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9
繁体版

第43章 得封粤国公

    梧州府位于广西、广东两省交界处,浔江、桂江两大江在此交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从梧州府沿桂江溯流而上,可以直趋桂林;沿浔江溯流而上,可以直趋南宁、柳州,进入云南、贵州;沿西江顺流而下,可以先过肇庆,再直扑广州。

    明朝于景泰年间始设两广总督,驻地就在梧州。嘉靖年间为了抗倭,两广总督常常移驻肇庆。再往后,广州的地位日趋重要,两广总督的驻地也就移到了广州。

    李成栋以广东反正后,永历帝并不敢和他同居广州,把行在设在了肇庆。尚可喜、耿继茂两部清军才进入广东,永历帝便惊慌失措,从肇庆行在逃出,向西逃到了梧州。

    广东人丁兴旺,经济发达,若能好好经营,足以成为中兴之基。但永历帝只顾着逃命,对广东的局势不管不问。直到逃到了梧州,他才放心下来,下达了一系列没有头绪、让人无所适从的旨令:

    “令佞臣马吉翔改兵部尚书,督守肇庆,大臣曹煜升尚书,与李元胤(李成栋的义子)一起留守广州。

    “令驻守广西浔州的庆国公陈邦傅、驻守广西南宁的忠贞营刘国俊等部东援,与东勋一起共对清虏。”

    ……

    进入广东的清军只有两万人,且是尚可喜、耿继茂这样的二流军队。明军兵力虽多,却缺乏统一的指挥,各部不仅观望不前,而且互相牵制,甚至自相残杀。

    永历帝驻留梧州期间,时刻担惊受怕,甚至一度“驻跸水殿”。所谓驻跸水殿,只是一种遮羞的说法,实际上是永历帝太害怕,几次从城中躲到船上,方便随时逃跑。

    一个好消息是,有一支名叫赤军的义军,前来梧州勤王。这支义军最近声名鹊起,先是在吉安擒杀满清两总兵官,接着又在龙虎关打败军阀曹志建。

    首领名叫沈赤心,打着勤王的旗号,顺桂江而下,直趋梧江。人马未到,先送来两万白银,仿佛雪中送炭,给逃难中的永历帝带来一丝希望。

    永历帝很高兴。广西军队众多,却都不奉诏,不肯东进广东。这赤军倒是极为忠义,从江西千里迢迢奔赴行在,挽救时局。

    他正要传令接见赤军使者,佞臣马吉翔又进谗,说道:

    “陛下金枝玉叶,不可随意接见外臣。龙虎关守将曹志建是陛下钦封的永国公,赤军说攻就攻,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他们说是勤王,其实居心叵测。”

    马吉翔是顺天府人,性格便黠巧佞,为人谄媚有术。永历帝即位前,他积极奔走联络勋臣大将,率军扈驾,以拥戴有功晋文安侯,入阁司票拟。

    永历帝和太后非常信任他,他趁机弄权,是南明永历朝最大的佞臣,时人戏称他为“马皇帝”。

    永历帝优柔寡断,说道:“揭重熙送来了奏折,说赤军忠君爱国,与清虏多次大战。想必这沈赤心,正如他名字一样,对朝廷是忠心的。”

    马吉翔眼珠子一转,说道:“沈赤心拥兵过万,不可不防。陛下不可让他进城,让他派个使者进城即可。赤军不得在梧州城停留,扎营要在梧州城二十里外。”

    永历帝对马吉翔言听计从,果真对赤军相当冷淡、防备。

    佞臣何以奸佞,就是善于谗言,隔绝皇帝与外臣,自己狐假虎威,好从中捞取好处。

    南明实在是烂到根子里了。国事如此,君不像君,臣不像臣,还对赤军说三道四,真是无药可救了。

    好在沈赤心为人灵活,没有立即翻脸。军中还有一个傅鼎铨,是崇祯年间的进士,官居南明兵部右侍郎。沈赤心派傅鼎铨入城,先见马吉翔,商谈“价码”。

    赤军客居广东,要想名正言顺,就得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最简单的,最方便的,就是封沈赤心一个大官。

