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墙之下
繁体版

第八十三章 防阵

    木丸王朝九九四年。

    董默骑着战马,在步军阵线的面前疾驰着。他检阅着自已所指挥的这支先锋队伍:横向共计八排兵士。前三排,人人手持半人身高的盾牌、短戟;中间的两排兵士,双手举着更长的长矛,从前三排兵士的人缝间穿出,直直的对着阵线的正前方;而最后三排兵士清一色全是弓箭手,站位更加分散些,便于开弓。

    在阵线后方的的最中间位置,有一小块高地,上面设置了临时的营帐。董默作为这先锋军的将军,本该在营地中用令旗和斥候指挥阵线的防御。可他已经急不可耐的沿着阵线检阅,生怕有一丝的疏漏。营地中立着两面旗帜。其中最大的一面绣着“尚离”二字,稍小一些的那面绣着“董”。

    这是他加入尚离澜枫麾下以来,所接触的最大战役。

    木丸王朝九八三年,时任皇后的姜氏(她也是时任滨州定宁侯姜少芝之女)淫乱后官,不仅与时任丞相吕未信有染,同时也和兵部尚书胡善有染。礼部尚书李怀阳向时任皇帝阮能发起了兵谏,却被姜氏联合各方力量镇压下来。李怀阳在逃亡的路上被自己手下的兵士杀死。他的人头被这些人带回帝都,向皇后换了赏钱。

    姜氏的一系列举动,激怒了李怀阳的兄长,也是当时西州平乐侯的李怀明。李怀明联合了庐州南腾侯曾策向掌控皇权的姜氏发起了讨伐。期间,阮能驾崩,由姜氏之子阮威继承了皇帝位置。而传言阮能是被姜氏谋害,阮威并非阮氏亲血脉,是胡善(也可能是吕未信)与姜氏淫乱所生出的孽子。这些事件向各州诸侯给足了征战伐乱的理由,从此北陆陷入了混战。

    时至木丸王朝九九四年,有些诸侯势力已然消逝不见。尚离澜枫也从一介草民成为了控制霸州和滨州的大人物。他联合曾经的吏部尚书丛良,摧毁了永德城中拥护阮威的全部势力,迎回了一直在霸州东部久望城的桂帝(阮能胞弟的儿子阮桂),一举平定了木丸王朝东西两都、两位皇帝并立的混乱局面。

    支持姜氏和阮威的东州安阳侯莫磐,在吞并了丰州长安侯的绝大部分地盘后,借着对丛良与尚离澜枫把持木丸王朝朝政的借口,另立了门户。他在丰州与东州建立了万川王朝,就定都在东州首府汤芒城。莫磐自此变成了万川磐帝。

    他的这一举动,一下就激起了控制着西州与庐州的南腾侯以及尚离澜枫的敌意。他们以忤逆木丸王朝为理由,纷纷出兵讨伐莫磐。

    万川军在丰州连连失利,短短数月间,先被尚离澜枫拿下了东阳湾南部的固湾城,又被攻克了丰州首府晋安城。两座城池成为了尚离进攻东州的跳板和堡垒,将北方滨州和霸州的补给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

    从丰州东面攻来的南腾侯军,曾经与莫磐积累了非常之多的恩怨。他手下的曾权和郑观道两员大将,势如破竹,以极快的速度拿下了丰州的阜城。

    丰州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三座重要城池的辐射下,很快就被尚离和南腾侯蚕食殆尽。万川军只能退回南艳江东岸,据守东州。

    这些地盘的损失,是莫磐无法承受的重大打击。年事已高加上急血攻心,让莫磐撒手人寰,由他的儿子莫岩继任了万川的皇位。这位年轻的“皇帝”,多少也是受了些其他佞臣的蛊惑,居然调集了他们为数不多的万川军,在南艳江东岸的平原上与尚离军展开决战。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次的决战,都将是尚离必胜的战争。董默的队伍便是这次决战中的重要一环。

    一个斥候快马赶到董默的身边,两人都没有减速,依旧沿着阵线,向另一面疾驰着。

    “董将军,澜枫将军的主力骑军已经在向东面转移,预计三天后能抵达目标位置。万川军另有约三万人向我方袭来他们的先锋骑军大概八千人,预计还有半柱香时间就会抵达我军阵线!”斥候迎着马蹄奔踏的声音,大声汇报着。

