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9
繁体版

第32章 大败南路军

    两军厮杀半个小时,赤军越来越多,越战越勇。清军火器射速太慢,在近战中反而不如冷兵器,加上人少,渐有不支之势。

    南赣总兵胡有升久经战阵,从明朝辽东边军做起,一路冲杀奋战,积功至满清三等子爵。他自诩为清军名将,并不肯轻易认输,带领清军左右拼杀。

    明清鼎革之际,有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有些官员在明朝时籍籍无名,文官变节,武官怯战。这些官员投降满清后,受到满清的重用,竟然为之一变,文官敢以死相争,武官敢战死疆场。

    譬如阉党余孽冯铨,在天启年间依附大宦官魏忠贤,构害杨涟、熊廷弼等重臣,被明朝官场所唾弃。

    满清入关后,冯铨被多尔衮重用,帮清廷完善典章制度,竟然积功至中和殿大学士。要知道,中和殿大学士可是大学士之首,是绝对的文官之首。

    满清中期以后,因为中和殿大学士太过尊贵,文臣无以当者,干脆不再设立中和殿大学士。

    冯铨也对满清感恩戴德,不遗余力地为满清贵族出谋划策。

    这类贰臣做了汉奸,已不被士人所尊重,亦不会在史书上留下好名声,干脆一条黑路走到底。

    胡有升与冯铨一样,在清廷重用下升官发财,获封子爵。此时此刻,清军败兆已彰。胡有升没有想过投降,也没脸面见南明君臣,只想拼死抵抗赤军,宁愿战死也不愿投降。

    此人作战勇猛,每次临阵,往往穿着一身鲜艳的官服,挺身在前,以此鼓舞士气。由于镇压金声桓起义有功,清廷赏赐他一身紫貂冠服。

    这次作战,胡有升把紫貂冠服穿在身上,在一众清军中颇为扎眼。这身冠服是子爵特有的服饰,鲜艳威武,在战场上却成了绝佳的靶子。

    沈赤心已经下令,活捉胡有升者,官升两级,赏白银千两,杀胡有升者,官升一级,赏白银五百两。

    赤军经过浴血奋战,已经占了上风。官兵奋勇向前,都想擒杀胡有升,立下首功。

    怎奈清军多为老兵,胡有升又武艺高强,身先士卒,赤军暂时还不能靠近他。

    沈赤心见状,令掌旗官挥舞军旗,率领近卫营、骑兵营、一营冲向清军中军。这是虎口掏心的战法,为的是把清军分割为两部分,分别歼灭。

    近卫营、骑兵营、一营是赤军中最为精锐的三个营队。官兵见沈赤心再次当先,知道最后的总攻来了,纷纷跟了上来。

    清军人数占劣势,阵地又被赤军侵入,已经感到手忙脚乱。赤军再次发动猛攻,胡有升连忙带领亲军迎击。

    他的亲军都是重金豢养的家丁,跟他从辽东一直打到江西,全都是百战精锐,暂时还扛得住。

    双方战到这份上,全靠一口气吊着。谁先泄气,谁就必败无疑。只不过,赤军人多,士气高,官兵不怕死。清军士气已衰,全靠胡有升和他的家丁撑着。

    沈赤心知道,最后的决战来了。擒贼先擒王,要想打垮清军,必须擒杀胡有升,必须歼灭他的亲军。赤军中还缺乏勇冠三军的猛将,这事还得由自己亲自出马。

    他在马上稳住身子,弯弓搭箭,瞄准胡有升射去。胡有升身旁一员家丁,替主子挡了一箭。沈赤心不免失望,把手摸向箭筒,箭筒里已经空了。

    胡有升也发现了沈赤心,拍马向沈赤心奔来。战至最酣处,双方的箭矢已经用尽,火器射速太慢,完全派不上用场,全用上了冷兵器。

    沈赤心从身旁抢过一柄长矛,改用长矛对付胡有升。胡有升同样使用长矛,抢先向沈赤心刺来。

    不愧是清军名将,一把长矛在胡有升手中上下翻飞,宛如蛟龙出海。

    沈赤心的枪法并不好,但他胜在年轻,衣服得体,身体灵活,左右躲闪。

    胡有升身着子爵冠服,看起来威武,实际上并不实用,在马上颇为累赘。他已经年近五十,身体颓唐,体力比不过沈赤心。

    沈赤心瞅了个空,卖个破绽,掉头就走。胡有升已经有些吃力,见沈赤心落败,心里大喜,拍马就往前追。

    说时迟,那时快,沈赤心猛地勒紧马头,战马前蹄高高抬起,差点把他摔落马下。沈赤心借机使出一记漂亮的“回马枪”,大呼一声“中”,猛地把长矛掷向胡有升。

    胡有升猝不及防,连忙挥舞长矛,试图格开沈赤心的长矛。沈赤心却使出了平生力气,飞出的长矛略微偏离方向,还是刺中了胡有升的肩膀。

    胡有升跌落马下,肩膀上扎了根长矛,痛不欲生。手下家丁正要救他,赤军士气大振,已经围了过来,拼命抢夺胡有升。

    两军大战,展开激烈的争夺。胡有升拔去长矛,还要顽抗,却因失血过多而昏迷。家丁本想救他,却挡不住赤军的虎狼之师。

    最后,一员赤军小将割去了胡有升的首级,将其挑在长矛上。清军主帅已倒,主心骨已经没了,官兵战心全无,全线动摇。

    很快的,清军被分割成了两部分。副将高进库见状,知道战局已不可为,率先带领亲军向后溃退。

    胜了!不少赤军满心欢喜,已经开始在捡上等品。沈赤心下令严禁抢夺战利品,全军坚持围剿清军。他本人带领近卫营、骑兵营、一营猛烈追击清军,争取全歼南路清军。

    高进库本想逃回营寨,但赤军追得很紧,只得越过营寨,逃入泰和县城。

    清军营寨里还有五百兵马,不敢负隅顽抗,主动烧毁营寨,同样逃入了泰和县城。

    赣州西岸,胡有升留了五百人马牵制揭重熙的义军,也逃入了泰和。这样一来,高进库手下又聚拢了大约一千五百人马,躲进泰和县城内负隅顽抗。

    赤军联手揭重熙的义军,进迫泰和县城。当天下午,赤军运来缴获的红衣大炮,一面轰击泰和县城墙,一面写信射入城内,要求高进库立即投降。

    高进库拒绝投降。下午申正时分,赤军轰破城墙,冲入城内与清军展开巷战。

    大约五百名清军投降,高进库负隅顽抗,坚持到天黑,尔后打开四个城门,冲杀出去,逃回了赣州。

    南路清军共有三千人马,逃回去不到八百。赤军大获全胜,损失同样很大,阵亡五百余人,另有六百余人受伤。

    这是一场硬仗,打出了赤军的威风。中途,赤军几乎动摇,最终在沈赤心的率领下险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