东相继失陷,辽西孤掌难鸣,后金击破辽西是迟早的事。

    天命在清,不久后,农民军攻破京师,吴三桂开关降清。辽西防线也不战而破,八旗轻易占领京师。至此之后,八旗分兵掠取天下,除了少数汉将降而复叛,几无对手。

    回忆往事,珠玛喇不胜慷慨。他从征四十余年,从东北一直打到岭南,堪称三朝老将。前年时,他还作为征南大将军谭泰的副手,参与平定江西金声桓之乱。

    如今,多尔衮已死,谭泰受到牵连,珠玛喇则恩宠不衰,拜靖南将军,指挥广东战事。一个小小的赤匪,又焉能阻挡八旗铁骑?

    再者,奇袭利在快速。若大军在沙田遇阻不前,敌军援军就会赶到。到时候,奇袭不仅收不到效果,自家亦有被人吃掉的危险。

    想到这儿,珠玛喇下定了决心。趁着士兵吃干粮的空当,他叫来诸将,说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诸位,天军吃过干粮之后,略事休息,下午继续进攻赤匪。上午之败,实因赤军炮火太猛,我军被壕沟所阻,使用树枝、土袋填塞壕沟速度太慢。

    “下午时,我军不留后队,全部投入战斗。分三路猛攻,使用随军的帐篷、被褥堵塞壕沟。越过壕沟,再冲过赤军炮火,定能一举击败赤匪。”

    帐篷、被褥虽不是武器,却是停军宿营的必需品。用帐篷、被褥填塞壕沟,岂不是破釜沉舟了?万一战败,后面还怎么进攻博白?

    诸将又惊又疑,不敢附和珠玛喇。赤军的开花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心有余悸。

    珠玛喇见状,说道:“我年轻时追随太祖,八旗初期没有红衣大炮,也没有威远将军炮,所恃只有战马、弓箭、盔甲。

    “萨尔浒之战中,明军号称三十万,兵分四路进逼满洲。此战,明军从九边、内地抽调精锐,坐拥佛朗机炮、虎蹲炮、三眼铳等各式铳炮无数。

    “每临战斗,我满洲兵皆不惧炮火,踊跃向前,故能打败三十万明军,取得萨尔浒大捷。从此之后,明军再无实力进攻满洲。

    “之后,攻开原、铁岭、辽阳、沈阳等城,皆辽东重镇。明军经营已久,城高壕深。我满洲兵同样冒着明军炮火,驰突至城下,使用大弓射敌,屡屡致胜。

    “明军组织涣散,军官胆怯,士兵怕死。赤匪也不例外,所恃者唯有大炮而已。只要我们冲过壕沟,冲至赤军阵前八十、五十步,我们必可战胜赤匪。”

    八旗纪律最严,珠玛喇既已下定决心,没人再敢反对。

    进入四月下旬,粤西的天气已热。申初时分(下午十五时),天气不像中午那样炎热,清军再次发起进攻。

    近卫营、骑兵营随即发出警报,官兵进入战斗状态,准备迎敌。

    清军由远及近,速度逐渐加快,队形也渐渐清晰,分为左、右、右三队。重甲死士在前,轻甲骑兵在中,棉甲阿哈在后。

    透过单筒望远镜,沈赤心看见清军骑着战马,没有携带树枝、土袋等物,反而带着帐篷、被褥等杂物。

    若用帐篷、被褥填补壕沟,可比树枝、土袋方便多了。再看清军队形,摆明了是要猛攻到底。

    沈赤心大惊,下令左翼、右翼向北前出,协助中军守卫防线。

    珠玛喇下令使用帐篷、被褥填塞壕沟,清军上下都意识到这是破釜沉舟,若攻不下赤军的营垒,晚上连睡觉的家伙都没了。军官身先士卒,士兵踊跃向前,士气复振。

    赤军继续使用九节十成炮轰击清军。但清军用帐篷、被褥填塞壕沟,集腋成裘,又用同伴尸体填壕,速度大为提高。

    他们冒着赤军炮火,不到半个时辰,填塞了三处壕沟,分成三路通过壕沟。

    清军上午损失很大,但总人数依然超过赤军,且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沈赤心意识到,赤军的火力仍旧不足,沙田是守不住了。但赤军必须坚持到天黑,方好乘黑撤退。不然,若清军趁机追击,赤军的撤退很容易就会演变成溃退,进而危及博白。

    清军既已全军来攻,赤军也只能拼死抵抗。左翼、西翼相继就位,护在中军左右。火枪队、劈山炮队全都调到前方,在各自射程中火力全开,最大限度地杀伤清军。

    酉时初,清军逼近赤军,前锋距离赤军仅剩五十步,满洲弓箭开始逞威。

    沈赤心也披上了铁甲,身边只留下一个近卫连。

    近卫营、骑兵营全线出击,与清军短兵相接。劈山炮队、九节十成炮队已无用武之地,先行撤收,骑马撤回博白,在城北壕沟处构筑防线。红衣大炮弃置不要,以免拖累行军速度。

    两军骑兵白刃战一个时辰,赤军渐落下风。此时天色渐黑,清军越战越勇,紧逼不放。步兵第一标却迟迟不见踪影,不知因何耽搁。

    赤军想退又不好退,伤亡不断增大。正在沈赤心为难之际,步兵第一标骑兵营赶来增援。

    第一标骑兵营刚由骑兵队扩编而来,实际只有不到三百骑兵,却是一支生力军。

    清军不知赤军援军虚实,加上天黑,不敢再纠缠。

    赤军趁机放弃沙田营垒,回防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