    “终于来了!通知全员做好战斗准备!”董默大喝一声,继续快马加鞭。他凌厉的眼神从阵线上的每一个兵士的脸上扫过,看到这些被罩在铁盔下的面庞,正透着他想要看到坚毅和果敢。

    他所坚守的阵线是南艳江东岸通往东州东面必经的一个隘口。一旦让万川军在这里突围,不仅会断绝尚离澜枫所率领的主力军在东州的补给线,更会让晋安城这个重要据点暴露在万川军的刀口之下。那么整个讨伐东州的计划都会因此而失败。

    除了尚离澜枫从晋安城出发的这一支队伍。还有刘熙仲从固湾城乘舰队出发的另一支奇军。他们将沿着海岸南下,在东州南部登陆后直插直插汤芒城。

    所以守住隘口,董默就能为尚离澜枫与刘熙仲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尚离军就能在东州的土地上将万川军各个击破,灭亡所谓的“万川王朝”。

    “轰轰轰......”远处的大地隐隐传出震颤的声音,连地面上的沙砾与石子都有些轻微且持续的晃动。

    远处地平线位置出现了一条横向的黑线,随着震颤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这条黑线也越来越粗,直到能够看清黑线中的每一个细节。那是一队全副武装的骑兵队伍,队伍中飘扬的大旗上写着“万川”二字“他们来了......”董默暗忖。他立马站在阵线的最前方双目紧紧盯着来袭的万川军。

    万川军并没有一直前进,而是在董默阵线的弓箭射程外停下了。此时已经可以看见他们的将领也在队伍前后奔袭做着战斗前最后的动员。

    激战将一触即发。董默将头上的铁盔向下按了按。扭头

    向阵线发出了行动指令:“盾牌上前!长矛!立!弓手拉弦!“

    阵线各级指挥不断重复着董默的指令。整个阵线前进了两三丈的距离。他们很有秩序的让开一条窄窄的通道,将董默挡到了阵线的后方。甲胄、兵器和盾牌挥动过程中发出“嚯嚯”的声音,整齐、沉重。

    “万川的假皇帝,在尚离手中,不过是个小石子!”董

    默向着手下的兵士们吼叫着。他拔出腰间的佩刀指向天空,阳光透过刀身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假皇帝!小石子!”尚离兵士们齐声高呼。万川军像

    是响应这边的高呼声似的,如同潮水一般泄来,大地再次被这八千铁骑所撼动。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董默紧盯着万川的先锋队伍,猛然挥刀,大声下令道:“放!”

    尚离军后排的弓手齐射,千余制利箭飞向天空,直至最高点后倾然下落,如同雨注。

    冲在最前方的万川骑军慌忙举盾抵挡。骑军为了能够保持良好的机动性,所持的都是轻便的盾牌,虽然挡住了大部分的飞矢,可仍旧有不少骑军被密集的箭雨射中了马背、脖颈、小腿等防护较弱的位置。这让高速冲锋的队伍中连续出现人马翻倒后又相互撞击的情况。

    “再放!”董默继续下令第二轮弓箭手的射击。而这第二轮的箭雨同时出现的,是万川军在马上的一轮齐射。同样的箭雨向尚离军飞来。

    “盾牌靠拢!掩护!”。

    两个护卫举着盾牌向董默靠去,阵线上的八排兵士相互靠拢,依靠前三排的盾牌抵挡天上落下的箭雨。与万川军相同的是,他们也有不少人被飞矢射中。

    骑军的奔袭速度非常之快,尚离的第三轮齐射刚刚发出后,骑军就已经冲到了阵线的近前。董默收起佩刀,接过身边护卫递来的一杆短矛,扭腰发力猛然掷出。这短矛如同飞龙出击,狠狠的刺穿了冲在最前面的一个骑兵的胸膛,他的坐骑惊的扬起前蹄,又被后方的骑军撞击,一下就让好几个万川骑兵摔在了地上。

    董默继续大声下令:“举盾!上矛!”