    这听起来虽然粗俗,却最有效。时人最认官爵,你的实力虽强,若是官爵不高,别人还是不服你。

    若沈赤心有个响当当的官爵,到了广东后,就能名正言顺,以此号召明军,服从者整编之,不服者讨伐之。

    南明如此,满清亦如此。当年,李成栋、金声桓之所以造反,很大一方面原因是满清封赏他们的官职太吝。

    李成栋以一军攻占整个广东,最后只当了个提督。随军的佟养甲没有尺寸之功,却因为出身于满洲大族佟氏,当上了两广总督,骑在了李成栋的头上。

    同样的,金声桓替满清征服了整个江西,却只当上了江西总兵官。满清派来的巡抚、布政使骑在他头上,向他屡屡索贿,逼得他只得造反。

    吉安大捷后,揭重熙奏请永历朝廷,请封沈赤心为江西总兵官,晋南昌伯。

    永历帝收到奏折,原本拟准。哪知道,马吉翔等佞臣没有收到贿银,从中加以阻挠。后来清军南下,永历帝出奔,这事也就黄了。

    傅鼎铨深知南明之弊,虽然看不起马吉翔的为人,却也只得耐着性子和他讨价还价。

    沈赤心提前向永历帝进献两万白银,很得永历的欢心。马吉翔揣摩上意,愿意开价一万两白银,封沈赤心为“破虏侯”。

    这年头,国公都滥大街了,侯爵顶什么用?

    傅鼎铨试探着问道:“能否像豫章王、宁夏王、中湘王那样,封沈先生个‘二字王’?”

    一字王较尊贵,为亲王,一般为皇室方能得封。二字王虽不如一字王,但比滥大街的国公也好多了。

    马吉翔撇撇嘴,说道:“豫章王有光复江西之功,宁夏王有光复广东之功,中湘王有光复湖南之功,故得封二字王。沈赤心有什么功劳,竟也奢望二字王?”

    傅鼎铨自知所望过奢,退而求其次,求封为国公。

    听说赤军打算先去广东廉州府,以廉州府为饷源,马吉翔便许以“廉国公”爵位,要价一万五千两白银。

    傅鼎铨力争,执意要“粤国公”,最后加价至两万两白银,才算如愿以偿。

    至于官职,马吉翔允诺可以封沈赤心为“破虏将军”,挂破虏将军印。这是随意敷衍的武职,因为明朝向来没有设置过破虏将军,而且武不如文,武官不如文官值钱。

    又是番讨价还价,最后加价五千两白银,再加衔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最后,傅鼎铨终于得以晋见永历帝。

    马吉翔已事先做好铺垫,永历帝果然下达敕书,封沈赤心为“粤国公”,赐宝剑,授“破虏将军”印信,加衔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赤军兵威甚壮,被永历帝赐名“忠勇营”。

    看得出来,他对沈赤心还是很有好感的,问了傅鼎铨一连串问题,包括他的籍贯、相貌、身高等。

    可惜马吉翔从中作梗,永历帝又被此辈所惑,竟不能亲眼召见沈赤心。

    永历帝又问起揭重熙在江西的情况,傅鼎铨一一作答,想起江西抗虏的情事,不由得潸然泪下。

    永历帝感于国势衰颓,也不由得哭了起来。

    马吉翔却不愿永历帝过多召见傅鼎铨,说道:“陛下忧心国事,圣体违和。要不,今日的召见就到这儿吧。”

    这话虽是提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两名锦衣卫走了过来,护送傅鼎铨离宫。

    君臣相见,没说几句话,竟然就要分别。做皇帝的,没有指陈方略,没有安抚慰问。做臣子的,没能陈述大计,唯有痛哭而已。

    直到快要离开宫殿时,永历帝才恋恋不舍地挤出了一句话:“告诉沈赤心,要他一定挡住清虏,勿使清虏进犯行在。”

    傅鼎铨虽是进士出身,却已对永历帝大失所望。回去见到沈赤心,把事情原诿一五一十说了出来,沈赤心叹道:

    “大明气数已尽!日后,赤军非另立旗帜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