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9
繁体版

第67章 联络李明忠

    李明忠倒是一员值得争取的大将,早年是山东小吏,因辽事糜烂,毅然投笔从戎,到皮岛毛文龙麾下效力。孔有德、耿仲明降清时,曾邀请李明忠一起投降。

    李明忠不降,辗转来到南明效力,在永历朝封海康伯,任中军都督府都督,挂宁武将军印,提督高、雷、琼州。

    只不过,明朝主昏臣谙,李明忠虽有抗清之志,却屡遭折辱。他先是跟着毛文龙,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南明时,率兵响应隆武帝,继而隆武帝被擒。

    隆武帝死,永历帝与绍武帝争夺正统。永历帝血脉纯正,李明忠追随永历帝,率一万明军与绍武政权内讧,先败后胜,单骑逃回高州。

    自此之后,李明忠看透了南明小朝廷的争权夺利,颇有些心灰意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中秋节刚过,清军耿继茂派来了使者,游说李明忠投降。原来,李明忠在毛文龙麾下效力时,与孔有德、耿仲明都是同僚。

    耿仲明触犯逃人法,在江西吉安府自杀,长子耿继茂统领其军。目前,耿继茂受尚可喜的节制,正在加紧围攻广州。他认为李明忠与父亲有交情,派使者来招降李明忠。

    为着这事,李明忠犹豫不决,召集幕僚商议。

    有人说:“明朝气数已尽。放眼广东,粤东、粤北都已易帜,广州也指日可破。碰巧海康伯与耿继茂有交情,不如顺势归降,以保荣华富贵。”

    有人说:“不可,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海康伯以抗虏为平生勋业,被朝廷封为太子太保、中军都督、海康伯,富贵已极。莫如抗清到底,方可流芳百世。”

    又有人说:“皇上西狩,郑成功率水师撤回福建,制台孤守广州,势单力薄,清虏必可攻破广州。高州为粤西重镇,也是雷、廉、琼之门户。

    “清虏攻破广州,必会移师高州。海康伯驻守高州,应该早作打算。要战,就得加紧厉兵秣马,修缮战船。要和,就得早作决定。”

    ……

    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大致上,投降一派略占上风。

    正在李明忠犹豫不决之际,亲兵过来急报,说赤军派使者求见。

    不久前,赤军刚刚夺下雷州。雷州属于李明忠的防地,赤军不打招呼夺据雷州,李明忠的部将都很恼火。听说赤军派来使者,部将多持敌视态度。

    李明忠倒是个识大体的人,知道赤军气候已成,足以引为盟友,立即传令接见赤军使者。

    使者是陶煜,江西吉安人,与李明忠是同乡。李明忠是江西新建县人,王阳明封爵“新建伯”,便借名于新建县。

    一见面,李明忠就给陶煜一个下马威,说道:

    “沈先生先后两次遣使与我结好,彼此约为盟友,共抗清虏。可前两天,你们不声不吭,突然袭占了雷州。这一次,沈先生是不是还想夺我的高州?”

    陶煜不卑不亢,镇定自若,说道:“爵帅此言差矣。沈先生有粤国公之爵位,张孝起有高、雷、琼、廉四府巡抚之官职。

    “沈、张二公听闻雷州知府颟顸无能、贪婪鄙陋,难堪大任,故顺应民意,夺其官位。爵帅为抗虏元勋,功勋卓著,沈先生仰慕已久,故两番遣使,今日又派我来求见爵帅,约救广州。

    “我赤军虽为后起之秀,却也颇知忠义。沈先生受封为粤国公、破虏将军,正要奋力杀贼,报效朝廷。是故,沈先生毅然兴起大军,前往广州解围。

    “廉州地处偏僻,与广州相距上千里。赤军此次出师,以水师为主。沈先生想请爵师出动陆军,一同前往广州。我们两军水陆并进,击破清虏更有胜算。”

    想要打败清军,谈何容易?李明忠不禁起疑,问道:“清虏的实力不容小觑!几个月前,杨彦迪、邓耀他们联手,打败了红旗水寇。

    “这件事,你也参与了,深知其情。红旗水寇实力受损,尚可喜、耿继茂二贼深以为忧。二贼都曾在辽东、登莱一带作战,熟悉水战。

    “他们已派总兵许尔显督造战船,计有一百二十艘,又新募水兵两千两百名。再加上红旗水寇,清虏水师实力比以前只增不减。

    “赤军水师也是新募之师,远涉重洋解围广州,有把握打败清虏水师吗?”

    李明忠自年轻时投笔从戎,至今已与清军交战二十年。期间明军屡败,清军屡胜,李明忠的锐气也被消磨殆尽,渐渐蜕变为明军地方军阀。

    耿继茂、尚可喜率领清军围攻广州,李明忠不敢派兵救援,在高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过,此人慷慨自负,一身傲骨,并不会轻易投降满清。

    陶煜对道:“正因为清虏在广州大造战船,沈先生才毅然决定出师,要赶在战船造成之前消灭清虏水师。否则,一旦战船造成、火炮铸成,清虏必将如虎添翼,一举攻下广州。

    “红旗水寇虽然熟悉珠江水域,却是我军的手下败将。尚可喜、耿继茂虽然熟悉水战,却都走陆路而来,军中并无水师大将。

    “相反,赤军水师有杨彦迪,爵帅军中有邓耀,皆为水师良将,熟悉红旗水寇,堪与水寇一战。清虏暴虐,变我汉人衣冠,屡有屠城之举。

    “粤人民气甚盛,无不翘首以待王师。我们理应顺应民心,出师援救广州。”

    李明忠心动了,跃跃欲试。

    部将邓耀在场,曾与陶煜、杨彦迪一起大败红旗水寇,赞同出兵,说道:

    “爵帅,咱们坐守高州,也不是长久之计。清虏一旦攻下广州,必会分兵过来争夺高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联合赤军,先去广州一探虚实。”

    陶煜趁热打铁,说道:“我听说,爵帅早年为山东昌邑县主簿,慷慨好谈兵,投笔从戎,到毛帅麾下效力,与孔有德、耿仲明相善,饮酒唱歌,皆自负。

    “毛帅被袁督师所杀,孔、耿变节,邀爵帅一道降清。爵帅曰,‘中原人当归中原,异地富贵非我愿也’,遂单骑返回京师,辗转万里,矢志不渝。

    “如今,清虏陈师广州城下,爵帅枯守高州,一无作为。莫如响应赤军,起兵抗虏,胜则立下不世奇功,败则名留青史,保全名节,岂不善哉?”

    李明忠一拍桌子,说道:“善!我年轻时便任侠使气,孤悬皮岛抗虏,难道现在还不如沈先生这个后起之秀吗?传令三军,两日后拔营抗虏,斩清虏来使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