    令声未了,已经有骑兵冲入阵线与尚离军发生了近距离的肉搏。前三排的盾兵一面用巨大的盾牌阻挡骑军的冲刺,一面用短戟去攻击马腿、马腹。后排的长矛兵,架稳了长矛,甚至不用刺击,就有冲速过快、未看清道路的骑军撞到了矛尖之上。万川骑军毕竟蓄满了冲劲,被马蹄踏翻、撞飞的尚离兵士也不在少数。更有少数人被撞倒后摔在了自己人的长矛上,压断长矛、被长矛刺穿胸膛的也不在少数。

    这短短不到一瞬间的兵刃相接,就已经让这块土地浸染了红色,血腥味飘散,笼罩了整个战场。

    对尚离军有利的是,隘口毕竟宽度有限,万川军的八千骑军无法横向完全展开,除了在最前面与尚离军交战的部分外,后方的骑军无法上前。只能等待前方人倒下或者前进后才能为他们腾出空间。董默的弓箭手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向万川军的后方放箭,而万川军却因为惧怕误伤与尚离军交织在一起的自己人,已经不敢用弓箭大面积的射击。

    可抵挡骑军的毕竟只有这几排盾牌和长矛。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万川军已经冲破了防线来到弓箭手所在的后方,他们调转方向沿着阵线横向冲锋,对整个防线产生了巨大冲击。

    “保持阵型!”董默驾马在阵线后方游走着,不断的从

    护卫手中接过短矛,在马上向突破防线的万川军投掷。他的投矛是随尚离澜枫学习的,势大力沉,击击穿心。除了跟随他提供短矛的护卫外,他安排在指挥营帐处的十几名护卫也都纷纷投入了战斗。

    他在投矛之余,快速观察了战场上的形势。万川的骑军已经和自己的阵线完全搅在了一起,怕是难以在分开。

    真正的时机已经到了!他将挂在马鞍后的一个巨大号角取出,深吸一口气,整个吹进了号角之中。

    “呜......”号角的声音厚重悠长,在整个隘口四周回荡凌驾于战场的全部的拼杀声、惨叫声之上。

    随之而来的是从尚离军后方冲出的一千骑兵,他们制造的震撼完全不亚于万川军的冲锋。而早已失去速度优势的万川骑军仍与尚离的步军阵线交织在一起。

    步军阵线见已方一千骑军已经袭来,很有默契的向两翼拉开,尚离的骑军好似一把尖力,直插万川军的中心。而他们奔踏所扬起的灰尘,令万川军根本搞不清楚在这隘口,尚离澜枫和董默到底部暑了多少兵力,他们作战的意志就像是在瞬间崩塌,开始组织向来的方向退去。

    整个战斗持续不到一个时辰,尚离骑军象征性的对万川军进行了追击就退回了防守的阵线上。毕竟万川的总兵力是远高于这一千骑军的,如果他们调头反击,后果不堪设想。

    董默的队伍高声欢呼庆祝已方守住了万川先锋军的第轮进攻。双方都在阵地上留下了大量的尸体,董默指挥着自己的队伍清点救治伤亡,打扫着战场。

    他早已习惯了战场上的血肉横飞,可倒在血泊里的那可都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他盯着脚下的几个阵亡兵士的脸庞,他们有尚离军也有万川军的。战斗时,他们势不两立各自为战,但脱掉了军装呢?死了之后呢?他们还不都是一样,可能都是各自家中的丈夫、父亲或者儿子。

    “报!”一个斥候跑来,向董默汇报道:“刚才骑兵撤回时,在旁边的林子中抓到一个人,担心是个间人或者是万川军的斥候。”

    “他们这样的撤退还能留下斥候?”董默咂摸了一下,有些不解。

    “我们感觉也不像,但是这种时候不敢大意,所以特来汇报。”

    “这个人什么打扮?”董默问道,“不是军装吧?”

    “自然不是......”斥候有些支吾。

    “哦,那肯定不是军装。”董默也发现自己问的是一个很多余的问题,“如果穿的是万川军的打扮,你们恐怕早就把他砍翻了。”

    斥候忍着笑,半天才说,“他是个禅隐僧,一直喊着要见董默将军。”

    “禅隐僧?把他带到营帐里去,我立刻就要见他!”董

    默似乎一下就猜到这个人谁了,迫不及待的想要与他见面,他突然有想起了重要事情,说道:“万川军随时会再攻来,防线要立即修复起来!”