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9
繁体版

第100章 血战欢喜岭

    本质上,威远将军炮是一种大口径、短身管、前膛装的臼炮。这种火炮膛压较小,可发射开花弹,但射程不远,有效射程只有两到三里。

    赤军位于欢喜岭高地上,清军威远将军炮的射程进一步缩短,开花弹根本就打不到欢喜岭上。

    清军火炮中,能够有效打击赤军的,还是红衣大炮。红衣大炮既能发射实心弹,也能发射霰弹,但威力、效果都不及赤军的火炮。

    无奈之下,许尔显只得下令向前推进。清军要推进到距离赤军两里的地方,才能发射开花弹压制赤军。

    清军以楯车在前,步兵在后,骑兵位于两翼,开始有条不紊地向欢喜岭推进。

    楯车是清军特有的一种战车,从明军战车仿制、改进而来。这种战车四壁装有厚木板,木板外再加一层铁甲、一层牛皮,可以有效抵御火铳、弓箭等轻武器。

    后金时期,在清军未掌握红衣大炮前,对楯车极为依赖,常用楯车装载、掩护步兵。

    清军常用楯车掩护步兵冲击,而楯车往往安排死士推动。这些死士身处清军前列,危险系数最高,往往身着两层甚至三层棉甲。死士之后,则是身着单层棉甲的步兵。再往后,步兵防护力更弱,常为没有棉甲的士兵。

    许尔显的中军里有很多新兵,他可不敢贸然冲击欢喜岭,便采用楯车战术掩护步兵。中军的楯车,比前锋的战国要好得多。

    楯车之后,步兵并排向前推进,速度比正常步伐稍快,又慢于小步慢跑。

    这同样是一种久经考验的步兵战术。哪怕是擅长骑射的满洲八旗,也常常采用这种战术。

    其出发点在保持步兵队形,防止步兵在冲锋时队形混乱,或者有士兵开小差。一旦士兵怯战不前,或者擅自开小差,很容易就被阵后的督战队发现。督战队往往会现场斩杀开小差的士兵,以维持军纪。

    满洲八旗还会使用标记红色染料的弓箭,射击开小差或者怯战不前的士兵。战后查点部队,一旦发现士兵身上染有红色染料,就会格杀勿论。

    这种战术看起来十分愚笨,实则相当有效。从某种程度上,这种步兵战术与欧洲战场上风靡一时的“线列射击战术”颇有相似之处,都是特定军事技术下的战术产物。

    当然,楯车是无法抵御红衣大炮这种大口径火炮的。

    赤军居高临下,改用红衣大炮发射实心弹,以摧毁清军的楯车。实心弹比开花弹质量重,出膛后动能更高,即便接触地面,也可以像石头打水漂那样来回弹跳。

    实心弹所及之处,一个线列的敌军士兵往往都被击毙。楯车一旦被实心弹击中,也往往会被击毁。

    清军在行进过程中缺少火炮掩护,楯车不断被毁。步兵受到赤军炮火的直接威胁,更多的士兵开始动摇。他们不是在向欢喜岭行军,而是在奔向死亡的黄泉。

    许尔显只得指令亲军,不断斩杀掉队的、怯战不前的步兵,勉强维持住行军队形,逼令步兵继续前进。

    中军中还有一支团勇,是雷州地主临时拼凑起来的,人数有六七百人之多,多为地痞流氓。见赤军炮火猛烈,团勇早已一哄而散。

    清军勉强推进到距离欢喜岭二里的地方。两军尚未接触,清军已经损失了三百多人,大部分被赤军炮火所毙伤。

    许尔显深感不妙:“清军对付明军,往往所向披靡,除了军纪严苛、赏罚分明,最大的优势就是火器。

    “两军对垒,清军仅用火器压制明军,就能粉碎明军的抵抗意志。靠近明国后,再用弓箭射杀明军,就能大量杀伤敌人。

    “可今天,赤军已在火器上占据了优势。特别是开花弹,射程超过三里,威力又高于清军的威远将军炮,不知到底是何神器?”

    战场形势非常被动,许尔显心里犯怵,却也别无他法,只得硬着头皮应战。他下令推出威远将军炮,希望这种大杀器可以压制住赤军炮火。

    威远将军炮比红衣大炮轻便,常用铜铸造,使用四轮炮车推动,机动性比红衣大炮好,是清军火炮中的大杀器。

    顺便提一下,清军的火炮技术,本身就是窃自明军。清军八旗中的火炮炮手,通常以汉军八旗充任。每临战斗,则由满洲八旗在旁督战。

    汉军八旗中,四个汉人藩王各有嫡系军队,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战斗力、武器都优于一般汉军。

    清军有威远将军炮,赤军则有另外一种神器-劈山炮。劈山炮最大的意义在于轻便,重量在几十斤至六七百斤不等。

    赤军步兵第一标昨夜急行军,难以大量携带红衣大炮、九节十成炮。但劈山炮易于携带,轻者可用骡马背负,重者可用独轮车拖曳。

    第一标在欢喜岭上排列了大量劈山炮。方世珍见清军靠近,下令各式火炮齐发,最大程度地用火器毙伤清军。

    一时间,各类火炮齐声怒吼,完全压制住了清军火炮。

    其中最有效的,还当属劈山炮。论威力,劈山炮或许不如红衣大炮、九世十成炮,霰弹更不如开花弹。

    但劈山炮数量多,射击速度快于红衣大炮、九节十成炮。在一二里的距离内,用劈山炮发射铅子弹,对付敌军密集队形非常有效。

    赤军使用钢铁铸造劈山炮,又改良了火药配方,威力较一般虎蹲炮、子母炮更强。

    清军惊恐地发现,赤军的铅子弹极其密集,威力极大。

    只有身穿两层棉甲或内甲的士兵,才能勉强抵御赤军的铅子弹。很多清军步兵只身着一层单薄的棉甲,甚至没有棉甲,碰到铅子弹不死即伤。

    在清军炮兵中,只有以红衣大炮发射霰弹,才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可赤军究竟带来了多少红衣大炮?他们又是怎么把红衣大炮运到欢喜岭上的?

    许尔显百思不得其解,只得使用威远将军炮发射开花弹,希望能够压制赤军的炮火。威远将军炮射速较红衣大炮要快得多,开花弹的威力也比实心弹大得多。

    这给欢喜岭上的赤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第一标标统方世珍看了看天,大概是午正时分,骄阳似火。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草地上,形成点点光斑。

    他敏锐地发现清军右翼较弱,经过赤军的炮火“洗礼”,清军阵脚动摇,已有不支之势。

    赤军开炮时间长,不少火炮炮管灼热。这对前膛装火炮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弊端。前膛装火炮必须把火药包从炮口装入炮膛,若炮管太热,就容易提前引燃药包。

    赤军火炮有优势,但不觉不足以能靠火炮击垮清军。陆上作战,骑兵和步兵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战场主角。

    是时候发起决战了。方世珍为人慎重,骑马向不远处的沈赤心请令。

    沈赤心也率领着近卫营抵近了欢喜岭,正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说道:“骑兵可以出击,但不必与敌死战。不妨佯败,引诱清虏继续向前推进,更好地发挥我军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